首页> 年度报告>周至县> 周至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周至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5-04 09:49
单位名称 周至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精准扶贫提供信息监测服务。贫困人口、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成效监测;扶贫系统网络建设与维护;扶贫开发信息收集整理;扶贫开发统计监测和扶贫统计信息数据库建设;分析报告发布;贫困户建档立卡及信息管理工作。
住所 周至县老城东街37号
法定代表人 何柏峰
开办资金 8.28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扶贫工作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28万元 8.2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能严格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工作,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县乡村振兴局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年度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具体活动。一是常态化开展人口自然增减工作。按照《西安市扶贫工作办公室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脱贫户和边缘户人口自然增减信息更新工作的通知》,结合我县实际,下发工作通知,完成每月的人口自然增减信息更新工作。二是做好防返贫监测工作。按照《中共周至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要求,认真落实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机制,协调县级20个行业部门通过数据筛查、信息比对等方式,向镇街共反馈预警信息9批次8247人次,通过有效利用行业部门预警,完善了监测方式,落实了监测工作。截至12月底,全县累计纳入监测601户1973人,消除风险489户1626人。三是完成陕西省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农户信息采集工作。按照省、市要求,制定下发《周至县乡村振兴局关于陕西省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农户采集培训会的通知》,对农户信息采集指标、操作流程、注意事项等方面作出安排部署。按照时间安排,8月29日下发《周至县乡村振兴局关于做好农户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及时督促镇街上报农户信息采集工作进度表,实时掌握全县农户信息采集进况,推动工作落实。9月15日下发《周至县乡村振兴局关于召开陕西省防返贫监测预警平台农户采集工作推进会议的通知》,目前,全县共采集一般农户信息133566户512230人,完善脱贫户信息24258户、监测户信息585户。四是完成年度防返贫监测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制定下发了《周至县2022年度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实施方案》(周巩衔办发〔2022〕4号),从总体目标、采集范围及时间节点、主要任务、时间安排和工作要求等五个方面对今年的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工作以及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工作做了安排部署。按照时间安排,11月5日开始,组织镇、村300余名工作人员对全县24003户85288人脱贫户、574户1888人监测对象和264个行政村信息开展为期7天的集中更新录入工作。同时,结合全国防返贫监测数据质量评估规则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审核,向镇街反馈省市县疑似问题数据共计6批次86733条,经镇街核实修正62543条,无需修正24190条,切实提高了数据质量。动态调整结束后,全县建档立卡规模为24604户87075人,其中脱贫户24007户85114人,监测对象597户1961人。二、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按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返贫的原则,坚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数据信息全面监测预警,发现问题及时预警、核实跟进,对属实问题及时落实精准帮扶措施,通过帮扶助力监测户稳定增收。截至12月底,全县共计发放城乡低保8164户22200人1.57亿元,城乡特困1626户1649人2641.63万元,实施临时救助2297户7866人次856.72万元。其中监测对象纳入民政兜底保障1393人,纳入临时救助271人,纳入农村特困供养范畴26人,确保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2022年全县开发乡村振兴公益岗位1862个,全县脱贫人口转移就业45567人,是2021年45403人的100.36%。截至2022年底,全县所有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无一人返贫致贫。三、存在问题。防返贫预警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部门之间防返贫监测预警信息没能做到及时共享。四、改进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部门之间的信息比对共享机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做到信息实时共享,确保预警信息第一时间反馈镇村进行核实,并及时反馈核实情况,对符合条件的按程序纳入监测,落实精准帮扶措施,严禁出现返贫致贫现象。五、下一步打算。一是加强预警监测。严格落实“2531”工作责任,充分利用网格化、信息化手段,做实做细常态走访排查,切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织密织牢防返贫致贫网,守住不发生一户一人返贫致贫底线。二是加强沟通衔接。充分运用数据监测平台,对发现的帮扶政策在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相关行业部门进行核实,确保政策精准兑现,无盲点、漏点,最大限度惠及广大群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