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长安区信息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加强信息工作、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一.制定全区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协调指导各街道部门信息化建设整合配置全区信息化资源。二.全区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建设和管理工作。三.长安区政府门户网站的日常管理运营维护安全保障。四.全区信息化电子政务政府网站工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五.做好与上级各级政府网站的联络工作。 | |
住所 | 西安市长安区西长安街669号区政府办3楼333室 | |
法定代表人 | 秦伟立 | |
开办资金 | 277.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68万元 | 95.5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单位在区政府办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以下具体的业务活动(一)完善公开制度,深化信息发布修订完善长安区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印发《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区政府门户网站、政务新媒体内容保障和网上政务咨询办理工作的通知》,夯实各单位政务公开主体责任。严格网站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对拟公开信息进行逐条逐句审核,确保信息发布准确无误。2022年,区政府网站主动公开、审核发布信息9125条,其中政务资讯类信息2937条,财政类信息741条,行政执法类信息226条,疫情防控信息736条,会议文件75条,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61条,优化营商环境信息98条,公共企事业单位信息203条,重大项目建设151条,乡村振兴信息117条,市场主体领域信息61条。向市政府网站投递发布信息450余条,推送国办和省、市重点信息220次。(二)提高工作标准,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按照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工作要求,在郭杜街道党群服务中心、韦曲街道府东社区开设政务公开体验专区,设置政务公开咨询台,现场解答群众问题,配备多功能一体化政府信息查询终端,所有最新政策文件、公示公告信息即可一键获取;专区制作高频事项办理流程图、政民互动交流“二维码”矩阵图,群众打开手机扫一扫,即可清楚了解详细办事指南,动动手指就能反映民生事,实现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对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新出台的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持续深化基层各领域公开工作,逐项梳理区级、街道级政务公开事项目录范围,组织完成交通运输、旅游、广播电视、统计等4个新增领域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编制。目前,我区已编制完成30个领域基层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并在区政府网站统一公布。(三)开展常态化监管,规范新媒体运维按照国办《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和省市相关要求,持续加强政务新媒体常态化监管,安排专人每日查看全区各政务新媒体信息推送、“固定搭配表述”、服务链接及政民互动回应情况,引导主办单位及时推送重要政策信息、重大政策图解,回复网民留言。对监测中发现的内容不更新、互动不及时、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督促各单位及时整改。2022年,全区各政务新媒体更新信息6980余条,推送中省市重点稿件2100余条。全区24个政务新媒体信息推送数量和更新频次均处于全市前列。(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网络安全一是对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安全和信息系统现状进行了全面排查,对行政中心各单位私拉乱接互联网、wifi行为进行规范清理,督促各单位对电子政务网络终端电脑定期杀毒,确保全区政务内外网络安全运行。二是建立电子政务内外网PC终端接入和日常监管台账,为区行政中心各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内外网点位240余台,排除网络故障160余次。三是组织区政府网站和全区电子政务内外网络漏洞排查12次,组织开展网站防篡改安全应急演练8次,开展电子政务中心机房消防安全应急演练8次,聚焦二十大加强网站安全防护,制定专项网络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应急演练,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五)推进“互联网+监管”平台建设,规范监管执法按照省、市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监管”工作要求,建立全区“互联网+监管”业务骨干沟通联络机制,夯实各事项认领单位责任;督促各单位每月梳理、填报、认领“互联网+监管”事项,定期向“互联网+监管”系统平台上传监管工作动态。全区24个监管单位依托西安市“互联网+监管”系统认领、梳理监管事项1043项,事项认领率100%,编制检查实施清单1023项,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率100%。归集执法人员数据963条,汇聚监管行为数据5914条,监管行为覆盖率62.13%。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工作月报10期。(二)存在的问题一是对各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监督和考核力度不够,对全区政务公开总体工作分析通报偏少,年度政务公开专题培训较少。二是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不广、深度不够,区政府重大决策制定、土地征收、重大项目建设、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政务信息偏少。三是文件属性源头认定、政策同步解读发布等信息公开制度有待完善。四是基层政务公开在向村和社区延伸、服务基层群众方面适用性和操作性有待提高。五是“互联网+监管”部分单位监管行为推进力度不大,监管数据录入不规范。(三)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强化政务公开培训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业务培训,提升全区干部政务公开意识和能力,制定“月统计、季通报、年评估”政务公开考核模式,夯实政务公开成员单位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规范主动公开流程,开展文件公开属性源头认定工作,在拟制政府公文时,明确文件主动公开、部分公开、依申请公开、不予公开属性,扩大公开范围,提高公开质量。三是加强政策性文件的解读工作,按照“谁起草、谁解读”的原则,做到解读材料要与文件同步起草、同步审签、同步发布。丰富解读形式,采用图解、动漫、音频、视频等多样化方式解读,增强政策解读的可视性、传播力和影响力。四是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围绕公开什么、由谁公开、在哪公开、如何公开等内容,对已有30个政务公开事项标准目录进行查漏补缺、优化升级,并按目录要求精准公开土地征收、住房保障、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群众关注度较高法人政策信息。五是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专区建设,加强政务公开与村(居)务公开有效衔接,从基层群众信息获取习惯和现实条件入手,通过村(居)民微信群、公众号、信息公示栏等,公开涉农补贴、惠农政策等信息内容,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和监督。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2年12月被人民网评为网上群众工作民心汇聚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