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大荔县> 大荔县档案馆

大荔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3-05-04 09:38
单位名称 大荔县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档案保存管理,为社会提供利用服务。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接受、保管、利用等。
住所 大荔县司令部街61号
法定代表人 宋晓勤
开办资金 14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大荔县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2万元 30万元
网上名称 大荔县档案馆.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聚力档案利用服务,“我为群众办实事”添新措见实效。优化查档接待文明“窗口”,完善服务设施、简化查档服务、建立党员文明示范岗,始终坚持“五个一”服务标准,共接待县内外查档者2570人(次),提供案卷2400卷2820件,有效利用2250卷2800件,复制复印档案资料5000份。为领导决策、各部门工作、解决群众问题等方面提供了有利证据,受到一致好评,群众档案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2.聚力档案资源建设,服务大局助发展。一是依法接收,丰富馆藏。今年共接收各立档单位档案9090件,继续做好国有企业退休人员档案接收工作,累计接收档案3573件。二是广泛征集,优化馆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征集工作,共征集到《大荔政协志》《张让欣摄影作品系列画册》《世居大荔》摄影作品集等49册(幅),中华版本资料6个种类430册。三是深入挖掘,档案编研成效显著。发挥馆藏优势,淬炼大荔文化元素,重刊《大荔地方志精粹》,为建设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核心区”提供文化支撑。3.聚力档案安全建设,加快馆库建设。以新馆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进度,目前项目主体已完工,内部装修已完成,办公家具已入场,设施配备基本到位,争取早日投入使用。并强化措施,在老馆与县消防大队联合开展档案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问题及时进行处置,做到预防为主,有备无患,同时严格按照档案保管“十防”要求开展库房日常工作,确保档案安全“零容忍”。二、取得的社会效益情况1.聚力档案业务建设,强基固本再提升。一是强基固本,聚焦档案基础建设“六个方面”,对标市、县级综合档案馆业务建设评价157条指标项,补短板、强弱项,夯实档案业务基础,不断“追赶超越”,全面提高档案规范化管理水平,综合档案馆业务评价居全市前列。二是服务大局,开展档案业务指导服务。按照中省市相关文件要求,对“十四运”等重大活动档案进行整理指导,确保重大活动档案整理规范;围绕主题活动,对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整理指导;指导税务局规范化档案室建设,申报AAA级档案室评审验收。三是服务“双轮驱动”,确保各类档案应收尽收。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指导县法院、经开区旭彤生物发电公司等单位,对形成的科技档案进行规范整理;深入住建局开展档案整理指导,为工业强县、品质城市建设做好档案服务;围绕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和当前重点工作,指导县疫情办、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形成的疫情防控档案和乡村振兴档案资料进行规范整理,确保“两类档案”收集齐全、管理规范、有效利用。2.聚力档案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有新突破。创新“存、用”方式,加快推进档案数字化进程。今年共完成27个全宗单位15950卷文件级目录著录124709条,照片及录音录像目录著录7549条,按照省档案馆关于民国档案著录最新标准要求,完成规范著录41508条。按照《电子档案移交与接收办法》的要求,今年共接收住建局等立档单位电子档案16029件,数字化成果16029个PDF,“十四运”等重大活动电子档案14049件,数字化成果19.01GB。并拓宽存储途径,强化档案信息安全措施。3.聚力档案宣传,充分发挥档案历史文化价值。一是向《陕西档案》、《渭南档案》、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投稿,宣传大荔档案工作开展情况及特色亮点,《陕西档案》刊登3篇、《渭南档案》刊登7篇、大荔融媒体采用26篇。二是在微信公众平台增设“喜迎二十大·档案颂辉煌——珍档微展播、经典视频展播”栏目,并开通抖音号、视频号等同步宣传。三是6月9日在同州广场举办大荔党史图片展览,同时设立档案服务咨询台,宣传新修订的《档案法》,解答群众关心的档案问题,共发放宣传资料、书籍、环保纸杯等3000余份,答询200余人次,使档案走进群众中,充分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服务作用。四是与市档案馆、渭南市广播电视台合作拍摄《渭南档案记忆-走进大荔县档案馆》视频,并在渭南电视台、渭水之南、华山网等媒体全程直播,时长31分钟,观看人数超过2.6万余人次,以档案视觉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五是举办“档案馆开放日”活动,充分发挥馆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接待县妇联、纪委、融媒体、政协等单位党员干部和各基层团员干部代表、中小学优秀团员代表及少先队员代表等180余人走进档案馆,参观大荔历史文化展和档案珍品展,感知档案承载的大荔历史文化,并在现场进行了交流互动,使档案馆走近公众、融入社会,更好发挥了档案存史资政育人的作用。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对新形势下档案工作创新不足,因档案干部队伍专业人才不足,人员断层,在档案事业创新发展上缺乏新颖和超前思想规划。二是档案馆新馆建设未按期完成。三是馆藏档案数量大,全部实现数字化是个长期过程,推进数字化档案馆建设在人员与技术方面支撑不足。整改措施:一是积极引进档案专业人才,充实档案人员队伍。二是积极与相关单位协调,倒排工期,加快新馆建设,争取早日完成搬迁。三是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加强数字化档案业务学习。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馆将深入贯彻落档案工作的“四个好”“两服务”要求,强弱点,补短板,接续奋斗,再起新程。1.依法接收各单位文书档案,征集脱贫攻坚、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防汛救灾、疫情防控等档案资料,收集反映大荔特色的名人、名产、名胜档案及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录像、录音、光盘、照片等电子档案和电子文件。2.优化查档文明“窗口”,为查档者提供“五心”服务,坚持专人负责查档接待工作,全年接待查档人员3000人(次)以上,为县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服务。3.深入挖掘馆藏档案,加大档案编研力度,传承弘扬大荔红色文化和黄河文化。4.依规推动档案法治工作。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档案法》、《档案检查工作办法》,配合县档案局通过“执法+服务”做好全县档案工作的检查和指导,推动机关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5.强化基层档案管理水平。围绕新颁布的《乡镇档案工作办法》,配合县档案局做好乡镇档案工作的业务指导,推进乡镇档案工作不断提升。6.统筹抓好其他专项档案指导服务。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档案整理指导工作;扎实做好脱贫攻坚等重大活动及重大项目档案整理的指导验收工作;指导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形成的重要档案进行规范整理。7.加快馆藏档案数据库建设。建立并完善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等专题档案目录库;完成大荔县税务局等单位3A级档案室认证。8.推进档案“双套制”移交。加强对相关单位数字化加工的培训、指导和数据验收,年内接收“双套制”档案2300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