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文化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艺宣传,活动组织;相关培训,业余创作团体管理。村级文化室指导,文化交流;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与保护。 | |
住所 | 黄龙县石堡镇中心街8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孙斌 | |
开办资金 | 36.0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1.09万元 | 47.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在县文旅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业务工作。1、完成了延安过大年黄龙戏曲专场演出活动及黄龙过大年猎鼓展示展演出系列活动。2、完成了2022年春节春联义送活动共向社会各届义送春联5000多幅。3、承办了黄龙县宣传部、组织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暨“德耀黄龙礼赞文明”黄龙县第三届道德模范和第二届“最美人物”表彰典礼演出任务,共新创作编排节目7个,圆满完成晚会演出任务,整台晚会严谨,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负责,晚会内容充满正能量,0失误的演出得到了县上领导及局领导的好评。4、参加了由市艺术中心举办的第三届农民工朗诵大赛,选送了2个作品,获得了2个优秀奖,文化馆荣获优秀组织奖。5、认真准备多方配合,完成了省级双拥模范城我馆负责的各项工作,顺利的通过了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检查验收。6、配合县妇联完成了节粮日快板大手牵小手节粮一起走的编排和录制工作。7、为了更好地发挥文化馆职能作用,配合县政协做好委员联系工作,9月份,建立了黄龙县政协新闻媒体文化旅游界委员工作站。8、参加由市艺术中心举办的延安市第四届陕北民歌大赛和延安市第六届广场舞大赛。(二)免费开放工作。2022年,由于疫情原因,免费开放课于4月份开课,设书法、绘画、舞蹈、合唱、瑜伽、猎鼓、手鼓、葫芦丝等8门课程。每周2节课。(三)非遗工作。1、1月份,完成了“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我馆拍摄制作的猎鼓拜年视频通过黄龙宣传、延安非遗等网络公众号推送,取得良好成效。2、3月份,筹备2022年非遗项目调查活动,举办了全县非遗专家培训会。将非遗项目调查作为全县非遗保护的常态化工作。通过熟悉现有项目、申报流程、调查方法、资料收集等内容,为调查活动做好了准备。3、继续推进“非遗六进”活动既进军营、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等活动。4、完成了延安市“非遗日”黄龙县主会场展示展演活动,并向展演选送了3个节目,展示区展示黄龙非遗项目8个,让广大群众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之美,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5、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馆免费开放工作有序推进,确保周末、节假日场馆的正常开放。同时,与多家研学机构合作,在非遗馆与范桦艺术馆设立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四)常态化演出工作。按县上的要求,经过多次调研,邀请专家老师开会,于3月底启动了2022年遇见黄龙——鼓韵篝火和梦萦黄龙——水车漫舞的策划编排、音乐制作等工作,经过为期一个多月的排练于4月30号搬上舞台,呈现给观众,得到了社会各届的一致好评。为群众提供精彩的文化盛宴。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免费开放工作。免费开放课于4月份开课,设书法、绘画、舞蹈、合唱、瑜伽、猎鼓、手鼓、葫芦丝等8门课程。每周2节课,已授课时200余节,来馆参与群众万余人次;其中为县武警中队和驻黄火箭兵部队提供了点单式培训服务,其中手鼓、猎鼓、葫芦丝等成了战士们热门服务项目,共为战士们每周开课四节,共计16课时,受益官兵达1000余人次。(二)常态化演出。为了让游客感受黄龙文化的魅力,实现文旅深度融合,今年重新对篝火晚会进行了全面改造提升,加入了猎鼓文化,古老的鼓舞艺术在闪闪的火光中,演绎人类文明的进步。水舞表演也更新了演出形式,丰富了演出内容,从五个篇章让水舞表演成为实景沉浸式文化旅游品牌,让游客充分感受黄龙夜晚的魅力。今年已向社会免费演出鼓韵篝火48场,水车漫舞44场次。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三)非遗工作。开展“非遗六进”活动既进军营、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机关、进乡村等活动。今年,为了发挥非遗文化在文旅融合的重要作用,文化馆积极探索,在原有的篝火晚会中加入了猎鼓文化,成功将省级非遗项目黄龙猎鼓衔接在文旅演出中,受到了广大游客和全县人民的充分认可,成为了黄龙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非遗展馆重新梳理讲解词,确定专人值班,对外免费开放。同时,与多家研学机构合作,在非遗馆与范桦艺术馆设立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基地,半年来共接待各类研学3000余人次。(四)总分馆建设。我馆深入全县乡镇、企业、部队等多家单位,择优确定了10个分馆作为试点并全部挂牌,目前全县各乡镇全覆盖。聘请综合服务站站长为分馆馆长,对文化馆业务骨干人员进行“下派”指导工作,为分馆工作全面开展配备最佳力量,夯实队伍基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偏大。2、业务提升与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3、人才队伍质量有待提升。四、改进措施。1、与文旅局协调,加大投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的精神需求。2、加强干部职工服务意识和职业意识,增强为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3、充实文化人才队伍,积极创新创作。五、下一步工作打算。1、群众文化工作。进一步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转型。2、以传承促发展,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利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