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南郑区> 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发展中心(汉中市南郑区西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站)

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发展中心(汉中市南郑区西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3-04-28 10:56
单位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发展中心(汉中市南郑区西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渔业产业技术推广及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水产养殖病害的监测、防治和防控,资源保护等相关业务。
住所 汉中市南郑区党校院内
法定代表人 李万春
开办资金 85.3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南郑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1.19万元 22万元
网上名称 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发展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11月16日办理名称变更,由原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工作站变更为汉中市南郑区水产发展中心(汉中市南郑区西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站).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的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现将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公示如下: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一年来,我中心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正确领导下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紧紧围绕农业系统的中心工作,坚持“依法治渔、科技兴渔”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提高了每个职工的专业文化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明确分工,落实了工作责任。2.为发挥好渔业产业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强力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重点在汉山街道办、协税镇、新集镇、濂水镇、阳春镇、法镇、梁山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稻渔综合种养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3.渔业产业技术培训是今年的中心工作,在养殖重点大镇汉山街道办、新集、协税、濂水、法镇、高台举行渔业及畜牧、中药材等产业技术培训会共36场次,18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800余份。4.认真开展水产品质量检测和苗种产地检疫工作,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组织渔政人员深入到各个养殖场进行检查,严查孔雀石绿、氯霉素、呋喃唑铜等国家公布的禁用药品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坚持从养殖环节入手,自觉抵制不法行为。认真开展水产品质量监督检查,要求各养殖户认真做好渔业养殖日志,特别是鱼药、饲料的使用记录,苗种引进记录,印发了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100余份。5.积极开展外来水生动植物资源普查工作,加大西流河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力度,严厉打击电鱼、炸鱼、毒鱼等违法行为,张贴禁捕通告50余份,组织渔政执法人员不定期巡查100余人次。6.加强党员学习教育管理,提高党员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抓组织建设,构建规范管理机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落实党风廉政主体责任,以“作风建设年”为工作重点,立足岗位抓党建,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二、取得主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紧围绕“渔业提质增效、农民脱贫增收”这一目标,全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0808吨,实现总产值5.7282亿元,人工繁殖特种鱼苗18240万尾,水产品产量、产值、效益同步增长。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全区渔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2.专业技术人员少,技术推广难度大,3.职工政治思想教育弱化,有待加强和提高。改进措施:1.加大渔业技术推广力度,通过项目促进渔业发展。2.加强对渔业技术专业人才的引进。3.加强对职工的业务素质培训,提升办事能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加强职工政治思想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目标任务,严格人员分工,夯实责任。2、建立长效机制,大力培训农民水产技术员和产业扶贫技术培训3、建立多元化合作推广机制,以渔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养殖大户为载体的新型推广模式。4、加大渔政执法工作力度,严禁电、毒、炸及使用密置眼网违法捕捞活动加强西流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管理工作5、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严禁违禁药品和非食用物质投入养殖环节,不定期对水产品进行监测。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