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气象灾害预防、预警及应急处置·组织协调防灾减灾工作·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建设·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安全管理、技术培训、作业点管理、信息统计及效益评估 | |
住所 | 西安市临潼区银桥大道117号 | |
法定代表人 | 秦小洋 | |
开办资金 | 3.98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临潼区气象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6.94万元 | 97.9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西安市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在临潼区委、区政府和临潼区气象局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工作部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创新驱动,做最好的气象服务,努力让临潼更安全,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的发展理念,大力实施“质量提升年”行动,加快构建“智慧精细、开放融合、普惠共享”的气象业务服务体系,推进临潼气象防灾减灾事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临潼气象防灾减灾示范区和临潼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副中心建设。现将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报告如下:业务开展情况1.加强安全生产,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一是与西安市气象局签订《西安市人工影响天气安全责任书》,及时制定2022年度人影作业计划,确保各项人影工作有序有力开展。二是保障作业人员安全,为人影作业人员购置了意外伤害保险。三是定期组织开展人影弹药库及设备的安全隐患自查,清点弹药及焰条库存,查看出入库记录,清理库房杂物,确保人影安全生产工作万无一失。四是根据抗旱保墒、大气污染治理需求,适时开展人影作业,年内共开展增雨作业4次、发射火箭弹16枚。2.补齐防灾减灾短板,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不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是区政府常务会议组织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关于气象工作批示精神及《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安排部署我区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二是编制《临潼区气象局暴雨天气“叫应”服务标准和工作流程》,开发《基于暴雨预警信号试点发布的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与叫应平台》,更新预警信息服务对象并分组录入信息发布平台,实现预警信息靶向发布,进一步完善我区重大气象灾害服务叫应机制,提升应对防御能力。三是与区应急局建立防灾减灾常态化协同机制,共同加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共建临潼区气象监测预警信息与应急指挥共享系统,实现了应急、气象及各街办的实时会商研判和资料信息共享,为党委政府决策调度气象灾害防御提供科学依据。四是与宣传、融媒体、城管、交通等相关部门建立气象预警信息传播机制,提高预报预警信息覆盖面。五是与区文化和旅游局两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各旅游景区灾害性天气及其衍生灾害的旅游安全风险联防联控。3.提升精密监测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在23个街办区域站全覆盖的基础上,完成3套老旧站点升级,目前全区多要素区域站占比57%。开展观测质量月攻坚活动,持续加强业务质量管理,年度各项业务质量均达到省定指标。完成国家气象观测站地面气象探测环境调查评估和2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校准,确保“监测精密”。4.以精准预报助力精细服务。加强上级指导产品和MICAPS平台、秦智、NIFS、市级相控阵雷达显示终端等业务系统的学习应用,努力提高基层自主预报能力。基于新暴雨预警信号标准,严格按照“十五三一631”开展迭进式预报预警服务。开展《基于暴雨预警信号试点发布的短时强降水监测预警与叫应平台》研发,进一步强化分钟级观测数据对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支撑作用。和区园艺站联合制作发布《石榴裂果风险预警》,为石榴丰产丰收保驾护航。与区农技中心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番茄种植基地、粮食绿色高质高效技术集成试验示范基地、万邦农业园等农业生产企业,开展为农气象服务需求调研,联合制作农业气象服务材料3期。编制全区八个灾种的灾害风险地图并强化普查成果应用。面对7月15日22时-16日20时我区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细化逐小时雨情通报和天气预报,开展灾害天气预警“叫应”联防联动,制作并发布预警信号3期、精细化服务信息11期、短信3948人次,保障全区安全渡汛。5.坚持项目带动和研究型业务开展,提升气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能力。观测站升级、灾害普查等项目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联合区应急局申报的综合防灾减灾科普基地项目已获市应急局立项。积极开展专业气象服务,在延长石油管输五公司建成全市首个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与培华学院联合申报的《新型探测资料在短时强降水预报预警中的应用研究》获市科技局立项,申报的软科学研究与揭榜挂帅科研项目获市气象局立项审批,同时自立科研项目1项。6.部门协同,提升气象科普效能。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在“3·23”、“5·12”、“全国气象科普日”联合区融媒体、庆山路社区、秦陵社区等开展气象科普活动,与砖房小学联合开设气象知识课堂,推进科普知识进校园。在区科协指导支持下,积极开展市级气象科普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广泛开展气象新闻宣传,在中国气象报及网站刊稿8篇,省市区政府网站刊稿28篇。二、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2022年,临潼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作为临潼区气象局的下属事业单位,全面参与临潼气象现代化工作,并取得了良好成果。年内,区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中心3名同志代表单位参加全市气象部门业务竞赛分别荣获团体二等奖、个人一等奖和三等奖;1名同志被推选为区十八次党代会代表;1名同志被西安市气象局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区气象局先后被省气象局表彰为“全省气象部门‘最美’县局”、“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青年理论学习小组”’;被市气象局表彰为“全市气象部门2021年度目标考核优秀单位”;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21年临潼区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区气象局党支部4次被区委宣传部表彰为临潼区“学习强国”优秀学习管理组。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局地强对流天气出现频率明显增加,而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有限,直接影响人影作业时机的判断。2、人影安全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下一步需开展常态化人影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健全并落实人影安全规章制度,加快推进人影安全规范化建设这一刚性任务,层层压紧压实人影安全责任。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对学习、培训、宣传、落实等作出全面部署,着力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坚持“第一议题”制度,通过专题研讨、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撰写体会文章等方式,引导党员干部努力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2.高标准严要求,扎实开展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认真分析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对水资源的需求,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应急服务工作,把资源性增雨作业与应急作业有机结合起来,做好相关规划和部署安排,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修定和完善应急预案,切实做好人工增雨抗旱、防雹、扑灭森林火灾、应对突发污染事件以及重大社会活动保障等人影应急服务,为我县经济建设防灾减灾做出积极的贡献。3、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推进防灾减灾示范区创建。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