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临潼区> 西安市临潼区西泉卫生院

西安市临潼区西泉卫生院

发布时间: 2023-04-28 10:39
单位名称 西安市临潼区西泉卫生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预防保健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相关工作
住所 西安市临潼区西泉街道
法定代表人 张巍
开办资金 353.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临潼区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3.1万元 171.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情况现开设有内科、外科、妇科、儿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开设病床15张从业人员全部持证上岗总体素质尚可。(一)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1、成立组织机构、强化政策宣传。院内成立医改工作领导小组,以院长为组长、各科室负责人和卫生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医疗机构医改具体工作事项的贯彻执行和稳步推进。2、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加大医改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卫生院、村卫生室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从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巩固基层医改实施成效。3、按时召开乡村医生例会和职工大会及各类专题业务培训会议,组织相关人员集中学习、互相交流,掌握医改政策新动态新知识,坚决贯彻执行医改政策。(二)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对农村居民实行即时结算全程办理;按照区卫生健康局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求,在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全力推进新信息系统的建设、使用和日常管理;积极开展一站式服务、慢病大病申报及补偿申报,使医改补助范围全覆盖,真正体现关注民情、惠及民生的医改精神。(三)规范执行国家药品零差率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1、卫生院、卫生室全部按规定比例配备基药和省补药品,完善药品日常管理和采购配送及监督检查机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卫生室药品由卫生室统一配送,统一实行网上采购并实行零差率销售。2、把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下发到卫生院各科室和村卫生室,加强基药培训学习。年度督导检查36次,进一步规范村卫生室日常诊疗行为。3、按照区卫生健康工作要求,完善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报告制度,加强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率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院内处方点评、院内自查和村卫生室一体化督查,全年以来无一例药品事故纠纷发生,进一步改善了以药养医的发展模式,实现了还惠于民。(四)加强基层医疗队伍人才建设1、我院现有职工27人,现有编制26人,在编20人。临聘人员7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执业医师3人、执业护士6人。辖区10个村民委员会。设10个村卫生室。2、卫生院坚决贯彻落实医改政策,同区妇幼保健院建立医共体合作关系,已为卫生院的人次培养、职业交流、业务素质提升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协作平台。3、利用职工大会乡村医生例会契机,经常性抓院内培训、三基三严培训、急救演练,并把培训学习与工作人员年度绩效考核挂钩,本年度开展各类业务培训22次。(五)行政党建亮点强化责任制管理,创平安医院、和创建市级文明单位。1、落实各类责任状年初卫生院与院内科组负责人、卫生室负责人签订了一体化均等化管理、综治安全生产责任目标书,并层层抓落实。明确各级安全责任节点,量化细节举措,不务虚、唯求实。2、完善卫生院各项应急预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流程合理、便捷高效。3、比服务,重点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建立医疗纠纷预警机制,前期处理机制,妥善处理医患纠纷,不发生集体上访事件。4、落实防范措施积极配合上级本部门、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到位;建立院内每月自查、对村卫生室督查及安全生产月报零报制,重点检查诊疗规范操作规程落实情况、用药安全、用电安全、医疗安全等安全措施落实情况、管理到位情况,确保设施完备有效。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方面1、居民健康档案全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截止目前辖区内总人口约28984人,建立健康档案27846人,建档率96%。2、预防接种工作因为今年新冠疫情影响,免疫规划工作增大了工作难度,我们在严格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规范有序地进行了全年疫苗接种工作。确保全年12次以上的冷链运转,规范贮存、接种程序,并且保质、保量、安全有效的为辖区适龄儿童接种了相关疫苗。3、0--6岁儿童健康管理区内0-6岁所有常住儿童体检均采用信息化管理,做好体检的预约工作,必要时采取电话及微信预约。截止目前,辖区内出生儿童及转入儿童共192人,7天内随访192人,随访率100%。满月体检100人,体检率86%,3个月体检140人,体检率80%,6个月体检100人,体检率59%。4、孕产妇健康管理今年活产数188人,产妇总数186人,母子保健手册办理197人;孕产妇系统管理220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100%;产后访视188人,产后访视率100%;住院分娩186人,住院分娩率100%;剖宫产188人,高危孕产妇30人;孕产妇死亡0例。5、老年人保健为提高辖区老年人健康体检服务质量,通过实施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老年人相关的糖尿病、高血压的知识进行讲解,指导老年人用药,合理治疗,干预并发症与合并症的发生。大力开展并与医院配合开展65岁老年人健康体检。我社区与2022年6-7月份基本完成了本辖区65岁免费健康体检工作任务。65岁摸底人数:1868,体检人数1206人、体检率64.5%6、慢病管理2022年对我辖区高血压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全年进行4次定期随访,每次随访进行面对面访视,询问病情及用药情况,使随访率达到95%以上7、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截止2022年12月底,经过新丰精神病院诊断符合,以及周边区县的精神卫生治疗中心的诊断,我辖区共明确诊断171人,累计死亡17人,非在管3人,在管151人(精神分裂症87人,偏执性精神病7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0人,双相障碍33人,癫痫所致精神障碍3人,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9人).8、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定期组织职工和卫生室人员学习传染病知识,不断提高传染病的防控知识和业务水平;二是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要求,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4.26开展全国疟疾防治日,悬挂横幅1条,向过往群众发放折页50张、宣传册40份、宣传处方80张,咨询人数30人。全年免费发放避孕套100盒。9、卫生计生监督管理加强辖区医疗机构、学校、及人口聚集等重点地方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管理档案,加大对无证行医和摊点的检查力度。确保行业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100%。2022年我院协管员对辖区各在册单位巡查共计188次。其中学校及托幼机构共30次,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48次,职业场所8次,公共场所48次,饮用水单位6次,计划生育4次.10、中医药健康管理按要求对辖区内的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中医体质判定,并根据判定结果给予的饮食、运动、保健、穴位按摩等相应方面的指导,管理率达90%以上;2022年,我院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职工的认真工作下共完成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1181人并认真录入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系统;11、结核患者健康管理2022年踪结核病人6例,转诊2例,管理结核病人8例,完成疗程治疗4例,对结核病人进行卫生学指导80余次。对各卫生室负责人开展有关结核病防治培训2次,结核病督导人员知识培训1次,各学校有关结核病防治培训2次。12、健康教育促进行动2022年印制了6种形式12种内容的健康教育资料,更换宣传栏6期12版,举办健康教育讲座11次受众人数892人,健康教育咨询8次,受众人数450人。2022年全年共开展健康教育讲座11次,宣教内容包括: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22年业务收入完成2248297.45元,其中医疗收入930626.63万元,药品1317670.82万元。住院病人72人次,门诊病人18437人次。大力营造宣传氛围、加大医改宣传力度,采用多种形式对群众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宣传力度;卫生院、村卫生室干部职工进村入户,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从而推动医德医风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巩固基层医改实施成效。落实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三、存在问题1、乡村卫生医疗基础设施条件差。2、我院卫生技术综合素质偏低,门诊医师尤其是骨干医师较为缺少,人才缺乏,无后备力量。3、医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4、服务意识、医患沟通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四、今后工作打算1、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将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纳入重点工作来抓,加强医院医院管理,强化内涵建设,优化服务流程,规范诊疗常规,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2、采取例会、培训、督查等多种形式强化对村卫生室和村医生的业务管理和技术指导,提高村医的业务水平。进另一方面要加强院内业务学习质量管理,深入开展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升职工技能水平;积极探索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提高卫生服务质量。3、要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打造一流卫生团队,狠抓医疗质量和公共卫生核心制度落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医疗安全质量管理。4、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转变服务模式,家庭提供墓本医疗服务,使农村居民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得到就近治疗,有效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努力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5、严格执行基本用药目录和诊疗目录,不得使用目录外药品和诊疗项目,做到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6、制定合理的医院管理和科室管理制度,在全院开展制度 化建设,加强医院执行力建设 ,不断提升管理水平。7、加强以县域医共体为契机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基本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至2026年6月2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