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合阳县> 合阳县地下水监测站

合阳县地下水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3-04-27 17:50
单位名称 合阳县地下水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地下水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与管理保障。业务范围: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地下水资源监测和地下水取水工程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全县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提供服务。全县地下水监测站网、监测设施和信息化系统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全县地下水水位、水温、水质等有关水文监测工作,收集、审查和汇编地下水资料,全县地下水资源调查评价、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的拟定工作,开展地下水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应用机井灌溉技术和节水技术,为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指导,管理辖区内所属钻井队、并对本辖区内进行施工的钻井队进行施工管理。全县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和监督工作。
住所 合阳县南大街金水路32号
法定代表人 曹耀
开办资金 134.76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合阳县水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06万元 129.94万元
网上名称 合阳县地下水监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紧盯目标任务,完善地下水管理现状:一、理念明显转变。我县地下水水资源短缺,地下水是保证城乡供水安全的重要水源,找水打井、大力开发一直是地下水工作的主题。但随着地下水环境问题凸显,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地下水问题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心重视,加强地下水保护管理呼声日趋高涨。二.法规不断健全。省人大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地下水条例》,省政府修订颁布了《取水许可管理办法》,省水利厅印发了《陕西省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地下水监测工作规则》两个《条例》配套制度,标志着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确立了以县为主体,负责的地下水保护管理体制,确定了规划管理、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等等一整套地下水保护管理措施,为地下水保护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依据。三.监测能力提升。监测内容项目由单纯的水位监测转变为水位、水质全监测,水质监测达到了每年一次。监测对象区域由重点对农业灌区监测转变为农村、城市全监测。监测手段方式由单纯的人工监测正在向自动监测、自动传输转变,通过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和省级地下水监测站改造,全县自动监测站达到13处。四是在新时期,地下水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需加强建立国家地下水站网和地下水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强化对矿产资源开采、地下水工程建设疏干排水、需要取水的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的监管措施。已成为水文地质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仅国家和省级地下水监测站我县就达到14处,监测站点密度大幅提升,为准确分析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一是按照地下水监测规定,每月二次下乡完成我县9眼省、市、县级人工监测井的实测数据、每天完成我县9眼国家级监测井反馈数据的摘录、整理、汇总。以及全年水位监测资料的收集、校核、复核工作,并按时上报市监测中心。人工监测点全年累计完成监测次数865余次,积累数据1.4万余个,国家级监测点全年累计完成监测数据1.9万余个。二是配合省、市地下水对国家级监测井自动监测仪的校核工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连续性。三是落实了国家级监测井看护工作,并制定了相应的看护职责制度以及签定了看护协议。五是配合市监测中心对合阳县国家级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项目建设可研任务进行分解,对站网布设重点区域及对象进行了可研分析,确定了项目监测点位置、高程、土层埋深、静水位等指标,六是利用3月22世界水日,印发宣传单千余份,并在县城醒目街道按装了4个灯箱对《地下水条例》及《地下水取水工程管理办法》进行宣传,提高社会知晓度;七是及时收集整理全年度气象资料,对全年度的蒸发量、降雨量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八是3月、8月份,根据省、市地下水要求,开展了黄河流域39项及国家级93项全指标监测水质采样工作,并分别送往陕西中检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西安阔成检测服务有限公司和三门峡黄委进行水质化验。三、经济效益地下水监测工作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有效保护、合理开发意义重大,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有限的地下水水资源和掌握地下水动态变化,为城市建设规划、水利建设规划、抗旱、除涝、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提供地下水信息和服务,为政府部门决策涉水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及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全面服务。搞好地下水监测工作及监测资料成果分析工作至关重要。做好监测工作也是为遏制水生态恶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四、其他工作积极参与了疫情防控志愿者活动、全县饮水工程机井故障排查维修、县重大项目前期地下水资源分析成果、安全饮水核查、老旧小区改造、党史教育学习、唱红歌等工作。存在问题目前我县地下水监测工作仅仅处在恢复和稳步发展阶段,我县目前每78平方公里一眼监测井,与水利部和省、市要求我县每20-25平方公里一眼监测点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与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1、监测井网布局不合理、数量严重不足。全县地下水监测井大多建于70年代,主要布设在农灌区。在地下水超采区、供水水源地、生态脆弱区以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重点区监测井布设几乎是空白。近年来监测井数量虽有所增加,但与地下水监测规范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监测项目不全、手段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目前我县地下水监测项目主要局限于地下水位、水温的监测,不能全面开展水质、开采量监测。在监测手段上,除极少数监测井安装了自动监测仪器外,大部分还是原始的人工监测。3、监测经费不足,无力开展更多的研究项目,直接影响到监测资料的应用价值,限制了地下水文服务领域的拓宽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的加大,地下水监测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研究课题,比如由于水资源短缺及地区分布不均,必须进行跨流域性的南水北调而引起的城市因地下水超采而出现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一些灌区因地表水、地下水调度不当,导致地下水位上升而产生了土壤盐渍化问题;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广大农村大范围使用农药、化肥以及未经处理随意堆放的工业、生活垃圾而引起的城区、重要水源地地下水水质污染问题;饮水安全以及抗旱救灾等。这就迫切要求必须加强地下水监测资料的分析研究和成果应用。六、改进措施和工作计划当前,全县地下水监测工作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2007年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再次强调水文机构应当加强水文站网的统一规划和水资源的动态监测工作。水利部为切实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于2007年6月成立了“水利部地下水监测中心”。今年初,水利部再一次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水监测工作的通知》从加强机构建设,明确工作重点,增加经费投入,做好资料整理分析和信息发布工作等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地下水监测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和领导高度重视,也迎来了十分有利的发展机遇。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井网建设和更新改造步伐。针对目前我县地下水监测井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的现状,要把加强全县地下水监测井网建设和更新改造作为重点,通过示范带动,加快建设步伐。根据监测需要和规范要求,合理规划布局,重点加强地下水超采区、供水水源地、生态脆弱区以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重点区监测井建设。积极争取《黄河流域地下水监测站网改造工程》、《陕西省重点市、县地下水监测站网改造工程》的立项实施,同时要加强同水利厅、水利部的联系,积极争取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站网建设试点工作在我县开展。2、加强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提高监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积极适应信息社会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的要求,加大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开发引进新技术、新设备,逐步改变目前人工监测、监测数据不准、资料报送不及时等问题,实现向自动监测的转变,达到实时监测。充分发挥《合阳县地下水信息网》、《合阳县地下水监测信息系统》的作用,实现地下水监测数据的及时传输、资料共享,及时准确向社会发布地下水监测信息。3、加强地下水科学研究,开展好区域监测工作。地下水监测的目的就要利用监测数据分析研究解决水资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不能仅停留在监测数据的收集、积累上,必须重视监测成果应用,加强科学研究,拓宽服务领域。利用监测资料,针对一些地区因地下水开采、污染引发环境地质问题,开展分析研究。(例如:城关镇水车头村、和家庄镇井益村、甘井镇镇政府以北)要把地下水超采区、供水水源地、生态脆弱区以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重点区作为地下水监测的工作重点,加强对地下水污染、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规律以及地下水限采、压采等地下水位恢复引起的生态环境评估等问题的监测、分析和专题研究。继续开展好“沿合重要乡镇地下水监控工作”,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做好对城区、水源地、甘井镇以北受水区地下水监测工作,对可能出现的一些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预测预报及分析评估,为政府在地下水超采、县区域旱情控制等宏观决策中提供依据;大力加强甘井镇以北地下水监测工作,完善该区域地下水监测井网布局,做好地下水水位回升地下水监测及科学研究工作;加强我县县城、工业园区、水源地地下水监测工作,做好地下水监测及其可能出现的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分析研究等工作;加强对甘井镇机井灌区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监测工作,开展科学研究,为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基础依据。监测内容项目由单纯的水位监测转变为水位、水质全监测,水质监测达到了每年一次。监测对象区域由重点对农业灌区监测转变为农村、城市全监测。监测手段方式由单纯的人工监测正在向自动监测、自动传输转变,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