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基本情况:全年累计监督建筑工程项目79个,建筑面积383.11万平方米,其中:在建项目45个,建筑面积275.56万平方米;全年新开项目17个,面积53.18万平方米;竣工验收11项,面积48.98万平方米;工程备案11项,面积48.98万平方米;安全标准化考评企业11家,项目6家,全部合格;区级文明工地申报15家,通过验收3家;市级文明工地申报9家、通过验收3家;正在申报创建省级文明工地2家。(二)强化“质量为本”意识,持续推进建筑工程质量大提升1.加强工程实体质量监督。对辖区45个在建工程项目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抗震设防构造、施工现场涉及使用功能的建筑原材料等实施质量监督全覆盖,开展质量专项检查10余次、查出并纠正质量问题198起。9月份组织开展了“质量月”活动,通过召开质量专题会、质量观摩、质量防治宣贯等,促进参建各方主体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控。2.加强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对辖区内在建项目及试验检测单位的试验检测情况进行抽样复检、全覆盖检查,加强检测报告可追溯管理,杜绝“假试样、假数据、假报告”等违法违规行为,纠正不规范行为98起,辖区建设工程质量平稳可控。3.推进竣工验收监督事项。运用“工改平台”政策,主动与项目建设单位对接,协调相关部门及参建单位联合开展竣工验收工作,加强对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监督,对具备验收条件的,及时安排监管人员进行竣工验收,并落实竣工验收备案,备案率100%。4.积极稳妥受理投诉案件。全年受理并回复信访、来人来电、转办信函等投诉案件177例,其中质量方面175例、施工安全方面2例,处理投诉问题回复率100%,群众满意率97%。(三)值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全力加强施工安全专项监管1.全力加强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一是组织开展了春节后建筑工地复工复产安全检查工作,以“复工安全”带动“安全年”;加强春季“防风险、除隐患、保安全、迎盛会”专项整治行动,全力防风险、除隐患、补短板、堵漏洞。二是组织开展了6月份“安全生产月”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安全宣传咨询日”、安全教育培训、应急演练观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等活动,发放宣传材料1000余份。同时,组织各施工企业开展建筑工地宣传活动132次,悬挂宣传横幅66幅,营造安全生产氛围,提高安全生产意识。三是组织开展了百日攻坚行动。8-10月份制定印发《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百日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以“值守安全生产法,当好第一责任人”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执法检查,推进全链条安全监管,重点整治基坑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起重吊装及起重机械安拆工程等存在的风险隐患点,严查项目经理、总监理在岗履职及施工作业“三违”现象;强化建筑工地遇有高温、大风、暴雨等恶劣天气安全防控,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四是组织开展了冬季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聚焦冬季在建项目安全生产,加强防火、防冻、防滑、防触电、防坍塌、防高坠等隐患排查整治,严查盲目抢工期、赶进度等问题;强化建设单位切实履行安全生产首要责任,督促施工企业严格落实冬季施工安全防范措施和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了冬季安全生产平稳运转。2.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先后组织召开全区安全生产工作警示会2次、季度安全生产推进会4次,坚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一月一通报”制度,通报批评施工企业(项目)10家,通报违法违规企业5家,通报违规办理建筑起重机械注销手续1起。组织召开线上线下安全生产培训会5次,培训人员1170余人次,通过警示教育培训活动,推动施工企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从严从紧抓好安全管理工作。3.推进施工企业标准化建设和文明工地建设。一是持续开展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全年共考评三级建筑施工企业11家,合格11家;在建项目标准化考核6家,合格4家,优良2家,涉及安全管理人员99人。二是大力推进文明工地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推行“区级文明工地”创建活动,督促在建项目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和标准化施工,实现工程质量安全大提升。4.全面加强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按照陕西省住建厅文件要求,认真落实建筑项目各个层级、各类人员的安全承诺事项,及时组织开展承诺书签订活动,辖区31家三级建筑施工企业和45个在建项目的责任主体按照时限要求均签订了安全生产承诺书。5.建立完善应急预案机制。修订完善《临潼区质安站建设工程施工事故应急预案》,落实组织机构,优化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应急处置保障。6至10月份,先后组织辖区各项目开展防高坠、防坍塌、防汛、消防等专项应急演练30余次,着力提升辖区建筑工地应对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二、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创新工作思路,多措并举防范化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风险。搭建建筑施工安责险平台,借助保险机构(社会力量)参与施工安全风险防控,探索出了“政府+N”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即由政府提供监管平台、保险公司提供资金保障、社会第三方提供技术服务支持,对全区所有在建项目进行“体检式”检查,开展事故预防、风险评估、安全隐患排查、安全教育培训等,进一步加强“事前预防、事中监管、综合治理”安全监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N”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改变了行业管理现状,实现了5方共赢:一是保险公司承诺的服务得到了落实;二是第三方专业机构有了技术服务市场;三是政府的监管措施和手段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四是项目一线管理人员技术能力得到一次系统化的培训;五是政府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得到提高。2.加强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全年累计下发各类行政文件68份,开展各类专项排查20余次,累计检查在建项目380余项次,排查出各类质量安全隐患1742处,落实整改1742处;下发各类行政执法文书139份,行政处罚31起,处罚金额1167.83万元。通过落实严格的执法执罚措施,倒逼各施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依法依规落实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防范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实现了全年无一例安全事故发生的重大突破。三、存在问题一是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存在未批先建,致使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理、监管工作滞后。二是政府拨付的办公经费(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费用)保障不足,原有的质量安全检测设备(手段)滞后,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能力得不到提升。三是监管人员的业务能力、执法水平参差不齐,对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研判不足,有待加强培训和提升。四、今后工作打算1、从严落实责任,坚决守住质量安全底线。依法依规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办理事项,从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各建设单位安全生产首要责任,落实各施工企业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施工,强化各监理单位切实履行监理职责,切实守住质量安全底线。2、持续推广“政府+N”的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依据相关文件政策,积极争取政府相关资金,购买第三方技术服务、更新试验检测设备,建立完善“专家查隐患、企业抓整改、政府强监督”工作机制,多措并举,有效防范化解建筑施工生产安全风险。3、严格落实“五个一”制度,建立完善工作汇报、工作检查、工作推进机制。每季度向局党组汇报一次安全生产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区建设工程安全工作会议;每季度参加市级召开的站长工作会议;每月开展一次建筑施工安全专项督导检查;每月通报一次全区住建领域质量安全工作开展情况。4、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长效机制。严格按照《西安市临潼区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手册》的要求,落实各责任主体单位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隐患排查治理清单、以及安全评估、预警、响应、处置等控制措施,有效防范遏制施工安全事故发生。5、继续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加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落实站长、副站长、安全科长、安全监督员四级监督监管责任,大力推进施工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通过“清单制+责任制”,从严落实监督检查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