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陕西省林业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林业资源保护和技术推广提供服务。林业技术推广体系和林业站建设与管理;使用和推广科研成果及先进技术;林业技术推广计划、检查及验收;林业技术培训、技术咨询等技术服务;引进、组织实施林业国际合作项目;林业对外合作与交流。 | |
住所 | 西安市西关正街233号 | |
法定代表人 | 温臻 | |
开办资金 | 143.8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林业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8.23万元 | 18.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陕西省林业科技推广与国际项目管理中心(陕西省林业工作站) | 从业人数 29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持续加强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管理。一是在广泛征集、遴选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2022年度中央和省级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30项,完成了项目合同签订、实施方案评审等工作。二是组织实施好在建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完成推广示范任务1.56万亩,培训林农和技术骨干4697人次。三是成立4个检查组分赴旬邑等17个项目实施县(区),对2021年立项的15个推广项目进行绩效外业检查,完成省级绩效评价报告并报送相关部门。四是组织召开2021年度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验收会,18个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并核发了验收证书。五是邀请有关专家深入黄龙、延长等项目实施县(区),对今年到期的推广项目进行了现场查定,计划于12月底完成检查验收工作。六是组织全省各相关单位进行林业科技成果入库填报,我省符合条件的23项成果录入国家林草科技推广成果库。七是做好2023年度林业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征集、遴选和入库评审等工作,38个项目纳入项目储备库管理。(二)积极推进实施“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一是年初向各市下达任务计划,做好安排部署,细化分解任务。二是生产季节组织技术骨干深入宝鸡、渭南、商洛等市开展检查指导,督导工程实施。三是及时做好任务完成情况统计汇总,截至目前,共完成各类技术推广示范面积58.26万亩,建设林业科技示范点230个,培养林农技术能手182名,分别占全年任务的116.5%、115.0%与182.0%。(三)全力做好林业国际合作项目管理。一是亚行贷款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生态治理与保护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9月,项目贷款获得亚洲开发银行董事会批准。完成了项目贷款谈判,确定了《贷款协议》和《项目协议》草案,签署了谈判纪要。目前,《项目协议》确认函和委托授权信已得到省政府主管副省长的签字同意,计划于年底完成协议签署。积极推动项目建设,组织22个项目单位加快编制实施方案,督促项目单位积极联系财政落实地方配套资金。二是欧投行贷款陕西生态造林项目完成采购计划编制并报欧投行总部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即可履行国内报批手续。三是财政部统贷统还黄河流域沙化土地可持续治理项目可研、环评和社评报告已完成,并报送国家林草局,待国家林草局初审后报欧投行审核。(四)扎实开展林业科学研究攻关。一是组织科技人员按计划开展“花椒优树选择及提质增效技术研究”“红仁核桃丰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花椒灾害绿色防控及芽菜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等省林业科技创新专项实施工作,做好试验示范、数据收集、研究分析等,完善有关试验内容和指标。二是积极参与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与韩城市花椒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黄盖’花椒品种通过了省级林木良种审定。三是切实推进林业标准制订,起草完成的《蓝莓建园技术规程》省级地方标准、参与制订的《红仁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规程》等2项企业标准正式发布实施。(五)严格落实生态护林员政策。一是印发了《陕西省生态护林员管理实施细则》,指导全省56个县(市、区)选(续)聘生态护林员49721名,促进近5万个家庭、18万余农村群众稳定增收。二是加强生态护林员管理,按时足额发放生态护林员劳务补助2.73亿元。三是推行全国生态护林员联动管理系统和陕西省“生态云”生态卫士平台,推动生态护林员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生态护林员上线率达到20%以上,超过全国平均上线率(13%)。四是组织技术骨干对咸阳、榆林、延安等6市的329名管理人员和相关业务干部进行了现场培训指导,加快全省生态护林员管护责任区分配落图。(六)加快推动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一是积极宣传落实《关于加快推进“双储林场”国家储备林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协助职能处室召开了全省“双储林场”政策解读会、国储林体系建设推进会,局领导做重要讲话,提出落实意见和殷切期望。二是参与推进省林业局与国开行陕西省分行、农发行陕西省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框架协议》,国储林融资启动“双引擎”。三是大力推进延长、西乡、志丹3县国储林建设,已完成基地建设任务4200公顷。另有23个储备林规划基地县(区)已申报项目,其中蒲城、丹凤、山阳、宁陕4县的项目建议书已通过评审。四是组织完成2017年度和2019年度10个国家特殊及珍稀林木项目的竣工验收,并通过了省林业局的批复。(七)继续加强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一是对2020年度下达的6个市(县、区)林业科技推广站和16个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完成项目总结并报送国家林草局。二是积极宣传我省基层林业站建设、职能发挥等情况,向国家林草局报送各类信息129条。三是安排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770万元,用于23个乡镇林业站标准化建设。积极申报2023年度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需求,18个科技推广站和50个乡镇林业站纳入其中,申请资金1920万元。四是出台《陕西省林业乡土专家选聘管理办法》,印发《关于聘任首批陕西省林业乡土专家的通知》,选聘首批陕西省林业乡土专家72名,进一步健全我省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八)深入开展科技下乡与科普宣传。一是参加陕西林业“科技活动周”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普示范活动,发放技术资料200余册。二是结合“521”林业科技示范工程和林业科技推广项目实施,组织专家深入安康市汉滨区等16个县(区)的田间地头,开展核桃、花椒等实用技术培训,培训林农和技术骨干1650人次,带动各地开展培训603场次28998人次。三是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生产物资支农与技术咨询服务,向林农发放复合肥10吨、修枝剪320把、技术资料600余册(份),网络在线咨询服务1700余人次。四是组建9个“1+N”科技服务团、7个推广员包干组、20个乡土专家帮帮团和29个护林员互助组,深入丹凤、洛南等地开展科技帮扶活动,现场解决群众生产技术难题。五是建立林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机制,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微信群等向各级林业干部、林农传递气象灾害信息,发布灾害预报预警信息11次,累计阅读量超5000人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