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黄龙县科学技术馆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社会提供科普展品的研制、征集、收藏;举办科普展览;组织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及相关研究;组织开展科普合作交流等服务;积极培养高素质的科技馆研发和管理人才;提高公众科技素养,推进全社会科技进步。 | |
住所 | 黄龙县城东拥军大道 | |
法定代表人 | 田光兵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黄龙县科学技术协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54.69万元 | 307.7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充分发挥场馆功能,创新灵活开展科普工作。(二)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场馆服务水平提升显著。(三)加强组织领导。作为窗口单位,科技馆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始终贯彻“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防控意识。(四)加强维修保障、注重人才素质提升,场馆综合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取得主要社会和经济效益。(一)展教主题活动丰富多彩。科技馆占地面积1350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并免费对外开放,开展节假日主题活动,在春节、端午节、六一儿童节、建军节、国庆节等开展主题活动,其中在6.1儿童节开展主题活动“纵情科普,玩转6.1”主题深受社会公众欢迎,300余名中小学生参与。(二)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流动展教的功能,让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体验科学的魅力,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科学素养,而且使他们学习到了各种安全常识、自然灾害、机器人原理等,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称赞和一致好评!此次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很好的激发了广大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同时培养了他们勤动手、善动脑、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黄龙县科技馆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为契机,通过对展品的参观了解和实践操作,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了“科技的神奇”,感受到了科学带来的快乐,同时也将科技知识的种子更深入的埋进了同学们的心里,让他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三)青少年科技教育扎实有序。一是依托展厅经典展品开展“小小辅导员”培训,从科学知识普及、辅导词撰写、模拟讲解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培训,在培育青少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同时,注重培养青少年仪容仪表、文明礼仪、言语表达、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共开展培训12期1962人次。二是拓展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新建“馆校结合示范校”1所,与延安行知实验学校签订馆校合作协议,邀请黄龙行知实验小学各个年级来黄龙科技馆参观学习科普知识,开展机器人表演、科普小讲堂知识传播,VR体验等。三是举办航模主题展公益活动。生动再现了我国在军事航空领域的非凡成就,青少年们对航模的发展历史背景、性能特点以及应用场景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为他们植入了一颗对科学求知的种子。(四)积极创建文明单位,场馆服务水平提升显著。一是不断强化点位建设,在场馆、微信公众号、LED屏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道德模范宣传;在广大职工中开展推荐好人好事、道德讲堂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二是坚持图书阅览室长期对外开放,举办读书拓展活动,先后举办“我爱我家”和“我的梦想”两期“小小朗读者”活动;联合黄龙小学、中学共同举办了“学习科技知识,放飞科技梦想”读书分享会;在全体干部职工开展“在奋斗中彰显青春活力”主题读书分享会;坚持“好书推荐”,全年推荐6期45本经典书籍。(五)主题活动科学实验。充分利用科技馆阵地,以举办科学知识和小实验等竞赛来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今年共开展科学实验23期。(六)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广泛开展。一是积极参与“科技之春”宣传月、科技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航空模型、等表演深受社会公众欢迎,智慧拼多多、微课堂等新颖项目吸引了现场青少年热情参与。先后荣获“2020年全国科学实验挑战赛优秀组织单位”“2021全市科普教育基地”,二是在微信公众号开辟了“科学与生活”专栏,涉及健康饮食、疾病预防、运动健康等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每周2期,全年发布108期,使科普贴近了群众、贴近了群众生活,向群众传播了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七)加强维修保障、注重人才素质提升,场馆综合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一是展品维修有保障,展品修复率突破新高度。截至目前,展品损坏量降幅明显,展品展项共损坏249件/次,展品修复率为97.2%。同时,注重展品展项的定期保养、维修方法的总结和升级改造工作,对我展品进行了升级改造,有效降低了损坏危险,延长了展品使用寿命。二是后勤保障全方位,场馆运行安全有序。平安场馆建设持续推动,执行24小时值班和来访人员登记,员工防火、防汛、防暴培训演练按时有效,应急预案建立健全,设施设备不断更新,隐患排查定期开展,处置突发性公共安全事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场馆人身、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证。进一步推动场馆运行精细化,加强了日常维护和维修,持续开展场馆美化工程,营造整洁、干净、文明、绿意的社会公众参观体验环境。三是员工培训常态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制定了员工技能与素质提升计划,有针对性组织开展了员工技能培训,先后开展了计算机日常维护及常见问题解析专题培训6次。四是开辟宣传工作新途径,不断强化宣传力度。一是提升微信平台信息发布时效与质量,发布馆内动态、科技前沿、健康与生活、专家风采各类信息278篇。二是围绕重大活动,多次邀请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宣传报道。四是在机器人表演赛、小小科技辅导员大赛中,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专题版块进行报道,让社会公众和参赛选手能够随时了解大赛动态。三、存在的问题。(一)科普服务经费不足。财政经费仅仅满足场馆基本运行,科普服务经费紧张,科学工作室器材更新缓慢,科普剧、科学实验经费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业务工作的拓展。(二)科普方法还比较单一。当前融媒体快速发展,科普方式更加多元,在新媒体传播方面,我馆还存在与新媒体联系不紧密的问题,当然主要受到人才的制约,需要引进计算机、动漫、新闻等专业人才,打造新平台,丰富科普形式。(三)科普研发能力还不够。人才队伍的学术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并完善奖励激励机制,引导干部队伍开展理论研究和创新型工作开展,营造浓厚的学风和钻研之风。四、整改措施。(一)打造新平台,丰富科普形式。(二)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受到人才的制约,需要引进计算机、动漫、新闻等专业人才,学术层次需要进一步提升。(三)加强科普宣传。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小小科技辅导员大赛中,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专题版块进行报道,让社会公众和参赛选手能够随时了解大赛动态。五、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创新开展科普业务工作寻求科普宣传新途径。一是提升单位网站、微信平台信息发布时效与质量,二是围绕重大活动,多次邀请黄龙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宣传报道,电视报道。三是在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小小科技辅导员大赛中,将通过微信公众平台专题版块进行报道,让社会公众和参赛选手能够随时了解大赛动态。(二)创新开展各类主题活动,面向青少年开展好机器人、探客、小小辅导员青少年科技培训,力争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突破。(三)继续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与陕西省科技馆教育联盟和延安科技馆的交流与合作,增强黄龙科技馆的行业影响力。继续拓宽馆校结合的范围,在县区中小学建立“馆校结合示范校”,重点关注有合作意向但尚未成熟的中小学校,加快协商进程,增强科技馆向全县中小学校科普教育的辐射力度。保持与市馆、榆林科技馆、宝鸡科技馆、咸阳科技馆的紧密联系,资源互鉴共享,提升办馆实力。(四)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丰富工作内容,注重工作实效,推进科普工作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为更多公众参与科普、学习科技、体验科学搭建平台,提高公众文化素质,培育全民创新精神,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真正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努力开创全县科普事业新局面。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