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黄龙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7 09:47
单位名称 黄龙县扶贫信息监测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开展扶贫信息服务,促进贫困地区发展。扶贫信息监测及数据采集;扶贫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培训指导扶贫干部等工作。
住所 黄龙县中心街东段
法定代表人 齐超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老区扶贫开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86万元 2.22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全覆盖监测,把牢预警筛查“定星盘”。一是建立纵向到底的监测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了黄龙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优化充实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专班力量,全面推行县、镇、村、组防返贫致贫四级网格管理,夯实防返贫致贫“三级书记”主官主责,明确了340余名网格员、600余名联户帮扶干部和109名驻村干部职责,畅通农户申报、干部排查、部门筛查、监督预警和平台监测五大渠道,按照凡疑必核、凡核必准的原则,严格执行入户核查、承诺授权、信息比对、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定“硬要求”,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帮扶。2022年共新识别监测户4户19人,经过帮扶,按照风险消除程序消除风险12户32人。2022年底全县监测户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5758元。二是完善横向到边的预警上报体系。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全面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回头看”工作,加强教育、卫健、医保、人社、民政等行业潜在返贫致贫风险线索日常排查和信息推送。年内组织镇村开展了2轮集中摸排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专人接听监督电话,主动收集信息线索。依托防返贫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定期开展信息比对筛选预警,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三是健全风险等级的研判评估体系。依据监测预警信息确定监测对象和巩固提升对象清单,定期开展重点人群收入支出、“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情况分析,综合研判返贫致贫风险、自然灾害类风险、经济发展类风险、社会治理类风险,实行风险等级分类管理,明确了105名领导干部帮扶112户288人监测对象,综合运用产业奖补扶持、务工就业、政策保障等措施,逐户开展动态帮扶,积极消除风险隐患。(二)全方位施策,筑牢成果巩固“压舱石”。一是“产业增收”筑基础。严格执行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办法,2022年累计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6609.75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35个,占衔接资金总量的61.23%。兑付易地扶贫搬迁对象中蜂产业效益分红100万元。二是“稳岗就业”促提升。通过就近统筹务工岗位、建设扶贫车间、开发光伏公益岗、设置乡村特设公岗、投放扶贫小额信贷和创业贷款等方式,积极推进就业岗位开发和就近务工保障,2022年,实现脱贫人口外出务工1451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8.6%。落实外出务工脱贫人口一次性交通补贴256人10万元(其中:跨省就业130人6.5万元、市外省内112人3.36万元、县外市内14人0.14万元)。用足用活光伏收益资金,设置岗位聘用建档立卡家庭大学生23人、易地扶贫搬迁对象32人,用光伏收益发工资,财政资金交“三险”。四是“兜底政策”做保障。对建档立卡脱贫户、边缘易致贫人口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符合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条件的,按照应纳尽纳、应兜尽兜的原则,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将全县112户288人“三类户”全部纳入农村低收入人口管理,其中纳入农村低保88户207人、特困供养3人、临时救助12人,防返贫“三类人群”慢病78户96人全部落实慢病管理。全县脱贫人口和防返贫监测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达到100%。(三)全领域推进,共奏乡村振兴“和谐曲”。一是政策护航引领产业兴旺。县政府出台《黄龙县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奖补办法》,县财政预算安排1300万元,产前因势利导,产中培训指导,产后营销疏导,培育壮大以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为主导,大闸蟹、蔬菜、食用菌等为补充的“4+X”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将体验、休闲等现代旅游元素融入乡村产业发展,涌现出了偏石民宿村、梁家河垂钓小镇、白马滩漂流、白城桥百亩休闲水产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示范点。二是搭建平台做强人才保障。建立科技人才工作站,强化人才交流、科研合作、智力支撑,先后与中国养蜂学会、上海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联建协议,广泛开展人才项目联建联培联育合作。实施青年人才返乡进村和乡土人才培养计划,招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及返乡青年47名到村担任乡村振兴专员。三是建好阵地推进移风易俗。发挥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作用,配建村史馆、图书室、广播室,组建志愿服务队、宣讲团,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文明村户创建,通过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用“小节目”宣传“大道理”,用“小舞台”解读“大政策”,着力培育文明乡风、优良家风、淳朴民风,激发内生动力,为乡村发展凝聚正能量。四是综合施策改善人居环境。坚持规划引领,分类推进,示范带动,全面铺开,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农村改厕、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村容村貌提升,重点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构建生态文明家园。全县47个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实现全覆盖,21个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提标建设成效显著,6个村庄入选全国“千村万寨展新颜”展示活动,荣获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称号。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截止2022年底,全县共有建档立卡户1452户3552人,“三类户”112户288人,其中脱贫不稳定户46户104人、边缘易致贫户41户104人、突发严重困难户25户80人,“三类户”风险消除95户236人,风险消除率超过省市平均水平。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息监测制度不够完善。(二)业务人员少,为业务监测数据等工作带来困难。四、整改措施。(一)加快信息监测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数据质量。(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向领导和相关部门请求配给业务人员,合理引进高层次人才。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压实压紧工作责任,创新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谋划2023年巩固衔接各项工作,持续加大防返贫监测和动态帮扶,以更大的担当扛稳政治责任,以更宽的视野推动产业兴旺,以更高的标准改善民生福祉,以更新的理念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