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

黄龙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7 09:45
单位名称 黄龙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苹果产业发展服务。苹果生产科技、开发、生产和低产果园改造的管理和技术指导;苹果产业教育培训。
住所 黄龙县农业局院内
法定代表人 刁强
开办资金 7.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647.08万元 663.0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百千万”示范工程。在“百千万”示范工程建设过程中,果业中心结合实际落实综合管理措施,并适时调整产业扶持政策方向,走出一条适合黄龙苹果产业发展管理模式。一是提升基地建设水平。按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主体、新装备现代果园“五新”要求,规模推进新园建设和残败园重建,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加快密闭果园改造提升,合理采用标准化间伐、低产低质园改造、选栽新优品种、推广高接换头等措施,多渠道推进老果园改造升级,共完成效益园间伐6166.99亩、老园改造4230亩、栽植授粉树2.23万株。二是推进绿色循环发展。强化病虫害农业、物理、生物防控措施,减少农药使用数量;全面推行土壤免耕制,实施果园种草覆盖技术,合理控制利用杂草,加大有机肥投入,减少化肥使用量;加大“果畜沼”生态循环果园发展,全面优化果业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有机、绿色、良好农业认证,加快绿色循环果业发展。三是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有机肥投入,大力实施秸秆、杂草覆盖措施,全面推广豆菜轮茬增肥和增施生物菌肥技术,提升果园土壤肥力水平。在规模推进密闭果园标准化间伐的基础上,加大枝组更新,保持果园通风透光条件;实施精细化修剪,保持合理枝量和树体结构,综合利用幼壮枝结果;合理配置授粉品种,推广人工授粉和授粉品种搭配,提升精品苹果生产能力。四是增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针对花期冻害、冰雹、干旱等自然灾害发生规律和特点,大力推广土坑式熏烟防冻技术,开展大面积群防群控,强化防雹网建设,实现冰雹线果园防雹网全覆盖;合理利用地布(地膜)、杂草、秸秆覆盖保墒措施,减少地表水分蒸发;推广滴管渗灌、水肥一体技术,降低生产及人工成本。五是提升后整理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智能选果线、冷藏冷运、市场开拓、品牌营销、宣传推介、精深加工等后整理水平,让好苹果卖上好价钱,实现增值增收。三年内新增冷库容量1万余吨,有效解决了冷库贮藏能力不足问题。强化建立果农与企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把果农镶嵌在全产业链上,实现全产业链增收。通过以上措施,有效推动了我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经初步评估,各项指标达到预期目标,确定的0.8万亩核心区、2.03万亩带动区、6.12万亩辐射区,80mm(含80mm)以上苹果比例分别达到80%、75%和70%以上,亩产值分别达到3万元、2万元、1万元以上。(二)“双园”创建。今年全县共创建5个“美丽果园”、4个高质高效园,“双园”创建按照创建标准全面展开,并取得可喜成绩,达到了果园基本条件好、果园生态较佳,各项措施落实到位的目标,有效推动我县苹果产业整体管理水平。通过建成示范效应好、产量品质高、效益产值优的果园,以点带面,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防雹网建设、保叶率。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成防雹网3433.1亩,其中平网227.1亩,屋脊网3206亩。已完成2733.1亩防雹网验收工作,其中平网227.1亩,屋脊网2506亩,并完成县级奖补资金兑付工作,共兑付奖补资金535.265万元。我县高度重视强化危险性和主要病虫害防控,加大果园有机质投入,大力推广石硫合剂、波尔多液防控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果园保叶率和果品质量,保叶率达到91%以上。(四)鸿雁行动。根据《延安果业“鸿雁”人才培育计划暨业务骨干下沉抓点示范三年行动方案》要求,县果业中心主要带领3名具有农艺师职称(其中一名高农)的技术骨干对美丽果园及高质高效园进行包抓。一是强化技术培训,果业中心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下沉一线美丽果园加强业务指导,加大对“双园创建”技术培训力度,不同季节适时组织果农培训果业管理新技术,提高果农科学管理水平。定期组织乡镇、果企、果业大户到周边县区实地交流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切实转变果农观念和提高管理水平。二是与市研发中心深度合作,按照苹果周年管理技术要求适时对果农进行全面培训,不断提升果园科学管理水平,累计组织大型现场培训会15场次,培训果农2000余人次。三是选聘苹果“土专家”乡村人才,优先参加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给予2400元/人的资金奖补,将人才选拔延伸至生产一线、田间地头,让人才更接地气、更有示范带动效应。四是编印《延安苹果“十四五”主推进技术》、《延安苹果花期防冻应知应会手册》、《黄龙县绞拉式防雹网搭建示范技术》等技术手册各5000册,已对部分果农进行发放,达到转变果农思想观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目的。(五)产业链建设。为了加强我县苹果产业链建设工作,县果业中心印发了《关于成立黄龙县苹果产业链建设专班的通知》,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按照“延伸两端、强化中端、项目支撑、全链发展”的思路,形成“链长+链主+专班”工作机制,达到“延链、补链、壮链、优链”的目的,对专班组成人员进行分工,进一步明确了组成人员和链主企业工作职责,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展。我县链主企业共储备项目3个,包括黄龙现代果业商务中心建设项目、陕西果业集团黄龙有限公司果品产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黄龙县果业产业基地化建设项目,以上项目已完成前期各项工作,部分项目内容已实施。(六)苹果采后处理。黄龙山洪兴果业有限公司在我县深耕多年,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和众多的优质客商。为创建我县苹果采后处理示范点,我县将4.0智能选果线无偿提供给该企业使用。今年1—6月份,共选果1021吨,小时选果能力达到2吨,并建立运行台账。今后将加大选果线运行指导力度,提高全县选果线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选果线经济、社会效益。(七)冷气库建设。全县共有5个新型经营主体申报冷库建设项目,项目整体进展顺利,截止目前,黄龙县瓦子街镇瓦子街经济合作社100吨、黄龙县瓦子街永会食用菌农民合作社100吨、黄龙县白马滩镇白马滩经济作社600吨,已建设完成;黄龙县三岔镇梁家山经济合作社2400吨完成库体建设,正在设备安装;黄龙县誉杰家庭农场200吨,已完成冷库主体建设。全县建成、在建冷库共计3400吨,项目整体于11月底全面结束。(八)联农带农模式创建。确定黄龙县三岔镇梁家山经济合作社为联农带农模式创建主体,涉及农户327户,带动果园面积9500亩。合作社创新“四带”利益联结模式,一是带动务工就业解民忧、二是带动入股分红共当家,三是带动苹果入库促保障,四是带动防灾减灾保产值。通过创新利益联结模式,帮助广大群众创业就业、入股分红、稳产增收,有效保障了苹果产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了“农民增收、集体获利、产业增效”的“三赢”局面。(九)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结合我县果业实际,县农业农村局印发了《黄龙县果业领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导全县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工作。县果业中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果品储藏重点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重点排查,向企业发放《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宣传资金100余份,发放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警示牌10套。通过宣传、排查活动,有效提高了相关企业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筑牢安全生产防线。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今年较去年苹果产值幅度不大,产值3.94亿元,有机苹果、富硒苹果、贴字苹果、SOD苹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高端苹果得到市场认可,苹果产业在各个方面都是稳定上升。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资金投入和融资渠道还显不足。果农的投入不足,果园投入维持在低水平上;金融信贷支持不到位,信贷部门对苹果产业扶持力度较弱,果农融资渠道较少,影响到苹果产业健康发展。二是经营管理模式落后。苹果从业人员年龄普遍较大,思想观念保守,接受新观念、新技术意识不强,果园技术管理不规范,导致苹果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科学管理技术推广难度较大。三是产业链发展不健全。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能力不强,现有经营主体以大宗档口销售为主,细分市场销售能力不足,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小,缺乏竞争力,中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不高。三产融合度低,果业金融、果业文化、果游观光等缺乏有效支撑,产业链条短,综合效益不高。关联加工业发展不足,配套农资以外调为主。冷藏冷运、物流配送、精深加工等环节薄弱。四、整改措施。(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全面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高效发展。(二)强化政策性保险。在完成1.3万亩苹果灾害性保险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实施“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合力支持果农运用金融手段提高经济收益水平。(三)开启果园升级晋档模式。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有提升的标准,到2025年通过间伐、改土施肥、新型农机具推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等措施,使我县果园园貌及管理水平有较大提升。五、下一步工作打算。苹果效益园稳定在9万亩,产量达到11万吨,实现产值5.5亿元。新建“美丽果园”、高质高效园各4个。新建防雹网0.2万亩。新建冷气库400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