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合阳县> 合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合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7 09:09
单位名称 合阳县果业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为果业发展提供技术与质量管理服务。业务范围:果业技术开发、果品质量管理、果业资源调查、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服务。
住所 合阳县城东新街32号
法定代表人 雷英贤
开办资金 283.5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合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7.72万元 105.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2年5月24日办理变更法人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狠抓示范引领,创建高质果园。一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立足集约化建园、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管理,以集中连片现代果业产业园创建为重点,大力推广“灯、板、带、芯、螨”病虫害防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投入,开展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创建高质高效省级示范园2个(添缘葡萄产业园区、金峪海沣苹果园区),市级3个(华鑫源苹果园区、星光葡萄园区、南沟葡萄园区),县级8个(太枣葡萄园区、新民葡萄产业园区、丰阜葡萄产业园区、誉秦苹果园区、启成苹果园区、宋家庄苹果园区、方寨樱桃园区、北泉葡萄园区)。二是以品质及产量效益双提升为目标,大力推广葡萄、苹果设施化现代管理模式。在葡萄主产区搭建避雨棚、设施冷棚3000余亩,创建了高标准设施果业示范园5个(添缘设施葡萄示范园、星光设施葡萄示范园、南沟设施葡萄示范园、北泉设施葡萄园、方寨设施樱桃示范园),有力提升了果品质量。三是针对果园有机质低,果园密闭,树形不规范,管理执行力不够,果品质量不高,产量偏低等问题,通过增施有机肥、果园间伐、精细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手段改造低质低效果园4.5万亩。四是扩大果园灾害保险覆盖范围,提升风险保障能力,在同家庄、城关、甘井、金峪、坊镇等霜冻和雹灾频发区大范围进行果园投保,参保面积3万余亩,较去年新增4000余亩。五是建设休闲观光果园,打造富源葡萄产业园、添缘葡萄产业园、方寨樱桃、誉秦苹果采摘基地4个。(二)推广新优品种,提升竞争能力。新品种发展上,我们坚持“优化品种结构,提升果品价值”的理念,在果业主产区以新品种错位及品系差异化发展为方向,逐步合理调整品种种植结构。一是在甘井、金峪、城关、同家庄等苹果产区,通过老园换新和高接换优的方式发展瑞香红、瑞雪、秦脆、维纳斯黄金等苹果新品种3850亩;二是在新池、路井、坊镇等葡萄主产区通过老园换新的方式推广无籽提、阳光玫瑰、克伦生、新郁等新品种1638亩。全县推广新优品种面积5218亩;三是10月21日,组织全县苹果主产镇主要领导、各镇(街道)分管领导、果业专干、苹果产业大村支部书记及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召开了全县苹果新优品种现场观摩会,会议邀请赵政阳、王雷存教授现场指导,统战部长许涛强调苹果品种换优工作。(三)强化人才培训,提高管理水平。一是8月5日,承办了全市夏秋季葡萄栽培管理技术培训会,会议邀请合阳葡萄试验站张宗勤教授进行授课、富源葡萄专业合作社肖万顺理事长作经验交流,全县葡萄生产技术骨干、葡萄合作社负责人、种植大户参加现场培训,全市其它县(市、区)果农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学习。二是多次邀请西农苹果专家赵政阳、高华、王雷存教授在我县开展苹果高接换优技术培训和苹果园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三是常年聘请西农葡萄专家张宗勤教授对葡萄生产关键技术进行指导培训。四是邀请副县长井赵斌定期指导果业生产,为全县苹果产业把脉支招。五是安排果业中心技术骨干线上电视台做技术讲座,线下进果园现场培训。六是积极组织县域果品网络销售人才80余人参加全省夏季及秋冬季网红线上培训活动,提升网络营销能力。今年累计培训果农、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主等1.5万余人次,果业经营管理人才120人次,专业生产技术指导干部65人次。(四)承办葡萄研讨会,宣传区域品牌。一是以会为媒,积极承办9月17--18日的“2022年陕西省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通过现场观摩、鲜食葡萄评优、主题报告及企业家论坛的形式,大力宣传推介合阳葡萄,听取专家学者对我县葡萄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扩大合阳葡萄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研讨会上进行的渭南市鲜食葡萄评优活动中,我县选送的参评样品取得“10金7银9优”的骄人成绩。二是强化品牌宣传推介,制作完成“合阳红提葡萄”宣传片、拍摄短视频12条,通过外出推介、省市县信息报送工作动态等形式,推进“合阳红提”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建设工程。“合阳红提”区域公用品牌价值8.33亿元。7月份,“合阳红提”再次荣获“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的葡萄区域公用品牌20强”称号。三是“合阳红提葡萄”获2022年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添缘、丰阜、果农人、北泉、古道御品入选省级企业品牌,“紫霞鲜子”“硕丰圆”“果农人”“村里村外”“古道御品”入选省级农业品牌目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创建高质高效省级示范园2个,市级示范园3个,县级8个,搭建避雨棚、设施冷棚3000余亩,果业总产量达64万吨,果业总产值35亿元,较去年增长6%,“合阳红提”区域公用品牌品牌价值8.33亿元。三、目前制约我县果业发展存在的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部分群众思想观念保守,接受新事物能力较慢,对果树新优品种的推广发展积极性不高,严重制约我县果品品种结构调整;二是设施农业前期投入过高(避雨棚每亩投入8000元-10000元,设施冷棚每亩投入15000元左右,连栋大棚每亩投入30000元左右,暖棚及日光温室每亩投入10万元以上),农民自有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我县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三是红提产业品牌知名度还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加之第三产业跟进慢,加工企业层次低等问题,导致农产品附加值相对较低。整改措施:一是调优品种结构。适度规模的发展早、中熟品种,如蜜脆、嘎拉、红将军等,优化品种结构,晚熟品种中,适当的发展瑞阳、瑞雪、瑞香红等新品种,丰富品种组成,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二是做强技术支撑。充分利用西农葡萄试验站、郑州果树研究所、添缘葡萄试验示范基地及刘俊院士工作站的技术优势,发挥现代农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现有红提的设施提升,从面积扩张向挖潜能提质增效转变。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大型龙头企业入驻合阳,采用“政府+龙头+农户”的形式,提升果业产业化水平。每年拿出500万元以上的财政资金,进行新品种、配套设施、设施大棚等方面补贴。四是发展新型经营模式。针对果品生产从业人员严重不足的现实,通过土地流转整合土地资源,适度规模化种植,以现代化模式建高标准果园,变部分家庭小规模、分散经营为大户、合作社、公司化等各种形式的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果业中心将持续围绕全市果业高质量发展任务,以葡萄、苹果首位产业为主导,以品种更新换优、高质高效果园创建、果业技术培训、项目实施带动、区域公用品牌打造为抓手,全力提升我县果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一)抓示范,强引领。一是狠抓新品种换优。在甘井、金峪、城关、同家庄苹果主产区,推广新优品种瑞雪、瑞香红、秦脆、维纳斯黄金等新品种;在新池、坊镇、城关、路井等优质红提葡萄发展区,发展红地球、阳光玫瑰、克伦生、新郁等新品种,推广设施避雨栽培模式。全县发展新品种果园5000亩,建设4个百亩以上果业新品种示范园。二是狠抓高质高效示范园建设。开展果园有机质提升和高质高效果园创建行动,通过以病虫害绿色防控、节水灌溉、精准施肥、设施栽培等先进技术推广为重点,示范引领全县果园逐步提高果实品质。引导和支持新池、路井、坊镇等葡萄主产区创建红提有机质提升示范园和红提高质高效示范园,甘井、金峪、城关、同家庄等苹果产区创建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园。三是狠抓设施果业发展。提高果业生产设施化程度,做好葡萄设施避雨建设,有效提升葡萄品质;引导苹果改建园以密植立架栽培为发展重点,提升经济效益;加大果园防雹网设施建设力度,提高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抓培训,强本领。一是建立“专家团队+技术骨干+乡土人才”人才库,依托全国葡萄学会、国家苹果产业体系、西农大等果业技术优势,指导全县果业发展;二是优化果业技术骨干的长效培训机制,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三是实施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青年创业人才培养和果业实用技术人才培训计划,培育果业乡土人才100名,年培训果农1.5万人次以上。(三)抓项目,强产业。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意识,加强项目谋划和质量评估,在上报省市《合阳县“十四五”果业项目建设意向书》的基础上,围绕标准园建设、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应用、设施改造提升、科技人才培训等内容,严密论证,认真梳理,制定申报切实可行的果业发展项目,通过高标准项目的精准高效实施,强化社会资本合作,推动县域果业高质量发展。(四)抓促销,强品牌。一是提升“合阳红提”区域公用品牌,打造“合阳苹果”品牌,塑造“合阳果业”整体形象。二是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和省市果品展销、推介、产销对接等活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增强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2023年“合阳红提”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10亿元。三是建立“政府主导注册、行业组织持有、统一授权使用”的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使用制度,促进区域品牌规范发展,加大抖音、快手等网红培育力度,带动全县果品销售。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