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汉台地质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业务范围:全区地质环境管理与监测工作规划;地质环境监测和地质灾害防治;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北大街61号 | |
法定代表人 | 余光安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自然资源局汉台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万元 | 5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一)高度重视,切实做好保障工作。一是认真对照市局、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指标安排部署了2022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到人到岗。二是4月13日会同区应急局向区政府报送了《汉台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应急响应条件,为提高全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反应能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结合省、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精神,及早谋划《汉台区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报请区政府审定发布。(二)以“三查”为抓手,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汛前开始就对全区32处隐患点进行了逐一排查,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尤其对4个区级重点隐患点,做到了“看死盯牢”。重点加强了对人口密集的居民聚集区、移民搬迁安置点、风景旅游区、学校等地区的巡查,对移民搬迁后未拆除危房的居民回流问题进行密切关注,确保不因人为疏忽造成地质灾害的发生和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截止目前累计共派出人员766人,巡查排查820次,累计转移撤离群众111户202人。在巡查、排查过程中发现武乡镇王岭村五组非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存在滑坡隐患,分局立即会同专家进行实地踏勘,并做出了应急处置:一是责成武乡镇王岭村支部书记王树金负责监测隐患点变化情况,重点关注坡体和受威胁房屋变形情况,若遇强降雨,要紧急撤离受威胁群众至安全地带。二是要求武乡镇王岭村立即组织拆除路边危险的围墙,防止人员伤亡事件发生。在隐患点周边设置警示标志和警戒线,做好观察记录。三是要求武乡镇王岭村负责就相关国家政策进行宣讲,建议3户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或其它宅基地安置,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确保房屋和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四是我局已将该非在册隐患点纳入全区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并列入2022年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村级责任人、镇级责任人,加强监测防范,全力保障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汉台区其余32个在册地质灾害点情况均稳定。(三)加强监测预警,做好群测群防。一是汛前就对每个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都重新编制了专门的《防、抢、撤方案》,确保“两卡一预案”及时发放到每一户受威胁群众手中,“两卡一预案”的发放和警示标志牌的设立达到了100%,建立了汉台区地质灾害防抢撤台账。二是及时更新了地质灾害隐患点警示牌、标识牌,对在册3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表、工作明白卡、防灾明白卡等数据信息录入到陕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云平台。三是横向协调、纵向联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安排专人每日查看信息平台的专业监测设备预警信息,严格按照《陕西省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管理技术要求》做好预警信息处置,对有效预警和成功预报及时上报。同时,随时关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变化情况,及时提醒告知受隐患威胁群众加强防范。四是利用已建设好61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联合区气象局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14期,及时处置预警预报信息512次,进一步夯实人防、建强技防,全方位监测隐患,全面构建了“人防+技防”的新格局。五是认真贯彻落实《陕西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规定》,明确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清单及其防灾避险转移人员清单,制定好安全转移线路、避灾场所和临时安置救助方案,做好临灾避险的准备工作。六是经常性组织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对已建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项目运行情况逐一进行查看,保证项目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四)强化地质灾害宣传演练。按照市局下达汉台区的考核指标,对2022年全区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应急避险演练任务进行了分解、细化,并将相关乡镇的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到年度目标考核之中。5月底前,全区已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8场次、宣传培训19次,后按省厅要求于8月底前做好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全覆盖工作,8月底前又开展演练14次、宣传培训13次,并分别按省厅、市局时间节点要求在陕西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信息平台进行上报。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和“4.22”地球日、“5.12防灾减灾日等活动,积极开展地灾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全年共计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32场次,受威胁群众参与563人,共计发放宣传培训资料6000余份,已培训地质灾害隐患点32场次,群众参与2600人,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五)加强值守、强化责任。一是按照市防汛办要求,从4月24日起就进入地质灾害汛期应急值守状态,值班人员实行白班夜班两班倒,保证了值班人员在值守期间不出现脱岗情况,值班电话24小时畅通。对于值班期间遭遇极端天气情况,对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人加密监测的情况进行检查,随时掌握隐患点变化情况。每日的地质灾害值班情况均通过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平台进行了网上直报,做到预警及时、信息传达准确。二是多次通过会议、文件、微信等强调值班工作纪律,要求各相关自然资源所及局机关值班人员严格落实值班制度,严肃值班工作纪律,严禁脱岗、离岗和值班电话呼叫转移,并做好值班记录,严格执行值班交接制度。三是对值班不力情况进行查处和追责。不定期开展值班情况检查督查,对因擅离职守、工作不力造成影响和损失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六)做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收官之年”。一是2020、2021年度综合防治体系简易治理项目:徐望镇邵家湾村六组滑坡简易治理、汉王镇永久村四组简易治理、武乡镇同力村一组滑坡简易治理,现已全部竣工,正在整理资料。二是河东店镇肖家田坝滑坡、汉王镇光华村(张家村)滑坡、徐望镇邵家湾村七组滑坡已列入2022年地质灾害综防体系建设排危除险项目,争取市级资金40万元,修建挡墙和截排水。三是积极对接北京中兴华海诚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做好2018-2021年度4个综合治理项目工程审计前期工作。四是做好地质灾害综防体系建设项目部、省、资金监管系统填报工作。2018年—2022年我局共申报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5类39个,中省共下达我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资金759.36万元,其中中央资金403.56万元,省级资金355.8万元,目前已使用中央资金344.15万元,省级资金270万元,中央资金执行率85%,省级资金执行率54%。五是监测预警建设设备上线率情况。2018、2019年专业和2021年普适型监测预警项目汉台区共建设好60套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目前,2018年专业监测设备在线率95.65%,因省厅平台流媒体到期,所以视频接收不到,已向市局反映。2019年专业监测设备在线率100%,2021年普适型监测设备在线率100%。(七)积极做好避险安居搬迁工作。一是认真按照全市“避险安居搬迁三年行动”和汉台区避险安居搬迁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配合移民办做好地灾避险搬迁工作,在2022年底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避险搬迁任务。二是全力推进地灾点受威胁群众23户、地灾点附近受威胁群众32户实施安置,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通过地质灾害演练及宣传培训的开展,全面提高了全区广大干群的地质灾害自救能力和防范意识。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群测群防,进行地质灾害“消点”,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做好防汛值守等工作,有效的做到了预防灾害发生、及时消除地灾隐患,从而有力的保障了汉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一是2021年铺镇新桥村四组滑坡应急抢险救援治理项目资金72.94万元还未到位。二是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审计速度缓慢,导致项目迟迟不能终验。三是部分受威胁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受威胁群众中有一部分家里只有老人留守,虽然进行了移民搬迁,在移民安置点都有安全住房,但因未及时拆除旧房,老人仍在旧房居住,有安全隐患。2、改进措施一是积极向上争取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资金。二是加强项目管理,加快项目审计速度。三是加大对地灾点上受威胁群众宣传、培训。下一步工作打算在2023年各项工作中,我站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强化措施,确保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纵深推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继续做好地质灾害知识宣传培训和地灾避险应急演练工作,认真完成市局、区政府下达地质灾害隐患点宣传培训、应急演练任务,实现地质灾害演练宣传全覆盖,核销2个地质灾害隐患点消点任务。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和非在册隐患巡查排查力度,全力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2023年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加快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完成2022年度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建设任务,在主汛期前,完成2个排危除险简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市局下达各项工作任务指标。积极向上争跑地质灾害防治项目1个(铺镇新桥村四组应急抢险治理工程),资金72.94万元。按时完成单位人数完成1篇/人的信息报道宣传任务。6、完成局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