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宜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发布时间: 2023-04-26 15:38
单位名称 宜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农民和社会其他成员提供培训和服务。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学历教育;农业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住所 宜川县朝阳小区12号楼4单元301室
法定代表人 张海军
开办资金 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农业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万元 6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校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一)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2022年我校承担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100人,我们从农民需求出发拓展培训内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开展培训,培训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让农民真正学得会、用得上。2022开设苹果和花椒两个产业培训班,累计培训420学时,理论课130学时,实训课60学时,自学230学时,完成生产经营型高素质农民培育105人,认定初级高素质农民105人,学员考试合格率达100%,满意度100%,云上智农评价率达到100%。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的高质量完成,为加快推进我县乡村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二)安上科技示范基地为了加快全县玉米品种的更新换代和技术推广,展示玉米新品种产量与质量,筛选优质良种,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在英旺乡建立了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旱作节水“四大技术”,即地膜覆盖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密度精量播种技术。由我县18名县处级领导亲自包抓责任田,示范种植18个新品种。通过试验种植,田间测产有6个品种亩产均达1000公斤以上,在我县很有推广价值;试验种植中使用的旱作节水“四大技术”的效果与好处,树立农民对“四大技术”种植的信心,有效的提升玉米的产量及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三)如意花椒固土保水保肥项目2022年在集义镇寿峰社区如意村完成300亩花椒故土保水保肥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种坡耕地水土保持方法》专利已进入实质性审查阶段,根据监测结果显示:采用此项措施水土流失保持数据提高86.7%,产量提高36.69%,花椒固土保水保肥措施持水能力强,能明显增加土壤水分含量,提高土壤的抗冲性、渗透性,能够实现坡地水土保持与花椒提质增效双赢,在黄河沿岸土石山区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有着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为了提升我县基层农技员食用菌产业技术服务水平,有效推动食用菌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我校举办了为期5天的基层农技人员(食用菌产业)能力提升培训班,通过培训提升了基层农技干部、菇农食用菌产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推进我县食用菌高质量发展。2、为了加快落实果业新优品种改良,实现苹果升级换代、提质增效,多次组织云岩镇、壶口、交里等果农进行矮化自砧万亩新优品种改良培训会,确保了果业提质增效,果农增收致富。(五)远程视频知识更新培训为了及时掌握农业农村现代化所需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我校通过广泛宣传,组织单位全体职工及高素质农民,利用云上智农APP、农广在线APP、农广新天地公众号等新媒体参加了12期在线学习,通过学习掌握中央政策及现代农业科技新知识,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培训中我校认真做好培训跟踪服务,如实记载参训人员出勤情况并做好参训人员登记及意见反馈,做好培训现场的照片收集。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1、经济效益:通过高素质农民培育果业合作社、果业大户、果业家庭农场的管理技术有较大提高,让他们精细准确地经营管理好产业项目,每一个生产环节,达到生产标准化、管理现代化、经济效益最大化,有效的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2、社会效益:通过全方位多渠道的培训,不仅使高素质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还提高了其经营管理水平有助于农业效益的增强。应用果业管理新技术、新成果新方法的能力得到提升;果业经营收益和生产效益明显增长,为促进全县乡村振兴和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及下一步打算。(1)存在问题:1、参加培训的农民普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在转变旧思维、接受新事物上,与年轻人有较大差距,不利于农业新技术大量推广和普及应用。2、工作创新能力需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活化思路,针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方法,并在在学习中总结,在学习中进步。3、宣传重视不够。工作干得多,宣传的少,影响了社会效应。(2)整改措施:1、培训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青壮年农民、返乡创业农民和农科类大中专毕业生等为重点培育对象,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特点,坚持理论教学、实践操作和指导扶持相结合,统筹规划,分类培育。2、通过培训调研,不断发现问题,积极总结经验,结合其他培训典型案例,不断探索适应农民学习和农业生产规律的培训模式。3、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利用现代网络通过线上、线下学习实时发布信息,通过微信、培训网络平台建设、专家农民微博互动等方式宣传国家新政策、新信息。(3)下一步打算:1、高质量地完成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2、广泛宣传,积极组织高素质农民参加“农业科技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和延安“百万农民线上大培训;3、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培训5000人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