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教育信息网络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管理网络信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电教仪器设备的配置、维护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指导督促检查学校的电教、实验工作开展情况;为基层学校提供电教软件资料。 | |
住所 | 宜川县西郊街9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忠 | |
开办资金 | 816.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万元 | 2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遵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我中心根据市、县工作要点,按照“抓建设、强队伍、促应用、提素养”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稳步提升实验教学等各项工作水平。2022年被评为全省电教系统先进单位,现具体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情况1、聚焦数字校园建设,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网络覆盖率达100%,网络统一出口带宽1G,网络教学环境持续优化。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全面普及,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稳步推进。一是完成校园视频监控与省市汇聚,开通激活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陕西扶智平台”应用水平显著提升。二是第四小学多媒体教室、智慧书法教室、创客实验室等建成投用,更新“班班通”多媒体设备20套,积极推进“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2、聚焦教育教学应用,加快融合创新发展。组织开展信息化应用活动9次,成效显著。一是以活动促发展,以活动促应用。在陕西省教育厅关于举办陕西省第六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暨教育信息化应用案例征集评选活动中,共征集中小学微课、学科系列微课程、数字故事、创新课堂、STEAM课程案例和应用区域案例共46件。组织开展中小学学生参加创意编程类、创新创意类、智能竞技类、人工智能类比赛、根据“数字创作、计算思维、机器人、创客和人工智能”五大类项目,开展第二十二届陕西省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和陕西省2021年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自制教玩具类评选等比赛应用活动。二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数字资源应用水平。紧扣“三个课堂”,加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和“陕西教育扶智平台”、“陕西教育大平台”的推广应用。通过陕西好课堂”,不断拓展其内涵、丰富其外延,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后服务水平。三是强化应用管理,创新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制定直播互动课堂应用实施方案和直播课程表,督促各结对帮扶学校做好网络直播、互动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效果。3、聚焦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加快信息素养能力提升。截止目前,累计组织培训7次,一是开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1564人。上半年以来,组织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信息化2.0项目培训。县级测评考核共完成3096个能力点测评,其中优秀213个,合格2883个。二是开展特色应用培训。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动画编程”师资培训、陕西“好课堂”暨中小学教师发展协同提质计划线上培训、3D虚拟机器人项目线上培训、全市小学生趣味编程辅导教师培训、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培训和小学生趣味编程普及培训等。4、聚焦网络环境改善,强化网络安全防范。加强网络环境改善,完成网络合同续签工作。开展网络安全攻防演练活动,按期更新网络安全软件。一是广泛宣传网络安全知识。通过网络安全活动周加强网络安全宣传工作,发放宣传手册800册,举办网络安全培训2次、线上开展网络安全小课堂,发布网络安全宣传视频、海报等8次。线下利用9月6日“校园日”和9月10日“青少年日”,在校内通过班会播放微视频、集会宣讲进行广泛宣传。二是强化舆情管控,为党的“二十大”和教育教学营造网络安全环境。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上下联动,紧盯热搜热榜和网上舆情调控管控的重点内容,及时分析研究、研判预警倾向性、趋势性问题,做好应对处置。5、聚焦新媒体教育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一是持续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省市教育网站、宜川政府网和宜川教育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利用省市教育网站、宜川政府网和宜川教育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教育工作,累计发布信息805条。二是加强培训和应用管理。组织教育系统网评员参加网络舆情引导和网络舆情应对专题培训,进一步对教育系统网站、公众号等21个新媒体加强管理。6、聚焦管理考核,提升实践操作技能。一是完成学业考试工作。根据中高考改革要求,定期做好学业水平的考核评价。严格按照实验考核评价标准顺利完成初、高中实验操作考试和信息技术考试工作。二是明确了义务段教学装备配置标准。组织学科教师、实验管理员进行全面培训了陕西省义务段初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和小学数学6个学科教学装备配置标准,征订了仪器购置标准。开通了陕西省中小学教学装备管理系统应用。二、产生的主要社会效益教育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在各类信息化应用实践活动中累计参赛师生125人,获得奖励68人。全县教育装备年度投资为297.5万元。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2.0项目培训、“人工智能动画编程”师资培训、陕西“好课堂”暨中小学教师发展协同提质计划线上培训、3D虚拟机器人项目线上培训等,全年累计培训师生1980人。初中信息技术考试合格率为96.36%,高于全市1.01个百分点。陕西“扶智平台”应用实现城乡学校全覆盖。“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应用得到推广普及,数字教资源实现开放共享。广大师生网络安全意识明显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持续提高。三、存在主要问题1、实验教学水平和信息化素养整体不高,亟待提升。2、中小学信息化基础建设薄弱,智慧校园示范校创建投入不足,推进缓慢。四、整改措施1、开展实验教师全员轮训。2、加强数字资源普及应用,持续加强网络安全、信息化实践应用。3、加大投入,推进信息化环境建设。五、下一步工作思路1、根据“三全两高一大”总体目标,完成信息化2.0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考核工作。2、通过创建“智慧校园示范校”工作,推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3、持续加强实验教学、网络与信息安全、数字资源应用等常规应用指导管理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