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

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6 15:30
单位名称 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就业提供管理和服务。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输入、输出工作。
住所 宜川县石沟坪人力资源市场五楼
法定代表人 杨文科
开办资金 24.2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万元 17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职工的进取配合下,我县就业创业工作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全面落实各级人社局工作安排部署,主动作为、系统谋划,全面推动就业创业工作持续发展,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1、加强政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一是开展“送技能、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巡回7个乡镇47个行政村,印发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活页8000余份,发放就业就业创业服务宣传纸杯、抽纸、笔等宣传品4000余个,为全县112个行政村制作宣传牌112个,进一步提高群众对就业创业政策的知晓率。二是积极联系对接县内外企业,收集用工岗位,印发《用工信息专刊》2000余份,及时准确的为有用工需求的群众提供岗位信息。三是通过“宜川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苏陕协作”微信小程序发布用工岗位700余个。2、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举办“巾帼专场”、“春风行动”暨苏陕劳务协作等组织线上招聘3次,线下招聘5次,为30家企业发布招聘信息14次,企业聘用74人,有效促进了城乡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3722人。二是深化苏陕劳务协作,拓展就业渠道。苏陕劳务协作转移就业8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6人,充分发挥无锡新吴区驻宜川县人力资源市场作用,为劳动力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转移就业等人力资源服务。三是支持就业帮扶基地、社区工厂带动就业。落实社区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扶持政策,现有新社区工厂8个,就业帮扶基地5个,共吸纳就业31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8人。四是实施公益性岗位安置。全县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1641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509人。3、做好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创业。为促进产业开发及新型就业状态发展,同时尊重劳动力意愿,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采取师资力量下沉,把培训办在田间地头、生产一线的方式,共组织开展家政服务、果业管理、食用菌养殖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91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492人。4、扶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面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鼓励符合条件劳动力及贫困劳动力通过自主创业增收。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6笔2961万元,为2名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1万元。5、扩大失保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切实做好失业保险新增扩面,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和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功能。加强实地与书面稽核,强化失业动态监测,准确掌握参保企业失业的客观因素为健全失业预警机制提供依据。全县失业保险共参保5640人,完成目标任务5634人的100.1%,发放失业保险金8.66万元,失业补助金4.47万元,稳岗返还补贴16.01万元,技能提升补贴2.7万元。二、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2022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578人,完成目标任务550人的105.1%;职业技能培训1913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6笔296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2400万的123.4%;失业保险全县参保人数5642人,完成目标任务5634人的100.14%,发放失业保险金8.66万元,失业补助金4.47万元,稳岗返还补贴16.01万元,技能提升补贴2.7万元;发放转移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770人27.84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22人1.1万元。三、存在问题1、苏陕劳务协作转移就业难。我县苹果产业发展较好,效益比较高,吸纳劳动力容量较大,在农忙季节还雇佣外地人来果园打工,大多数脱贫劳动力有苹果产业,外出务工意愿不强烈,尤其不愿到省外打工,导致转移就业难。2、社区工厂、扶贫基地创建难。我县属农业县,企业较少且规模小,用工需求少,且多为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吸纳就业能力差,勉强创建的社区工厂、扶贫基地质量不高,带贫益贫效果不明显。四、下一步工作计划按照省市人社部门安排部署和要求,2023年就业创业工作将紧紧围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以“转移就业增收、技能培训赋能、自主创业带动、企业吸纳就业、公益兜底安置”为主要内容的就业创业“五大工程”,认真落实就业优先各项政策,维护全县就业局势稳定。一是大力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促进以脱贫劳动力为重点的各类就业困难群体转移就业,确保全县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总量、苏陕劳务协作扶持转移就业人数在去年基础上稳中有增,保持“零就业”脱贫户动态清零。二是不断深化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围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大力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三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自主创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00万元以上。四是全面落实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失业保险、企业职工培训等政策,积极提供用工信息发布、组织招聘等免费服务,开展新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等创建活动,支持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吸纳带动就业。五是科学合理适度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且有劳动能力,能够胜任岗位工作的脱贫劳动力进行兜底安置,防止返贫。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