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完善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果业生产技术引进、示范、推广、科技咨询和果农技术培训;负责苹果、梨、核桃、花椒等果树新优品种的选种、引种、实验种植、苗木繁育、成果推广;组织果品流通,开拓销售市场;搭建果品营销平台。 | |
住所 | 宜川县党湾街4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海军 | |
开办资金 | 1854.9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90万元 | 110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宜川县果业技术推广和产业营销服务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及农业局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果业生产工作1.果业产量稳步增长。今年全县完成苹果套袋33.5亿只,实现果业总产量57.44万吨。其中苹果苹果产量56.94万吨、产值达24.1亿元,梨产量0.5万吨、产值0.15亿元。2.双园创建。巩固2021年6个高质高效示范园和美丽果园,今年在英旺乡丁畔村、秋林镇高树村、秋林镇西窑科各建一个美丽果园;丹州街道办降头村、云岩镇二里半村、交里乡李家塬村、壶口镇郭下村各建一个高质高效示范园,共计7个。3.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一是新品种试验示范。在阁楼、庄头、柴村、武家岭、依锦、汾川、壶口新村、羊家庄、昝家山、桑柏等10个自然村,完成180亩品种更新试验示范栽植。二是推广新模式。主推矮化自根砧栽培模式,在苹果主产乡镇建设16个矮化自根砧示范园1700亩,实施高标准栽培技术,建设滴灌系统等技术,生长发育良好,成活率达95%以上,为推广矮化栽培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三是旱作节水技术试验示范。在庄头村、高柏新村、桑柏村选取100亩进行旱作节水试验示范推广。四是芽变技术培育。制定了我县苹果芽变品种培育调查方案,在全县范围内探索适宜进行芽变培育的果园进行芽变品种选育,在全县范围内征集到12个芽变品种。五是与陕西种苗集团有限公司达成50亩苗木基地建设协议,地点定在丹州街道办富曲村。4.苹果产业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在全县6个苹果主产乡镇(街道)、84个行政村、274个自然村中选取的1336户、10018亩示范点,实施宜川县苹果产业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建设项目,主推秋施基肥、人工授粉、喷洒波尔多液三项技术,促进我县果业提质增效。5.技术培训工程。以培育新型果农为目标,以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为重点,以百名果业农民技术员为骨干,依托丹州圪崂果树专家大院,聘请国家、省、市果业专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全县总计开展果业技术培训1783场次、98560人次。6.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是花期防冻。制定了果树防御冻害应急预案,现场调度各乡镇、丹州街道办果树防御冻害温度监测、人员组织到位等准备情况。并及时传达气象信息、开展宣传指导,协同各乡镇发放、张贴防冻、雹灾等技术要点,累计调度50余次。乡镇干部下沉到村1700人,技术指导60场次,1.43万人次。今年全县共发放防冻技术要点5000余份,累计挖防冻坑78.2万个,储备熏烟桶3200个,烟雾发生器1100个,芸苔素等防冻剂120吨,准备熏烟物资11.73万吨。二是防雹网搭建。以6条冰雹带及冰雹带之外重灾区为重点搭建区域,动员群众每年搭建2万亩防雹网,自2022年起,用3年时间实现冰雹重灾区果园防雹网全覆盖。7.新优品种改良。全县六个苹果主产乡镇(街道办)改良引进新优品种1.37万亩,其中:苹果1.2135万亩,梨0.163万亩。8.“鸿雁”行动。制作宜川县果业“鸿雁”人才培育计划抓点示范记录手册,包抓技术员人手一册,按季节做好培训记录,建立台账、档案。共下沉23名同志,包抓果园743亩,现场指导果农110次,线上指导3200次,指导人数达3500人次;培养100名农民技术员包抓100个示范园、1100亩,带农果农1000名。9.加快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继续实施苹果高质量发展“百千万”示范工程,全县百千万示范工程核心区2万亩,带动区8万亩,辐射区19万亩。每名农民技术员包抓50亩苹果精品示范园。(二)果业营销管理工作1.冷(气)库建设情况:2021年底,全县累计建成冷气库63处,贮藏能力达到16.23万吨。2022年,新增冷气库12座,库容10050吨。2.优化联农模式。优化联农模式2个,即宜川县百丰果业专业合作社“托管服务模式”台账已建立,带动农户50户,带动果园面积1107亩;3.苹果销售工作情况。通过网络直播、电商平台等销售方式,强化线上网络流量引导线下苹果销量,10月底前共计销售苹果46.84万吨,4.品牌授权。新增品牌授权3家;巩固提升“延安苹果”宜川产地专卖店10家。5.苹果采后处理示范点建设。今年建设2个示范点,建立了分选台账,共分选苹果1860吨。6.产业链建设。产业储备项目:陕西果业集团宜川有限公司产销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客商20名,链主企业:宜川县云岩镇辛户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宜川县阳民食品有限公司、陕西兴集农牧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建设完成情况2022年我中心年初批复项目5个,中期调整增加项目2个,共计7个,完成情况如下:1.宜川县苹果产业百村千户示范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实施秋施基肥、人工授粉、波尔多液三项技术。该项目实施带动已脱贫户、监测户51户,亩增产值900元,年增产值900万元。2.万亩新优品种改良示范工程项目。全县更新改良新优品种13770亩。3.2022年“延安苹果(宜川产地)”直销窗口建设项目。4.百名农民技术员培训指导脱贫监测对象产业发展项目。100名果业农民技术员指导脱贫户培训,每人每年指导脱贫户不少于4次,全县全年总培训人数不少于2000人次。5.宜川县沿黄乡镇旱作节水果业技术试验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高效节水灌溉、穴施肥水、地布覆盖等综合措施,解决黄河沿岸苹果水裂纹问题,提高优质果率。6.2022年宜川县苹果全产业链示范县建设项目。该项目实施使全县果业产值增速15%,示范园苹果亩产优质果3500斤,平均亩产值达1.225万元。7.矮化自根砧示范园滴水灌溉建设项目。该项目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受益农户216户,亩产值1.8万元。二、2023年工作计划1.产量产值:实现果业总产量57万吨,总产值24.4亿元,其中,苹果产量56.5万吨、产值24.2亿元,梨产量0.5万吨、产值0.2亿元。2.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一是搭建防雹网2万亩。二是挖建防冻坑。3.新优品种改良:新优品种改良1万亩。4.“百村千户”示范工程:继续在全县84个行政村、274个自然村1336户,10018亩示范园主推三项技术。5.新优品种试验示范:引进苹果新优品种20个,建设新优品种示范园30亩。6.建设苹果苗木基地:建设100亩苗木繁育基地。7.技术培训工程:全年培训农民4万人次,县级4次800人次、乡级35次4300人次、村级培训由乡镇(街道)进行,平均每个行政村每季度培训1次,全县112个行政村,总计培训448次,34900人次。8.旱作节水技术推广:黄河沿岸进行抗旱技术措施试验示范1000亩。9.双园创建:创建高质高效示范园4个、美丽果园3个。10.提升品牌建设能力:建设“延安苹果”宜川产地专卖店10家。11.冷气库建设:新增移动式预冷设备6台。12.精深加工:新增加工转化鲜果能力0.05万吨。二、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一)经济效益苹果全产业链示范县建设项目,使全县果业产值增速15%,示范园苹果亩产优质果3500斤,平均亩产值达1.225万元。通过更新品种,平均亩产达5000斤,亩产值达2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带动农户2668户,其中脱贫监测对象210户。(二)社会效益增施有机肥可逐步提高果园有机质不断提高、开展病虫绿色防控,果品更加营养安全。果园机械配置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同时使肥水一体化和配置防冻烟雾发生器能有效抵御干旱、霜冻自然灾害,辐射带动北部苹果产区苹果管理水平。(三)生态效益项目的实施能有效遏制土壤有机质逐年下降现象,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涂干肥防治腐烂病、吉丁虫,确保果品安全。综合措施的实施将进一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通过配置割灌机,实施生草自然刈割覆盖,有效降低对水源、土壤、空气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循环现代果业,生态效益十分明显。三、存在问题及建议(一)品种单一,果品质量差。目前我县主栽品种为红富士,其他如嘎啦、弘前、瑞阳、瑞雪等品种栽植面积小,无其他优势,品种单一,急需引进或研发适宜我县栽植的新品种。果品质量参差不齐,生长过程极易受周边环境影响,优果率有待提升。(二)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薄弱。宜川县苹果种植90%集中在干旱、晚霜、冰雹等自然灾害的频发区,基本上是靠天收果,单一的家庭经营模式,果农很难自发投资在基础设施和抗灾设施建设上。同时我县在果园水、路、电、网络等基础和风灾、冻灾、雹灾、涝灾等自然灾害防御方面投入不足,影响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业提质增效。(三)果业生产资金不足。由于我县财政资金困乏,今年以来尚未申请到果业项目资金,导致生产资金缺乏,果园基础设施薄弱、现代果业发展带动小、辐射面窄,影响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果业提质增效。(四)标准化生产程度不高。近年来,我县苹果产量和规模达到了一定水平,但生产的标准化、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水平还远远不够,果园基础设施不完善,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果业提质增效缓慢、果品质量不佳等,严重制约了果业健康、持续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