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市莲湖区寿星乐园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提供收养服务、弘扬救助精神。“三无”老人收养;家庭无力照管老人收养;老人自愿有偿收养。 | |
住所 | 西安市莲湖区庙后街169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杰 | |
开办资金 | 75.2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莲湖区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42万元 | 9.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一)做好兜底保障老人的接收入住工作充分发挥民政基础性、兜底性、普惠性原则,优先接收辖区内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入住,保障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入住,做到应养尽养,确保特困人员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和护理服务。全年接收北关街道、北院门街道等街道办事处5名特困集中供养老人。老人入住机构后得到专业的照料,生活条件大幅改善,在对机构考核测评中老人满意率达到100%。(二)做好两所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提升工作为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中心未老服务工作标准和质量,区民政局指导中心开拓思路,不断创新,多方位多维度切实提升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服务质量。一是深入社区开展“送温暖,公益助老上门服务”活动,主动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开展“为老服务”线上直播4余场,并通过小红书、快手、视频号、头条、微博等社交平台进行宣传。二是制定“流动红旗”评比机制,主要在服务一线开展服务意识、操作技能等相关评比,并举办专业技能培训近百次。进一步提升中心一线服务人员的日常操作技能。三是规范医疗及长者健康管理工作。通过将管理制度上墙、重新设立药房、改造药品储配药柜、加强与长者家属的沟通、升级药品管理等方式促进健康管理贴心化、标准化。四是对园区进行工程改造,设置康复理疗室、药房改造,馨家超市、日照服务中心,护理技能操作实训室,并对综合办公室、长者公共浴室、楼顶花园及护栏植物进行综合改造提升,为老年人安心入住提供硬件条件。五是是举办老年人喜闻乐见的特色活动。通过为百岁老人举行寿辰庆典、七夕节圆梦长者久违的婚纱照、重阳节“琴声悠扬”现场音乐会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文娱生活。(三)做好疫情期间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在公建民营养老机构监管中,采取定期检查、不打招呼、突击检查以及组织安全生产、消防、市场监管部门联合检查等方式。全年迎接国务院领导现场检查2次,省市区民政部门等各级联防联控部门共进行防疫检查40余次。机构均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执行封闭式管理并建立疫情期间应急预案,每日两次定时消杀并通风,消杀过程责任到人,记录存档完备。做好垃圾清运及卫生防疫等工作,确保院内生活长者及员工安全;对家属递送物资实行实名登记并核查48小时核酸报告,对递送物品进行无接触递送并及时进行静置消杀;对采购食品登记留存,指导养老机构严格做好后厨食品原材料选购,落实无接触式配送并对配送物资进行严格消杀流程,确保食品安全;通过积极对接,自主采购等方式,为机构发放防护服、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和米、面、蔬菜等食品物资,确保疫情期间养老机构正常运营;指导机构做好疫情期间入住老人的疫苗接种工作,截止去年年末,公建民营药老机构已全员接种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完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2年,区寿星乐园围绕莲湖区5930养老服务体系,认真贯彻省、市、区民政工作会精神,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服务能力,强化服务队伍建设,较好的完成了为老服务工作。养老服务工作得到老人及家属的肯定。(一)在护理照料方面,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强、护理照料服务到位,房间布置、物品摆放整齐有序,能为老人提供温馨舒适的养老环境。定期开展疫情期间老人及家属开展心理辅导、精神支持,缓解了疫情等特殊时期老人心理问题,老人及家属普遍反映较好。机构与新疆理工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市卫生学校等3所职业院校建立养老护理员实训基地,一方面为社会输出养老护理人才,另一方面留住人才更好发展为老服务水平。(二)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有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日常检查台账齐全,能经查性开展安全生产自查,用电、用气、消防安全均符合标准。食品安全保障良好,厨房各项管理制度齐全、原材料分类存放、采购加工环节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规范,索证索票记录齐全,厨房工作人员操作规范,老年餐安排符合老人饮食结构,机构定期联系枣园市场监管所进行食品安全指导。(三)在为老服务方面,机构日常活动内容多样,活动项目安排与老人需求及能力融合度高,支部定期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疫情防控允许时组织社会组织到院开展为老活动,很大程度的丰富了老人晚年在院生活。(四)在提升服务标准方面,为进一步满足长者入住园区就医需求,指导中心完成了医务室设立,医疗定点单位申办,民非法人变更等相关业务提升工作。中心荣获荣华集团级最美服务团队荣誉。中心参加省市级莲湖区养老护理技能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及一、二、三等奖。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受疫情影响入住率提升不明显。二是因机构封闭管理,对家属探望造成影响,对老人情绪构成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善:一是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健全监督管理工作机制,扩充宣传途径,打造公建民营养老院响亮招牌,以优质的服务标准提升老人入住率和满意度。二是加强对公建民营机构运营服务情况跟踪监管,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家属。做好老人与家属之间的沟通桥梁作用,指导机构规范管理、激发活力、提升服务,确保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职能的有效发挥,尽最大努力为老人们营造温馨、舒适、安全的养老环境。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充分发挥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保障职能。以老年人经济状况和需求评估为基础,探索开通机构轮候通道,合理界定轮候对象和优先次序,优先接收经济困难的失能、孤寡、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的老年人入住,保障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公平、透明轮候入住,做到应养尽养,确保特困人员获得稳定的基本生活和护理服务。二是以枣园街道养老服务体系为标杆,加强与街道中心、社区日照中心及区内为老服务企业的合作互动,打通资源共享、人员流动通道。努力实现“5个全覆盖”,即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全覆盖、老年人助餐服务全覆盖、社区养老服务站社会化运营全覆盖,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贯通发展。三是创新医养融合,培育康养服务新业态。推进家庭养老床位试点建设,积极探索家庭养老床位与家庭病床融合建设,实现居家老年人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引进北京“金牌护士”,借助线上APP,以“互联网+护理”创新模式解决居家医护难题。创新“街道+民办医院+社会组织”模式,在秦华医院、安定医院建设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由社会组织运营,属地街道负责监管,提升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四是与周边机构加强合作形成互助体。利用机构自身优势和资源,向周边社区老年人开放医疗护理、老年餐厅等设施,兴办或承接运营社区日间照料、助餐配餐等养老服务项目,采取到户式或一站式的方式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急、助医、“喘息”服务等规范化个性化服务。发挥养老服务实训基地作用,对养老机构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护理员进行专业培训。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建立对口支援协作机制,采取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共同提高为老服务能力。五是提升智能管理水平。依托我区虚拟养老院平台及西安市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尽快促进数据融通、交换共享,运用智能化系统深化数据运用,依托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等,建立机构内老年人健康评估、健康监测、医疗救护、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为院内及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智能化服务,有效提高机构健康服务水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