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铜川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6 09:23
单位名称 铜川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退役军人提供服务保障。协助做好就业培训、帮扶解困等工作;协助做好退役军人行政、组织、供给关系转接和档案移交;协助做好退役军人信息平台建设,平台维护、数据更新管理;配合常态化联系驻军、支持部队建设,帮助官兵、军烈属解决实际困难等工作
住所 铜川市新区正阳路9号市政府3号楼14层1421室
法定代表人 张鸿飞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87万元 0.7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持续深入推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五有”要求落细落实。2022年联合市委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铜川市高质量创建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针对当前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机构建设、充实基层工作力量、强化经费保障、完善工作阵地等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为退役军人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制度保障。截至目前,全市474个服务中心(站)全部建成,市级服务中心正科级编制,配备7人;各区(县)4个服务中心副科级建制,共配备17人,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服务站专兼职工作人员311人;2022年市级服务中心落实工作经费10万元,区(县)服务中心共落实工作经费125万元,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站落实工作经费160.34万元,各级服务中心(站)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各级服务中心(站)共落实办公场地22920平方米,两中心两站办公设备均满足日常工作要求,工作制度、职责、人员信息公示上墙,“五有”、“全覆盖”要求落实到位。2.加强统筹指导,全面推进各类创建工作取得新成效。统筹国家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省级高质量创建任务,结合实际,按照《创建标准》,多次下沉各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调研指导、暗访督导等形式推进高质量创建工作。截止目前,通过区(县)上报、市级初审达标的全国区(县)、乡镇(街道)、服务对象300人以上村(社区)三级“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57个,全省“标杆型”退役军人服务站48个。3.建立健全“四清楚”工作机制,服务保障一步规范。集中整理了16大类25小类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概念,研究制定《铜川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统计表》,指导各基层站进一步明确服务对象类型,分层级建立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分类台账。截至2022年,全市信息采集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28831人,全市退役军人及其它优抚对象共13类,其中重点优抚对象7类共3459人;通过各级试点整理汇总服务中心(站)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流程、所需资料,通过不断修改完善形成《铜川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业务办理指南》,并印制1000份,发放到各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4.组建全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引导退役军人作用发挥。按照《铜川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铜川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完成线上注册,积极招募志愿者85人,全市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区域调度”的模式,成立铜川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设区县大队5个、直属大队5个,举行了隆重的授旗仪式。同时在乡镇(街道)一级成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中,常住退役军人人数达到50人以上的村(社区)组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小分队,以陕西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红星闪耀”为主题,确定了统一的标志、队徽、队旗,制定了《铜川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制度》,积极打造铜川市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品牌。按照市级示范的原则,组织14名志愿者到基层一线参加为期一周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活动,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截至2022年,全市共建立三级退役军人志愿者服务队191个。他们充分发挥退役军人优势和作用,在各个行业开展志愿服务,涌现了以志愿服务抗疫一线的耀州区永安路街道东站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站长杨怀勇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5.加强作风建设能力建设,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一是开展了向全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先进个人”杨怀勇学习活动,印发了《关于开展杨怀勇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召开杨怀勇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等,认真开展作风纪律教育活动,主要突出由“被动接访”向“主动下访”转变、由“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和服务保障由“低层次”向“高质量”转变”三个转变为抓手,全面推行“六个一”和“一站式”服务承诺,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保障质效;为了加强服务保障体系基层业务能力建设,组织了全市服务保障体系观摩学习活动,同时分层级组织全市基层服务中心(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轮训,不断提高服务保障工作水平。二是12月9日,以腾讯会议的形式举办2022年退役军人“兵支书”和“兵委员”能力素质提升培训,全市191名“兵支书”、“兵委员”全员参加。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1.完善联系交流制度,增进退役军人认同感。2022年,对市级结对联系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重点结对联系服务不走过程,帮扶有实效。依托退役军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通过上门走访、电话问候等方式,实现了常态化联系服务全覆盖,在八一前期、二十大之前全市系统及基层干部走访退役军人做到全覆盖,做到了及时了解情况、解决困难、化解矛盾。截至2022年,全市统一建立区(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长+网格员的四级退役军人网格化服务管理模式,建成退役军人服务管理网格950个,一年来,全系统各级累计走访慰问退役军人12590人次,重点联系对象2322人次,共发放慰问金(品)折合128.92万元。2.完善关爱帮扶机制,切实解困纾难。2022年通过和民政社会救助系统信息比对,完成全市385名困难退役军人信息更新工作;市区两级关爱基金新增“心灵关爱项目”、“法润老兵项目”和“圆梦助学项目”3个关爱援助项目,通过各级联系和摸排,2022年省、市、区三级关爱基金共帮扶援助困难退役军人157人次,发放退役军人关爱基金77.3万元。其中省级12万元;市级关爱基金共发放三批次,援助84人,发放爱心基金40.3万元;区级关爱基金共援助62人,25万元。三、存在问题2022年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各级指示要求和全市退役军人的殷切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是:一是全市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不充分,部分区(县)服务中心办公场所面积不达标,个别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站作用发挥不到位,阵地建设出现反弹;各区(县)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支持差距较大;部分区(县)基层“两站”工作经费还未纳入财政预算。二是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工作还不够细致、扎实,常态化联系走访与网格化管理结合不够紧密。三是宣传引导工作还不深不细,力度不够大,在全市还没有形成全方位尊崇退役军人的浓厚氛围。四、2023年工作谋划1.持续健全服务体系,打牢服务保障根基。一方面加强学习提升,通过集体学习、个人自学,走出去、请进来,以工代培、工作帮带,压担子、交方法等,努力提高中心人员能力素质,铸造忠诚担当干净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加强基层服务保障能力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支持,在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经费支持上不断取得新突破。2.切实帮困解难,提升服务保障质量水平。一个是进一步细化常态化联系服务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工作机制,完善常态化联系和网格化服务工作制度,确保常态化联系工作落细落实,与广大退役军人交心知心,建立真感情。另一个是全面开展帮扶援助,精准帮扶解困。充分发挥常态化联系和网格化服务管理相结合作用,及时发现困难退役军人家庭,帮助申请退役军人关爱基金。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