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6 09:14
单位名称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管理退耕还林工程,促进林业发展。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设计、监督、检查、管理、验收、政策兑现;配合中、省、市复查、验收、综合考核;调查及处理退耕还林工程信访案件;其他业务工作。
住所 黄龙县中心街
法定代表人 银锋
开办资金 29.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64万元 10.3万元
网上名称 黄龙县退耕还林工程管理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森林抚育工作。2021年度退耕还林森林抚育计划任务为1.2万亩,我中心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和技术标准,抢抓时间,积极筹划,精心组织,全面实施项目建设。一是精准调查、科学规划。坚持“集中连片”、“整村整乡推进”的原则,先后多次下派技术人员深入各乡镇摸底调查,确定实施方案,聘请专业公司进行作业设计。2021年抚育任务涉及4个乡镇、26个作业区,抚育措施主要是割灌、修枝、定株和补植。二是严把施工、确保质量。为了保障项目任务按期高质量完成,我中心通过招投标,确定专业施工队伍,签订施工合同,明确作业地点、方式、面积,明确补助标准、完成时间、质量要求、检查验收、资金结算、责任追究等相关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我中心安排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检查,发现作业质量不合格的,及时责令返工,确保项目质量过关。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2021年抚育任务1.2万亩,施工作业均为合格。(二)封山禁牧工作。一是精心组织,认真安排。年初县政府及时召开封山禁牧专题工作会议,对当前封山禁牧工作进行了再部署再安排,制定了《黄龙县封山禁牧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年封山禁牧工作重点;县、乡、村层层签订《封山禁牧年度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封山禁牧责任。二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用“线上+线下”宣传模式,利用微信、宣传栏、村级广播、悬挂横幅和张贴标语等多种形式,不间断、多渠道深入乡镇村组、田间地头进行宣传,不断提高贯彻执行《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舆论氛围;颁布了《黄龙县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封山禁牧的通告》,明确了封山禁牧区域、主要内容和责任追究,并在政府网站、主要路口和村庄进行了公示;设置了举报电话,将县自然资源局、县森林公安局、县退耕中心办公电话设置为县级举报电话,畅通举报途径。三是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我县对县域羊子养殖情况按户进行了建档立卡,建立羊子存栏动态管理台账,我中心年底组织开展了封山禁牧调查摸底工作,全面系统性的对我县封山禁牧工作梳理,主要区域具体范围、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责任落实情况、区域内牛羊存栏量和管理情况、封山禁牧举报机制和执法情况为深化林长制实现“林长治”进行了实际成效的检验。截止目前,全县共有羊子存栏222群9251只,其中不规范养殖户10群406只,舍饲养殖212群8845只;认真落实季度明察暗访通报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共开展大型督查1次,明察暗访16次,完成通报3期,查处违法散牧案件6起,涉及羊185只、牛26头,罚款4800元、拆除不规范养牛圈舍1处。目前正在动员安排乡镇专项治理活动,严打野外散牧现象。四是积极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去年已和渭南市的韩城市、澄城县、白水县签订了封山禁牧联防联控协议。今年根据延政办函〔2022〕6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封山禁牧建立跨区域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的通知》精神,已和我市域相邻县签订了封山禁牧联防联控整治协议书,确定了联络员,相互沟通信息,确保封山禁牧到边到界,不留死角,继续强化、扩大、规范联防联控协调机制,促进其有效运转,发挥其严控作用。目前双方均组建县(区)、乡(镇、街)禁牧工作组,建立跨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定期召开协商合作联席会议,讨论研究交界地带封山禁牧工作。(三)补植补造工作。根据年初工作安排,我中心积极组织乡(镇)干部群众,及时开展春、秋季退耕还林不合格地块补植整改工作。按照“采取壮苗大坑栽植,一次性补植到位”的要求,截止目前已完成补植面积1089亩,栽植油松、核桃、苹果、连翘等苗木8.179万株。(四)退耕还林资金管理。一是按时完成了年度政策兑现任务。根据市政府办《关于认真搞好2022年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延政办函﹝2022﹞83号)文件精神,我中心及时安排部署,向各乡镇印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的通知》(黄政办函〔2022〕53号)文件,积极开展兑现前检查验收和资金兑付工作,已全面完成年度政策兑现任务0.4万亩44万元,均为新一轮退耕还林。二是积极开展年度生态效益补偿工作。根据市级部门要求,我中心又积极安排部署退耕还林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2021年度上一轮退耕还林第二批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兑现的通知》(黄资源发〔2022〕28号)、《关于认真做好2022年退耕还林地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发放工作的通知》(黄政办发〔2022〕18号)文件,积极开展退耕还林公益林核查验收及资金兑付工作。2022年共完成兑现面积2.42万亩,兑付资金38.72万元,涉及767户。(五)档案整理。根据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制度,我中心及时组织人员开展2021年度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今年共收集2021年度各类退耕还林工程档案资料14盒286件,其中文书类4盒149件、工程管理类6盒86件、政策兑现类2盒35件、检查验收类1盒11件、规划设计类1盒5件。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一)森林抚育工作。2021年度退耕还林森林抚育计划任务为1.2万亩,已全面完成,施工作业均为合格。(二)封山禁牧工作。全县共有羊子存栏222群9251只,其中不规范养殖户10群406只,舍饲养殖212群8845只;认真落实季度明察暗访通报制度,加强日常监管,共开展大型督查1次,明察暗访16次,完成通报3期,查处违法散牧案件6起,涉及羊185只、牛26头,罚款4800元、拆除不规范养牛圈舍1处。(三)补植补造工作。按照“采取壮苗大坑栽植,一次性补植到位”的要求,截止目前已完成补植面积1089亩,栽植油松、核桃、苹果、连翘等苗木8.179万株。(四)生态效益补偿工作。2022年共完成兑现面积2.42万亩,兑付资金38.72万元,涉及767户。(五)档案整理。根据退耕还林档案管理制度,我中心及时组织人员开展2021年度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今年共收集2021年度各类退耕还林工程档案资料14盒286件,其中文书类4盒149件、工程管理类6盒86件、政策兑现类2盒35件、检查验收类1盒11件、规划设计类1盒5件。三、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封山禁牧工作。一是存在野外放牧现象。通过近阶段督查,发现全县个别乡镇存在野外放牧现象。二是部分养殖户不具备舍饲养殖条件。各乡镇均有养殖户不具备舍饲养殖条件情况,有些养殖户见当前封山禁牧形式紧张,暂时储备了一些畜草,仍有偷牧行为。三是对村级管护员缺乏有效监督。大部分乡镇对村级管护员没有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和考核办法,部分乡镇虽然制定了相关制度,但缺乏监督落实,村级管护员没有正常履行管护职责。(二)退耕还林工作。一是项目征占用退耕还林地问题突出,全县民生性、经营性项目建设均有涉及,“未批先占”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时有滥砍滥挖退耕还林树木行为。三是抚育管护项目实施资金标准过低,导致无法开展。四、整改措施。(一)强化退耕还林成果保护。一是严厉打击各类破坏退耕还林违法行为。二是集中力量对征占用退耕还林地的项目建设单位,督促办理相关手续,并按照“占一还一”的要求,保障退耕面积不减少,工程质量不降低。三是通过争资引项,积极实施森林抚育、荒山造林改优项目。(二)加强封山禁牧工作。一是继续加强对散牧羊只的管理力度,对不具备圈养条件的农户,帮助联系销路,督促变卖,消除隐患;二是在全县范围内集中开展封山禁牧专项行动,集中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三是做好封山禁牧日常督查及情况通报工作。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按时完成2023年度资金兑现。组织各乡镇按时完成2023年度生态补偿兑现、退耕还林政策兑现工作。(二)做好退耕还林政策宣传。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途径,加大对《森林法》《退耕还林条例》《陕西省封山禁牧条例》《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持续营造保护森林资源的浓厚氛围。(三)不断提升退耕还林工程质量。一是完成春、秋两季节补植整改工作。二是加强退耕林木日常抚育管护力度。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