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黄龙县>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室(黄龙县教师进修学校)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室(黄龙县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 2023-04-26 09:13
单位名称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室(黄龙县教师进修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搞好全县教育教学。教研教改,招生,勤工俭学,工农教育,教师业务考核,教学质量考核等工作。
住所 黄龙县石堡镇城东
法定代表人 林成
开办资金 9.6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黄龙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0万元 21万元
网上名称 黄龙县教育教学研究室·公益 从业人数  3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业务工作。1.诊断提升课堂教学。一是开展听评课活动。制定《教师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组织开展听评课活动,听评课135节,做听评课专题辅导19场。建立课堂教学通报制度,逐人撰写听评课反馈报告,全面评价课堂教学行为,不断规范课堂教学。二是探索课堂参与机制。突出课堂引领创新,强化课例、案例研究,232名教师在听评课、送教下乡、教学视导活动中承担示范课或公开课,让他们在活动中总结反思课堂,促进各层次教师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三是形成听评课模式。认真总结听评课活动,提炼形成“4436+15”听评课模式,大大提升了听评课活动的质量,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好评。2.增效赋能教学常规。一是细化教学要求。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教研组建设活动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教案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课题管理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细化教学常规管理要求,为学校教学工作规范开展提供了依据。二是创新教学视导。成立教学视导团队,制定教学各环节评价标准,采取“视”与“导”相结合方式,对全县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查阅各类资料6000余本、册,进行教学设计案例分析36个,听评公开课71节,作专题讲座9场,达到了预期目的。三是落实教学制度。研究制定教案、作业、校本培训等教学常规评价标准,督促学校落实课堂教学巡视制度、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和教学常规检查通报制度,提升教学管理效能,推动教学管理水平上台阶。3.评价引领教学质量。一是规范质量评价。下发《义务教育学校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办法》,组织召开教学质量分析表彰大会,表彰教学质量先进个人132人次;加快研究制定体育、音乐、美术、微机等学科教学质量评价办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推进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强化质量监测。组织义务教育学校质量监测活动3次,建立教学质量数据库,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校长工作业绩考核、教师评先评优等提供了重要依据。聚焦“双创”,在省级评估验收前对全县四年级和八年级语文、数学、体育进行教学质量模拟监测。三是提升教学质量。按照要求筹备召开中高考复习备考工作慰问会、座谈会,定期参加毕业班教学质量分析会,及时组织教师参加省市中高考复习备考会,强化疫情防控下的线上、线下教学质量提升措施,全力提升中高考质量。4.增效提标教师技能。一是业务学习增效。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2022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学理论测试活动,参与特岗教师130人;举办县级教育理论微报告大赛,参与教师48人,帮助教师树立了终身学习意识,掌握了最新教育方向。二是教师培训提质。全面落实上级教师培训任务,精准实施县级教师自主培训,创新实施教师技能提升培训,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截止目前,共培训教师3084人,其中落实上级培训1077人、组织县级教师自主培训120人,实施教师技能提升培训1887人。三是骨干培养精准。以赛代练,以赛促教,建立赛教工作机制,举办县级课堂教学大赛,参与教师118人,表彰34人;举办县级保育员大赛,参与教师15人,2人被推荐到市省参赛,黄龙县被评为“延安市第二届保育专业技能大赛优秀组织奖”;举办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大赛,参与教师132人。推荐14人参加全省第六批中小学、幼儿园教学新秀推选,10人被省教育学会评为“教学新秀”;推荐延安市第六批教学名师4人、第七批学科带头人4人。5.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水平。一是规范课题研究。2022年立项县级课题25个,市级规划课题12个、市级微型课题10个;结题县级课题4个,市级规划课题12个、市级微型课题5个,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二是城乡资源共享。发挥城区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城乡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活动平台,城区6所学校、23名教师送教13所乡镇学校,上示范课23节、公开课26节,做专题辅导23场,乡镇6所学校到城区学校上公开课16节,有力促进了城乡学校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升了教师驾驭课堂和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三是教学成果显著。石堡幼儿园被命名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县小、石幼被命名为“课程建设示范基地”,水幼被命名为“家园共育示范基地”,1人被省教育厅、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陕西省教科研先进个人”,3人获得市级思政课大赛奖,6人获得省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奖,1人入选全省乡村优秀教师培养计划,89篇论文、教学设计等教学成果荣获省市奖;推荐7人参加市精品课遴选,1人被推荐到省精品课遴选;11人参加全市课堂教学创新大赛,2人被推荐到省上参赛。6.努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扎实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小学生、中学生、教师、社会人员8个组别的184人参与县级决赛,其中参与经典诵读大赛43人、汉字书写大赛141人,表彰奖励学生104人、教师22人、社会人员26人。7.加快提升教研员业务能力。一是搭梯压担。制定《教研员管理考核办法》,压担子,教方法,促使他们精研业务、专心事业,双脚时常踏在服务的路上,并通过自己的辛勤付出得到学校、教师的认可与尊重。二是学习提升。定期组织业务学习培训会、工作经验分享会等,千方百计激发他们的工作状态,调动他们的自主发展意识,努力培养一支优秀教研团队。三是活动历练。精心策划每次教研活动,让教研员在活动中历练,在活动中反思成长。二、取得的主要经济和社会效益。1.提炼形成了“4436+15”听评课模式。认真总结听评课活动,提炼形成“4436+15”听评课模式,即“4”,听课“听看思记”四要求;“4”,授课班级学生评、授课教师自评、听课教师互评、教研员点评4步骤;“3”,整体效果、教的行为、学的行为3层面;“6”,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基本功、教学效果6要素;“15”,课堂教学15个观察点,大大提升了听评课活动的质量,受到学校和教师的好评。2.初步建立了“124+N”工作模式。“1”,即聚焦一流质量,向教学管理要质量,向教师发展要质量,向教学过程要质量;“2”,即出台《中小学教学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全县教师专业技能提升行动计划》,狠抓教学管理水平提升、教师专业技能提升两项重点工作;“4”,即将常规听评课、教学视导、送教下乡、特色教研四项活动贯穿学期始终,突出重点,逐项规范,力争把每一项活动做实、做细、做成精品,出方法、出经验;“N”,即将课堂教学改革、新高考改革、初高中一体化改革、“双减”等其它工作有机融合,共同推动,着力提升教科研工作水平。三、存在的问题。1.教研氛围不浓厚。不少学校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质量不高、流于形式,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缓慢,躺平式、功利式教师不少。2.教学管理力量薄弱。乡镇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缺乏锻炼、缺乏经验,工作能力急需提升;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自我躺平,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精品意识不足。3.艺体学科教学亟待规范。多数学校艺体学科课时量不足,教师教案备写、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课标要求。4.教学指导水平还需提升。现有教研员专业能力与教师教学需求还有一定距离,教学活动组织、学科教学指导还不够到位。四、整改措施。1.精心实施县级教师培训,组织开展教研组建设、校本培训、说课、赛教技能技巧等专题培训活动;落实“个人反思、同伴互助、示范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策略,帮助各层次教师不断提升业务水平。2.完善教学常规评价标准,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教学视导活动。落实学校领导巡课制度、推门听课制度和教学常规检查通报制度,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效能。3.发挥全县教师作用,统一编印教案,组织开展听评课、送教下乡等活动,加快规范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4.强化教研员管理考核,激发调动内生动力。有计划开展教研员学习培训活动,努力培养一支教育思想鲜明、教学风格独特、能够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教研团队。五、今后工作打算。紧紧围绕全县教育改革发展中心任务,落实年度工作要点,重点抓好业务学习增效、教师培训提标、骨干教师管理、科研引领提升等12个方面的工作,助力推动黄龙教育事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