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延安市> 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5 10:43
单位名称 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法律援助提供服务。法律援助的监督管理;对经济困难的人、残疾人及未成年人、老年人或特殊案件中的当事人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中环大道和北京路交叉口延安市司法局三楼
法定代表人 屈继宏
开办资金 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司法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万元 5.4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延安市司法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以办案为抓手,发挥法律服务职能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全市法律援助工作。2022年,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共指派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17件,其中刑事案件560件,民事案件57件,受援人满意率100%;共接待来人来电法律咨询555人(次),其中通过法律援助专线咨询的320人(次)。市法律援助中心努力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最大限度地为经济困难群众和特殊案件当事人提供了优质便捷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二、以党建为引领,增强服务群众信念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把转变作风的实际成果落实和体现到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上。依托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和司法行政队伍教育整顿,坚决纠正不良作风,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财务管理、公车管理等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确保政令畅通、管理规范、作风优良。深入开展“走基层”活动,切实解决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维权问题。疫情期间,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与社区志愿者们同吃同住,奋战在抗疫第一线,受到了社区干部群众的肯定。三、以创新为动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一是深化宣传,提升法律援助的群众知晓率。2022年以来,随着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法律援助、法律知识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市法律中心联系县区市法援机构、各律师事务所开展了多次法律援助宣传活动。开展了法律援助“进社区”、“进工地”、“进学校”等宣传活动,且针对农民工、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开展了专项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利用集市、节庆活动等,开设咨询点、发放宣传资料,广泛宣传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为重点的法律援助法律法规,全年开展各种形式的法律援助宣传活动近百场次,参加宣传人数累计超过1000余人(次),散发各宣传资料1万余份(册、张)。为加强宣传效果,在印制各种挂图、小册子等传统宣传资料的基础上,特别定制了印有法律援助标识的纸杯、手提袋等日用宣传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援助制度,掌握法律知识,增强了维权意识。二是开展业务培训,保障法律援助工作质量。9月26日、27日,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举办了2022年度全市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班,市法律援助中心全体干部、各县(区、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和法律援助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共70余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邀请了原陕西省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原陕西省司法厅法律援助工作处副处长王改周,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一级主任科员兰宏珠,以及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副主任郝强对全市的法律援助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志愿者进行讲授培训,提升了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了办案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受援人。三是注重质量,积极开展案件质量评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进一步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保障和服务民生的职能作用,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9月27日至29日,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召开2022年度全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会,市法律援助中心案件质量评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人员及各县(区、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业务骨干共30余人参与评查活动。全体参会人员按照《全国刑事法律援助服务规范》、《全国民事行政法律援助服务规范》、《陕西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评估考核办法》和《延安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评查指标(试行)》等标准,对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以来,已经办结的法律援助案件进行集中评查。参会人员对全市所抽选的260本案卷进行交叉评查。通过集中评查、相互点评、电话回访等环节,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并对获奖县(区、市)进行了表彰。通过此次评查活动,有力地提高了案件质量监管,检验了业务技能,提升了办案能力和水平,增强了法律援助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四是加强协调,争取财政部门经费保障。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开展以来,案件数量巨增,而经费增幅不大,全市法律援助经费仍处于严重短缺状态。为了确保法律援助工作在服务民生、服务平安建设中职能作用的有效发挥,我们积极地与省司法厅、市级财政部门进行了沟通协调,多方争取来办案经费44万元,经费压力得以缓解,但仍存在较大缺口。四、存在的困难一是专业办案人员短缺。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法律援助案件数量持续增长,部分县区执业律师缺口较大,还需市法援中心给予协调支援办案律师;二是办案补助偏低。延安市的办案补助本就低于陕西省其他市区的办案补助标准,更是低于律师代理其他案件的收费标准。三是法律援助经费不足。因经费不足导致律师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积极性不高。五、2023年工作计划(一)深化公众宣传,提高法律援助的群众知晓率。我们将大胆开拓创新,完善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媒体和“12348”中国法网做好法律援助宣传工作;利用各宣传节点,结合“律师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法律顾问进村(社区)开展法治宣讲、精准扶贫入户走访等有利时机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二)积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及中、省关于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等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宣传工作。认真抓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司法通〔2022〕49号)《关于进一步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意见》的贯彻执行。(三)强化协调合作,加大刑事法律援助的力度。继续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退役军人事务局、工会、团委、妇联、残联等部门的协调与衔接,建立信息互通和定期会商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优化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通过业务培训增强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和法律援助志愿者的为民服务意识,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地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五)努力协调争取市级财政部门对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经费支持,全面落实中央彩票法律援助项目,确保法律援助工作顺利开展。(六)细化便民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一是突出重点服务对象。继续将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军人军属群体列为重点服务对象,针对其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法律援助服务。二是开通“绿色通道”。对农民工工伤、欠薪等情形免于经济状况审查,使更多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法律援助的温暖。三是力争将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成为法律援助宣传的前沿阵地、矛盾纠纷调处的前沿哨所。2022年,延安市法律援助中心认真贯彻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加大了对该法和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陕西省法律援助条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扩大援助范围,改善服务措施,提高办案质量,为全市贫弱群体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维护了受援人的合法权益,彰显了司法公正,体现了法治文明。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锐意进取,全心全意做好各项法律援助业务,使我市的法律援助工作再上新台阶,以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