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建成以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为特色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新城。业务范围:航空智慧新城范围内的修建性详规和专项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等。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汉中东连接线与火炬路十字东北侧 | |
法定代表人 | 马仕强 | |
开办资金 | 1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预算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982.59万元 | 6113.5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园区发展动能。按照“提升主机、深化配套、强军拓民、延长链条”的思路,以陕飞整机配套为引领,以无人机总装为突破,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智能制造业发展,引领航空制造企业加速成长。一是狠抓经济不放松。扎实开展“进知解”、亲商助企工作,加大日常协调服务和经济运行监测力度,帮助企业提振信心、稳定生产,348亿元,同比增长11.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亿元。二是做优配套强承载。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实施“4111+N”项目13个,着力优化园区发展环境、提升承载能力。西安高新一中汉航实验学校建成开学,航空经开区棚户区改造、污水处理厂、铺汉路等项目建成投用,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机场二期扩建、综合保税区等项目稳步推进,为企业落户、项目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三是聚焦科研促转化。加大与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航空618所、航空301所等高校、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稳步推进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建设,培育汉兔鞋业、天行智能、陕西地矿检测等8户企业申报高企,加快搭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对接争取中科院热物理研究所大型无人机研发生产、中航工业机载集成检测中心、北京万方科技公司客机改货机等项目,力争早日谈妥实施。(二)狠抓招商引资,锻造投资增长引擎。把招商引资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一号工程”,紧盯航空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实施招商引资项目84个,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4.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0%。一是抢抓机遇谋项目。抢抓西汉蓉航空产业带建设机遇,充分运用陕飞集团龙头优势,围绕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公共配套,谋划重大前期项目38个、总投资416亿元。二是全员参与招项目。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要务”,领导带头、全员参与,建立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一名领导包抓、一个部门牵头、方案推进、一套机构服务、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集中一切力量、统筹一切资源、抢抓一切机遇,全力推进大招商、招大商。三是强化联动引项目。组织招商小分队赴北京、重庆、南京、西安、成都等地开展投资促进活动210余次,累计接待客商174批次1850余人,新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43亿元。(三)强化推进措施,提升项目建设速度。坚持以项目论英雄、看发展,安排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4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1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25个,总投资25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6.8亿元。全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1.6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5%。。一是锚定责任强推动。持续夯实工作责任,实行一个项目一名包抓领导、一个包抓部门、一名责任人、每周一报告的包抓机制,集中力量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难题。二是优化服务提效能。按照“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要求,全面落实帮办、代办措施,允许企业信用背书、容缺受理,累计完成项目备案33件、审批事项8次,涉及项目总投资217.1亿元,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三是保障要素优环境。强化政策、金融、土地要素保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争取专项债券、专项资金、奖补资金等超5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为项目建设创造优良环境。(四)抓好安全稳定,营造发展优良环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忧患意识,树牢底线思维,确保园区安全稳定发展。一是筑牢安全生产屏障。常态化对建材企业、危险化学品企业、项目工地、培训学校及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累计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484条。二是从严做好疫情防控。持续完善园区疫情防控方案,强化防控措施落实,夯实企业防控主体责任,全力做好疫情期间企业保供。三是坚守环保约束底线。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科技”总要求,实行入园企业环保准入制,落实建筑工地扬尘治理“红黄绿”牌管理措施,扎实开展园区工业炉窑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整治专项行动,园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经济指标稳步上升。截至目前,6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3.2亿元,其中25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1.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1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24.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110%,其中省际到位资金96.2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2%;新签约项目35个,总投资143.1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5亿元以上项目7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预计全年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348亿元,同比增长12.3%;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同比增长20%。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在库企业存量不足,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企业订单匮乏,销售收入锐减,产值下滑严重,面临退库风险。二是新动能培育不足,部分新招引企业落地率低,现有小微企业增长空间有限,离入规还有一定差距。三是固投增长乏力,在库项目投资余量不足,能产生投资效益的项目占比较少,部分项目对固投拉动性不强。四是外资引进、外商直投指标不到位,工作没有突破;资源配置不够优化,企业用地、厂房租赁需求较大与资产闲置较多同时存在。2、改进措施2023年,航空经开区将从以下六方面改进:一是强化运行监测,及时解决企业困难,激发存量潜力;二是常态化开展亲商助企,实施工业倍增计划,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对负增长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纾困方案;三是加强规上企业培育,尽快实现神龙集团、龙溪食品培规纳统。四是加大谋划力度,积极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技术先进、市场优势明显的高科技项目;五是强化服务保障,加强化资金保障,优化土地供应,全力争取各类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提升园区投资规模和承载能力;六是加强与陕飞公司的沟通对接,收集、梳理供应体系重点企业名单,围绕“西汉蓉航空产业带”供应企业定向发力,争取有所突破。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航空经开区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争当全市经济发展排头兵,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具体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紧抓政策投资方向,牢牢把握发展机遇。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抢抓国家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配套等方面的政策机遇,紧密结合园区实际,准确把握产业定位,加大向上争跑、向下寻找工作力度,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做深、做细、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扑下身子推动项目建设,促进园区产业集群规模壮大、能级提升。二是以规划引领产业提质,不断壮大综合实力。按照“以航空产业为核心,数字产品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为支撑,多种类配套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抓好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和优化工作,强力推进汉中机场二期、综合保税区、环陕理工创新创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园等重大项目,持续跟进中科院大型无人机、北京万方客改货机等项目,全力打造军民融合、央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配套的航空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三是以创新激发行业潜力,切实增强产业动能。坚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相结合,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谋划落地一批“产学研”协同的科技创新项目,使园区形成“产业吸纳培养人才、人才助推产业革新”的良性产业生态圈,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园区内加快转化,迸发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能量。四是以实干支撑项目提速,持续厚植发展潜力。落实“五个季度抓项目”工作要求,持续夯实领导包抓、部门牵头、专班推进工作责任,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研判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项目审批提速,持续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确保年度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五是切实维护大局稳定,全力创优发展环境。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层层落实责任,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整改,加强预防、防范力度,织密安全生产防护网;加强建设施工安全管理,严格建筑行为监管,以文明工地创建为抓手,确保园区项目建设零事故;做好值班值守,落实应急处置、舆情管理等措施,积极化解各类矛盾风险,确保园区社会和谐稳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