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合阳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服务。业务范围:负责全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登记管理和转移就业的组织实施及服务、镇(街)社会保障服务站业务指导。 |
住所 |
合阳县城凤凰西路 |
法定代表人 |
雷军虎 |
开办资金 |
45.21万元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举办单位 |
合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23.4万元 |
23.5万元 |
网上名称 |
合阳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2年4月25日进行了法人变更登记,法定代表人变更为雷军虎,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强化政策落实,促进稳岗就业。坚持以“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为重点,有力推动各项就业政策落细落实。截至目前共受理脱贫劳动力交通补贴资料10期426余人,发放交通补贴19万余元,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15人,对2284名就业、失业、创业人员进行了登记,为61名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0.5万元。通过创业指导、基地创建、政策扶持等形式创建社区工厂1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0人;创建帮扶基地5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百余人。同时,全面完成了苏陕劳务协作各项工作任务,组织贫困劳动力赴江苏务工101人,赴省外务工69人,就地就近务工109人。2.强化劳务输出,带动农民就业。为进一步将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我们拓宽思路,多措并举,不断加大劳务输出力度。一是拓宽渠道促输出。今年先后与镇江等地开展劳务协作,对接工作,与吴江、芜湖等地人社部门签订劳务合作协议。二是搭建人岗对接平台促输出。集中发布岗位信息13期,先后举办“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等线上线下招聘会23场,参会企业百余家,提供就业岗位万余个,涉及电子制造、餐饮服务、机械加工等热门行业,现场发放宣传彩页3000余份,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3.强化创业培训,促进就业创业。聚焦提高农民工自身“造血”功能,把电商教学融入到创业培训课程中,增添了实训基地爱唯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学员现场学习模拟抖音制作,让抖音带货直播成为创业培训亮点。今年在县城组织“创业+电商”创业培训班7期,培训187人;完成苏陕协作项目企业员工通用素质培训2期10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36人。4.强化创贷支持,激发创业活力。积极落实省市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协调合作银行,简化贷款手续,缩短放款时间,提升了创贷工作质量和时效,推动大众创业带动群众就业。截至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7户5824万元,其中个贷发放258户3204万元,为9家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发放贷款2620万元并给予贴息。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实现就业267人,带动就业1098人,极大地推动了各类群体稳定就业。5.强化数据监测,夯实服务基础。一是对农村劳动力实名制登记系统及监测村劳动力就业情况数据动态监测,完善各类就业创业数据台账,实行月报制,每周督促指导基层保障站按时更新信息。二是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三是根据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动态监测返合人员,建立返合人员就业信息台账。四是积极筹备第五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暨第三届陕西“丝路创星”创业创新大赛工作,提高我县参赛企业项目质量。五是实施“十百千万”行动,表彰了2021年“创业标杆”和“创业之星”,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今年以来,我单位以“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为重点,有力推动各项就业政策落细落实。共受理脱贫劳动力交通补贴资料10期426余人,发放交通补贴19万余元,登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900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15人,对2284名就业、失业、创业人员进行了登记,为61名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0.5万元。通过创业指导、基地创建、政策扶持等形式创建社区工厂1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0人;创建帮扶基地5个,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百余人;组织贫困劳动力赴江苏务工101人,赴省外务工69人,就地就近务工109人。在县城组织“创业+电商”创业培训班7期,培训187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67户5824万元,直接实现就业267人,带动就业1098人;表彰了2021年“创业标杆”和“创业之星”,激发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热情。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一是理论学习抓的不严,对理论武装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参与教育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还不够,致使学习的效果不理想;二是创新意识不够,在工作中,有“求稳多,求进少”的思想,能够完成上级交办的规定任务,面对就业工作的新问题、新情况,缺乏开拓精神;整改措施:(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一是通过学习中省市县的各类方针政策,提高理论认识水平。要坚持不懈地学,原原本本地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学深学透。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带着问题向书本、向专家、向同志多学多问。二是建立良好的学习制度。持之以恒的自觉学习各类理论精袖,要力争做到“五个有”,即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有学习计划、有学习记录、有学习笔记、有学习成果。(二)树立开拓创新的精神。一是要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工作中勤于思考,多发现问题,多想办法,多出路子。永葆工作中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二是利用机会,积极走出去,不断开阔视野,创新发展思路。三是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四是在思维方式上突破原有的经验主义束缚,想问题办事情立足实际,大胆探索在新时期如何开创单位工作新局面,促进我单位更快更好地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县劳动就业服务工作总的思路是:紧紧围绕“稳就业、保居民就业”讲话精神,以“民生为本,就业优先”为服务宗旨,以“转作风、提效能、抓落实、创一流”为努力目标,突出“五个聚焦”,积极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实现追赶超越。(一)聚焦政策落实提升就业源动力。坚持以“稳定就业、促进就业”为重点,确保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36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以上,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大扶贫基地、社区工厂、孵化基地等就业脱贫载体创建认定力度,深入推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稳定就业,促进增收致富。充分利用“两微一端一抖”新媒体,宣传就业创业政策,提高群众对就业政策的知晓率。(二)聚焦劳务输出,搭建平台促就业。积极为用工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牵线搭桥,促进转移就业。一是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依托苏陕劳务协作,加大对外对接力度。二是适时组织招聘活动。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建立常态化的跨区域岗位信息共享机制,定期在线上线下发布岗位信息。三是培育壮大劳务品牌。结合县情,挖掘培育劳务品牌,持续做好县内带动就业创业。四是扎实开展“点对点”输转。持续做好“点对点”输转工作,全力促进农民工转移就业。(三)聚焦创业培训,提升能力促创业。全面落实创业政策,营造“想创业、敢创业、会创业、创实业”的良好氛围。一是广泛宣传创业培训政策。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电视游飞字幕、微信朋友圈、沿街各门店多渠道发放宣传彩页进行宣传,营造全民创业浓厚氛围;二是扎实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扩大培训群体、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后续跟踪服务,提升参训人员就业创业能力,全年计划组织开展创业培训人数不低于200人次,组织苏陕劳务协作企业员工通用素质培训2期100人。(四)聚焦创新创业,强化引擎增动力。积极为创业者提供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创业培训、开业指导、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充分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作用,通过政策宣传再加力、贷款手续再简化、放款时间再缩短等硬核举措,支持鼓励大众创业,全年拟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300万元,考察并认定1个创业担保贷款信用乡村。三是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探索创新县级标准化创业中心工作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县级创业服务指导团作用,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服务企业发展壮大,鼓励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努力营造“敢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良好氛围。(五)聚焦基层建设,提升服务夯基础。一是夯实基层数据监测,做实就业服务。完善更新转移人员和新成长的劳动力信息,做好12个监测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监测,同时做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求职高校平台上常驻地新增人员的监测。二是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做优就业服务。今年我们将会适时分片组织基层就业工作人员开展“学业务、懂政策、强素质”专题培训,推进就业业务学习的常态化、制度化,加快基层就业人员知识更新,使每一位就业干部都能成为精通业务的“多面手”、“政策通”,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三是强化基层工作考核,做细就业服务。全体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明确目标,强化措施,抓好落实,统筹推进我县稳就业各项业务工作。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法人证书有效期:2022年4月26日至2027年4月26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市级:2022年度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县级:团结奋进奖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