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县> 富县治沟造地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富县治沟造地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4-25 08:56
单位名称 富县治沟造地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加强和规范全县治沟造地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确保工程质量。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负责富县治沟造地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
住所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北教场
法定代表人 韩士东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富县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39万元 3.52万元
网上名称 富县治沟造地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公益 从业人数  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我单位遵守《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下,我办认真履责,全面完成了本年度的各项工作,现就2022年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业务开情况1、对照省市验收核查发现问题,认真做好整改工作,目前,内业资料和外业项目存在问题已全部整改到位,等待国家进行最后的评估验收。2、全力推动子项目新增耕地报备入库工作。治沟造地项目区新增耕地报备入库工作已全部完成,10个子项目新增耕地的土地调查、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及耕评报告编制等工作已全部完成,耕评报告也通过了相关专家的评审,待系统报备端口开房后即可进行报备。二、社会效益情况(一)优化了耕地资源条件。一是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据统计,我县实施16个治沟造地子项目,土地整治后可新增耕地428.17公顷(6422.55亩),新增耕地率13.94%。二是提高了耕地质量等别。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进行土地平整、土壤培肥改良、田间道路布局、农桥修建以及农田防护工程的配套,使项目区耕作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整治后的耕地质量等别平均提高0.6个等别。(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一是改善了农业交通功能条件。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新建、改建田间路、生产路总里程达272.76千米,完善了田间道路系统,有效的改善了项目区内部以及对外交通条件,为农用物资运输,农产品运出,机械化生产提供了便利条件。项目区田间路、生产路通达率达97%以上。二是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将原有农田田坎多,高低不平,分布散,机耕难,道路不畅,沟渠不通的问题得到综合整治,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集中连片、配套齐全”的高标准农田,机械化耕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三是改善了农田灌排条件。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项目区新建、改建排水渠171.89千米,农桥215座,涵管213处,陡坡59个,使项目区内田块排水不畅,沟道行洪不通的问题得到了有效治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农田抗旱涝灾害能力,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通过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升了耕地等级及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农民增收渠道。据统计,项目区受益人口达到3万余人,农民人均新增农业收入200元左右。(四)提升了农田生态环境。一是提升了农田防护能力。通过实施农田防护与生态保持工程,项目区累计栽植树木28余万株,坡面、田坎种草绿化140余公顷,极大的改善了农田生产小气候,降低了春寒、霜冻、春旱、洪涝、沙尘暴等灾害性气候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给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生态屏障。同时,通过采取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深翻拌土等措施,改善了农田生态环境,使项目区形成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二是提高了流域治理水平。通过实施淤地坝、新修土挡墙,配套溢洪道等工程,不仅有效治理了项目区的水土流失,而且有效预防和降低项目区洪涝灾害的发生。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495552公顷,年均减少泥沙量17344万吨,旱涝灾害受灾率由17.92%降低到2.33%,小流域治理的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发挥。三是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治沟造地项目的实施,改善了项目区沟道生态环境,提高了水土流失治理水平,改造了盐碱地滩涂下湿地,综合整治了荒沟闲置土地,促进了项目区生态整体修复,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三、存在问题1、项目新增耕地及提质改造耕地报备入库工作进度缓慢。2、项目后期管护工作困难较大。一是乡镇及县级资金投入不足;二是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打算1、积极与市办对接,全面加快工作进度;2、督促乡镇进一步夯实项目后期管护责任,确保项目区耕地及设施正常运行;3、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合理安排做好工作,迎接国家评估验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