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略阳县> 略阳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略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略阳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略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4-25 08:42
单位名称 略阳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略阳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略阳县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执行中省市有关应急救援、防汛抗旱和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组织制定应急预案,并实施和指导监督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指挥体系和平台,组织做好全县各类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指挥、协调、救援、处置工作。
住所 略阳县东关
法定代表人 刘辉
开办资金 20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略阳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5.67万元 249.77万元
网上名称 略阳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防汛抗旱方面1.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防汛工作,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体系和24小时防汛值班。2.创新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统筹协调、分工负责”的防汛抗旱指挥机制,确立预警发布、应急响应、信息报送、抢险救援、物资调拨“一个口子”统筹协调的模式;建成县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入中省市“科达、华为和防汛”应急调度指挥系统,建成县、17个镇街、165个村(社区)、45家工矿危化企业四级“小鱼易连”应急指挥视频调度系统。同时,督促各级各有关单位完善预案修编,加强实战演练,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业、各工程开展实战演练175场5203人次。3.密切会商研判,进一步科学预警响应。坚持县防指 “牵头抓总”,强化联合会商,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和水雨情,县气象局争取800万元建成X波段雷达,有效提升短临预报准确性;县防办实现与县气象、水文、水利等部门监测预报及信息传送互联互通、共享共用。同时,与嘉陵江上游甘肃省3处水文站、9县区气象部门建立了更加稳固的联防报汛机制。4.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做好防汛备汛工作。一是对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实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排查,全县排查整改风险隐患问题95处。二是圆满完成23个防汛减灾重点村建设任务及4个村(社区)市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基础工作。三是县级物资储备库房储备了抢险物资、救生器材、抢险机具、给排水设备4类23种价值182万余元的防汛抗旱应急物资;汛期筹资40余万元对应急物资补充储备。四是落实镇村应急抢险队伍183支3716人,战区应急抢险队伍111支1382人。五是加快城区防洪体系项目建设,今年实施的以“中扩、下排”为主要措施的三河坝至灵岩寺段河道拓宽工程,已完成投资2.35亿元,建成后将有效缓解城区防洪紧张形势。5.加强宣传培训,做好涉险群众转移避险。一是向各级各部门发放防汛宣传资料4800余份,组织开展三期174人次防汛抗旱专题培训。二是针对汛期洪涝灾害,共出动救援力量1960人次,车辆84台次,大型机械23台次,为部分撤离转移群众发放了帐篷、折叠床、被褥、雨衣雨鞋等物资。三是按照“四边三撤”工作制度要求,全年累计紧急撤离转移涉险群众3274户7744人次。(二)森林防火方面1.强化责任落实。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了全县2022年森林防火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层层签订了防火责任书,确保森林防火责任落实到各级责任主体、基层林业员和山头地块。2.加强火源管理。一是林区主要道口防火检查站严格检查进山入林人员,坚决收缴火种。二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2次森林防火大检查,抓住重点时段,对重点林区进行反复检查。三是护林人员对重点区域实行划片包干,杜绝火种进山入林。四是大力倡导广大民众尽量采取敬献鲜花、植纪念树等文明祭扫方式。3.强化宣传教育。一是以森林防火宣传月、“11.9”消防日、“12.4”法制宣传日为契机,开展森林防火宣传。二是及时维护保养固定防火宣传牌70余面,利用新闻媒体、横幅、标语等形式宣传森林防火工作的重要性。三是及时发送防火宣传信息稿件30余篇,发送森林防火警示短信10000余条。四是开展防火常识培训会、中小学生森林防火知识讲座等活动20余期。4.强化应急准备。一是进一步修订完善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及应急处置流程,建立健全分级预警响应机制。二是进一步充实和组建了一支46人的县级森林防火扑火队伍。三是及时筹集资金购置应急扑火物资,向省应急厅争取停机坪、森林防火通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年共勘察批复森林防火通道24条,合计长度85.95公里。5.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制度,确保全县上下信息政令畅通,一旦出现火情,做到及时、准确、规范上报火情动态。县防火办通过不定期对全县各防火单位值班情况进行电话抽查,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值班纪律保持严明。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补齐短板,提升监测联动能力。通过实施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项目,一方面,补齐了全县小流域18个预警监测点,实现了上下游监测联动;另一方面,建成了防汛、气象、水文汛情监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切实提升了灾害预警早、风险评估准、信息发布快。(二)把控大局,科学研判调度指挥。在暴雨洪灾应对过程中,我县防汛指挥坚持“生命至上”的原则,通过及时精准掌握我县及上游市县雨情、水情和灾情,科学预判我县防汛形势,精准部署各项防御措施,监测预警到位、研判会商精准、指挥调度科学、应急救援有效、灾情防范得力、现场处置得当,圆满完成了“不死一人、不伤一人、不困一人”的底线目标。(三)循序渐进,防火工作稳步开展。县森林防火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的正确领导下,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通力协作,县应急管理局和防火办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严格按照中、省、市森林防火会议精神和要求,及时安排部署森林防火工作,取得了连续3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的好成绩。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项目资金缺口较大。全县防汛抗旱信息化、森林防火基础设施、设备手段、扑火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水平滞后,信息化建设项目较少,资金缺口较大。二是洪涝地质灾害防御难度大。全县小流域纵横交错、灾害易发区点多面广,洪涝地质灾害突发性强、预见性难、危害性大。部分山区群众对洪涝地质灾害危害性认识不足,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较低。三是防火意识、责任淡化。镇(街)、部门和单位干部群众防火意识淡化,单位防火责任制薄弱化,森林防火的预防和监督检查工作力度不够,野外火源管控工作没有落到实处。(二)改进措施:一是指挥中心将在防汛、防火应急设施建设上加大力度。着眼防汛减灾避灾、森林防灭火,在资金、项目上争取中省市的支持。二是将严格要求各防火单位承担工作主体责任,肩负重要使命,压紧压实相关各方的工作责任,全面排查整治风险隐患。三是强化火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健全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进一步健全防汛防火体系。切实履行县防指牵头抓总责任,立足参谋部、指挥部、协调部的角色定位,加强防汛抗旱、防火工作制度建设,完善防指统筹协调运行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行业主管责任,形成统一指挥、快速反应、高效联动、合力应对的防汛抗旱、防火工作格局。二是进一步压实各级责任。严格落实“县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户到人”工作责任制,明确细化责任到具体单位和个人,突出抓好责任、措施落实,强化值班、巡查、预警制度执行,确保责任人进岗履职到位。三是着力提高全民防灾意识。牢固树立“防灾减灾”“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强化责任意识、防范意识、联防意识。利用官方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等媒体宣传防灾减灾、森林防火知识。四是进一步加快补齐短板。聚焦重点领域薄弱环节,从风险识别评估、风险会商研判、综合监测预报预警、风险隐患闭环管控、人员安全转移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新招实招硬招,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防汛抗旱、防火重大安全风险。五是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运用。积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手段,继续巩固县、镇、村、企四级的应急指挥体系,建设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物资保障等系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