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川县> 洛川县医院

洛川县医院

发布时间: 2023-04-24 16:35
单位名称 洛川县医院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疗诊治;康复治疗与护理,预防保健。
住所 洛川县凤栖镇府前街
法定代表人 兰忠平
开办资金 7236.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川县卫生健康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642.89万元 10168.03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2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在卫健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完成的主要业务工作(一)医疗质量管理工作:1、坚持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搭建院内学术交流平台,制定三基三严培训考核计划,加强在岗人员理论及技能培训考核。2、狠抓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首先以核心制度落实为主线,查找薄弱环节,再以问题为导向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各项规章制度落地生效,确保医疗质量安全。其次明确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目标,持续推行绩效与考评相结合的原则,评价机制严格,确保质量管理措施落实到位。3、加强合理用药管理,严把药品质量关。深入开展药学服务,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合理用药咨询。(二)新冠疫情防控工作1.完善规章制度,优化防控流程。根据国家及省、市、县卫健委不同阶段更新下发的疫情防控工作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不断动态调整疫情防控策略,修订完善疫情防控各项制度、流程等共计202个。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实战技能。全覆盖进行最新防控知识培训。采取下发学习手册,组织线上学习,科内集中学习等方式,共开展专题培训会200余次,考核178次,累计参加7776人次。组织进行疫情防控演练11次,桌面推演2次,着力提高疫情防控专业救治能力。3.夯实管理责任,强化环节管控。一是实行院领导靠前指挥提级管理,每个院领导分区包片负责具体工作,强化责任落实。二是加大预检分诊24小时值守力度,安保人员负责进入车辆管理,夯实预检分诊“前哨”关卡值守责任,实现无死角管控院内进入人员。三是按照流程要求规范运行发热门诊,接诊的发热患者全部得到规范处治。四是对病区进行严格管控,每个病区设置2间缓冲病房,普通患者住院须持24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结果,急危重症患者先安排进入缓冲病房使其得到及时救治,待核酸结果阴性后再迁入普通病房。五是组建了60人的新冠肺炎救治队伍,在优化人力资源调配的同时也保障了救治质量。4.全面核酸采集,积极多方支援。制定下发了《洛川县医院关于应对大规模核酸检测工作预案》,将360名医护人员纳入“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人力资源信息库”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全年共进行主城区大规模核酸采集46轮,抽调人员7438人次。同时完成医共体8家社区卫生院18轮核酸采集检测工作。抽调45名医护人员分别支援西安、铜川、榆林、黄陵、宝塔区核酸采样工作,实现零感染。(三)打造优势专科,推进三大中心建设。通过前期大量而细致的准备,消化内科、神经外科2个科室已经完全具备市级重点专科申报资格。(四)公共卫生及康复体检工作。我辖区常住居民7910人,全部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全年共进行残疾人鉴定561人次,配合从业人员、征兵及各类健康体检21588人次。(五)对口帮扶、医共体建设及乡村振兴工作。今年集团总院共下派到我院的支医专家16人,诊疗患者3423人次、开展科内讲座88场次。同时我院也组织了15名业务骨干下沉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进行支医帮扶。共计诊疗患者300余人次,开展业务查房15余次,进行业务培训和学术讲座8余场次。另外还捐助2万余元给帮扶的史家河村修缮文化广场,并为其捐赠价值1万多元的办公设备。(六)行政、后勤管理工作1.完成教学医院申报及创建工作,于2022年5月10日正式召开教学医院揭牌仪式。草拟了《洛川县医院教学管理制度》《洛川县医院兼职教师职称、职务聘任条件》等制度,根据准入条件筛选出80名医务人员入围师资团队等待培训考核。完成院史馆建设前期准备工作。2.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新成立了教研科。3.强化信息服务能力。完成“洛川县医院智慧诊疗小程序”部署,实现线上实名挂号、诊间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等功能。同时对HIS系统进行升级,解决了医保的双码展示、结算清单上传、流调人员信息登记及检查检验申请注意事项提示等功能。4.与科室签订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做到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到位、责任明确。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服务设施改造项目的消防、通风、给排水安装及部分装修已完成,整体施工接近尾声。门急诊综合楼主体和室外粉刷及地下停车场项目的二次结构施工已完成,计划2023年10月完工投入使用。二、取得效益1.全年总诊疗人次176075人次;门急诊145691人次,同期下降7.16%;门诊次均费用279.62元,同期上升9.75%。2.年出院人次10730人次,同期减少658人次,同期下降5.78%;病床使用率79%,同期下降8.62%;平均住院日8.2天,同期下降3.53%;住院次均费用3961.58元,同期下降7.26%。3.年住院手术量701例,同期减少152人次。其中微创手术152例,占比21.7%,同期增长10.83%。4.全年总收入13754万元,同期减少62万元,同比下降0.45%,其中业务收入8325万元。5.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16.69%,同期下降33.08%;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51.06%,同期下降2.11%;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7.03DDDs,同期上升3.38%;药占比32.11%,同期下降17.62%;耗占比38.73%,同期上升8.43%。6.医院感染8例,感染率0.07%。7.新冠疫苗接种15567针次,核酸采集2732762人次,检测2844548人次。8.门诊患者满意度96%,住院患者满意度95.5%,职工满意度89.6%。三、存在问题1.医院已于2021年11月获得县卫健部门300张床位的批文,但是人员编制一直未增加,影响医院人才梯队的形成和业务水平的提升。另外特殊岗位人才短缺,如会计、文秘、设备维修人员等,均对医院整体发展造成影响。2、医院历史债务未能剥离化解,医院发展资金严重短缺。现有设施设备老旧,大部分设备使用超过十年,个别超过二十年。故障率、返修率高,严重影响临床工作正常运行和学科发展。四、整改措施1.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尽快解决编制问题,医院也积极招聘特殊岗位紧缺人才。2、积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化解医院历史债务。医院将开源节流增加收入。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一)加强组织建设,引领业务发展1.持续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加强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并规范运行。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机制。2.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站位。3.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持续加强行风建设专项整治工作,筑牢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思想防线。4.探索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实现党务与业务同频共振。(二)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努力提升技术水平1.加强业务培训,完善人才梯队。按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根据各临床科室业务特点及工作量,按照金字塔形式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完善人才梯队,逐步达到二级医院标准,满足临床需求。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强化专业培训,采取派出去、请进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高资历人员传帮带的优势,强化各级各类人员三基知识、急救技能及规范流程的学习。2.推进制度落实,规范医疗行为。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夯实首诊医师负责制,将核心制度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贯穿在整个诊疗工作中。3.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健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完善三级质控网络,充分发挥质控组织作用。加强危重患者各种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的有效实施。定期组织疑难病历、死亡病历讨论。加强重点环节风险管理、重点部位管理、重点患者管理,全方位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4.强化专科建设,创建优势品牌。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已批准的市级重点专科应进一步加强专科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优势品牌。大力支持技术创新,力争开展膝关节置换术、神经外科微创治疗、宫腔镜等新业务。积极推动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建设,筹备开展介入导管治疗。5.发挥教学优势,推进科研进程。争取在上半年安排师资力量培训,并同步进行考核、聘任,打造临床教学团队,为教学工作开展奠定基础。6.完善绩效考核,提高运营效率。依据国家二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要求,完成医疗质量、运行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评价4个维度、28项指标的核查和上报工作。7.加强疫情防控,提高救治能力。持续强化疫情防控等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能力,不断优化新冠疫情防控及医疗救治制度、流程和预案。(三)深化行政后勤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1.修订编撰行政后勤岗位职责,规范行政后勤管理。按照事业单位“八定”要求,积极申请,协调县编制委员会增加人员编制,争取高级职称职数,努力解决医院发展中人才储备这一关键性问题。2.进一步加快院史馆及职工活动中心建设。3.加强信息化建设,完成“电子发票”“职业病健康检查系统”“合理用药监管系统”“消毒供应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4.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巡防巡查、重点防治的安全生产原则。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有效期限:自2020年07月21日至2025年08月12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我院荣获“中共延大附院委员会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卫健委综合考核先进集体”。重症医学科荣获“延安市卫建委优质护理先进科室”,全科医学科荣获“延大附院优质护理先进科室”。重症医学科拍摄的微视频《坚守》在首届陕西卫生健康短视频竞赛活动中荣获三等奖。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