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4 16:11
单位名称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农机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业务指导;农机试验示范、技术宣传、培训和信息统计。
住所 宜川县党湾街04号
法定代表人 任建祥
开办资金 37.5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万元 8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县农业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开展业务情况1、农机化宣传培训成效显著。采取举办现场会、培训会、上街设点等形式进行农机化宣传。一是坚持疫情防控和农机生产宣传两手抓。二是坚持开展企业送农机下乡上门服务活动5场次。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农机3.15”活动,活动中广泛开展了政策、法规,发布了农机质量应用技术信息,展示了新机具。四是积极参与扫黑除恶专项宣传活动。年内共印发各类农机化宣传资料13860多份(册),经销企业下乡宣传推广50次,组织农机合作社和经销网点工作调研6次,产业技术指导服务600人次,培训农机专业人员122人(次)。2、农机示范推广有效推进。一是组织指导各个农机专业合作开展了无人机果园植保试验示范推广,累计植保作业面积4600亩,托管农户2600户,辐射带动果农2000户。二是组织开展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专项清查工作,6月20日-26日,工作小组人员对全县7个乡镇在陕西农机安全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登记注册的230台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逐台进行了认真核查。三是及时组织开展了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场会,现场对复合播种机进行了演示,受训人员达60人(次),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四是重视果园智能化管理模式。五是组织无人机山地植保演示,挖坑机、打孔机演示各一次,受训人员200人(次)。六是贯彻落实省、市、县推进粮食规模化生产经营三年行动方案,努力做好新机具购置、调配保障工作,指导全县主要农作物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按期完成。七是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全县推广销售新型农机具60台(套),其中:大型拖拉机20台,配套作业机具896台(套)。3、农机购置补贴有序实施。及时调整县乡补贴工作人员,强化补贴系统学习管理,落实乡镇购机验货、购机公示、廉政风险防控等措施,健全完善了购置补贴信息公开、投诉举报等工作制度,不断夯实工作责任。2022年度市上下达我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20万元,截止12月底,农机补贴已使用资金560.557万元,其中超录入40.577万元,超录入资金将在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下达后予以兑付,中央补贴使用比例107.71%。实际全年受理补贴资金申请1060份,受益户909户,补贴购置农机具数量1060台(套),其中新机具购置1057台(套),报废农机具3台(套),已兑付资金520万元,兑付率100%。4、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扎实开展。印发了《宜川县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农机中心也成立了专业技术指导组,全力落实农机调度,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指导农机合作社机械收获、秸秆还田、机械深翻等作业服务,12月15日前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得到市县各级领导的肯定。今年,全县秸秆可利用面积5.9489万亩,已完成秸秆综合利用5.8495万亩,其中秸秆还田3.4903万亩,秸秆收贮2.3592万亩,秸杆综合利用率达到98.33%;秋翻整地面积4.52万亩。5、农机安全落实到位。中心结合自身实际和单位安全生产重点,在宣传《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安全生产法》、《农机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同时,大力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认真解答群众对有关农机安全生产方面的咨询。通过设立宣传板、发放宣传单和提供咨询的形式,广泛向群众宣传农机安全生产知识和农机法律法规政策。当天,共为群众发放《农机安全知识宣传册》、《农机安全驾驶操作读本》等农机安全生产宣传资料1000多份,解答群众提出的咨询100多人次,营造了农机安全生产的浓厚氛围,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的发生。6、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成效。中心继续包抓集义镇桌里村精准扶贫工作,选派得力干部深入一线驻村开展帮扶工作,巩固提高扶贫成效。一是坚持定期进村入户,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及时宣传精准扶贫政策,完成贫困户和贫困村各项档案整理完善工作。二是坚持产业扶贫,强化产业技术培训服务,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组织花椒和苹果技术培训3次,技术指导510人次,印发资料3500份(册)。三是夯实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责任,中心2名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6户,坚持深入村户走访调研,指导贫困户发展产业,落实各项扶贫措施,增加收入致富,确保包扶户稳步发展。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截止2022年12月底,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9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2.21%,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4%,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33%,重要区域达到98.7%以上,完成秋翻地面积4.52万亩,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和检验率分别达80%、65%和85%。在交里乡组织实施了植保无人机试验示范和农事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培育壮大了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果园农机化托管服务等新型服务,积极开展了农资供应、代耕代种、土地托管、无人机植保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满足了农户需求,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年农机化培训360人次。三、存在的问题1、农机购置补贴机具额度小,公示期限较长,资金兑付不能及时,影响了农民购机的积极性。2、农机部门编制少、年龄结构偏大。机构改制后,县农机中心机构编制为12人,在职人员年龄45岁以上11人,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很难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3、工作经费严重不足。农机化工作贯彻落实过程中下乡调研,新机械外出考察,试验推广,人员培训宣传等诸多工作都需经费。经费不足使各项中心工作难以顺利进行。4、农机从业人员整体水平偏低。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主要以老人、妇女居多,整体文化程度较低、思想观念落后,参与学习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机操作人员培训组织难度增大,取得技术等级证书的农机手占比低。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计划1.搞好农机推广工作。以示范推广项目为重点,加快新机具、新技术引进推广,发挥好县农机推广部门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农机装备水平。2、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调动群众购机积极性,加快机具核实和资金兑付程序,进一步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确保农机补贴产品应补尽补,让群众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实惠。3、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壮大新型农机经营主体,加大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推广力度,补齐补全所需机械短板,培育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建立1个秸秆收、储、运、用集成典型的合作社,发展壮大秸秆产业化利用市场主体。抓好农机合作社示范典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土地流转和托管为主,积极推行“合作社+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发展模式,组织搞好农机新技术试验总和示范模式推广,树立果园农机全程标准化生产的样板。逐步形成“覆盖全程、服务全面,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综合配套、保障有力”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4、加大农机化培训力度。认真开展农机技能培训活动,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型专业型农机服务人才,打造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通、热爱农机事业的农业机械化专业技术队伍。5、抓好农机化生产工作。围绕地域特点和区域产业调整,进一步统筹安排、区域协调,高质量高标准搞好“春耕”、“三夏”、“三秋”等农机化生产工作,不断探索我县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