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身体健康提供医疗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学教学及研究;保健及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与指导。 | |
住所 | 宜川县南大街31号 | |
法定代表人 | 马鹏 | |
开办资金 | 2711.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24万元 | 7769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18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卫健局和集团总医院的支持帮扶下,在全院职工的奋力拼搏下,紧紧围绕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科学管理、深化优质服务、求真务实、踏实苦干,主要开展了一下业务活动:一、业务开展情况1、“三大中心”顺利验收,救治能力得到提升:胸痛、创伤、卒中中心已顺利通过陕西省省级验收工作,胸痛中心等待国家胸痛中心现场验收;三大中心日常运行顺利,2022年胸痛中心救治急性心梗患者47例,其中溶栓33例;卒中中心救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其中溶栓30例;创伤中心救治急性严重创伤患者86例。2、大力发展新业务新技术,学科建设不断增强:全面加强消化内科、儿科、检验科、神经外科等优势学科发展,加大对心内科、普外科的重点学科创建工作,加强中医科特色的发展,心内科通过市级重点专科验收。急诊科申请《宜川县周边蛇咬伤流行病学调查》和《宜川县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两项市级科研项目。上下联动,一体化管理及对口支援工作效果显著:2022年,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兵器工业五二一两所医院累计向我院派出医疗专家19人,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3名专家来我院交流、学习,来院支援专家先后对我院的妇产科、内一科、内三科、普外科、急诊科、神经脊柱外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科室进行了帮扶工作,诊疗患者7000余人次,指导手术70多例,开展疑难病例讨论80余人次,举办各种学术讲座32余次,指导开展了TCD颅内多普勒超声检查、癌痛病房建立及规范化治疗、人工股骨头置换+钢板、骨针加强内固定术等新技术60余项,提升了我院医疗救治水平。4、医共体建设逐步完善,切实增强基层医院能力:2022年我院新增牛家佃卫生院、英旺卫生院、交里卫生院三家医共体成员,共计8家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了医共体成员单位专业知识培训、三大中心培训、急救知识培训、业务查房、郭杰博士名医工作室走基层服务、云岩卫生院老年服务中心建设医疗工作、疫苗接种医疗保障任务等,累积派出医务人员下乡帮扶累积1000余人次,圆满完成本年度医共体帮扶工作。5、落实核心制度,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一年来,我们严格执行《宜川县人民医院十八项核心管理制度》,并加强各种制度流程、临床操作规范的落实,为医疗质量与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2022年继续完善制度,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我院全年完成白内障、支气管炎等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累计82例。全年共登记上报住院病危病重患者24例,非计划再次入院24例,住院超过30天患者19例。6、继续加强护士职业培训,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三基三严培训共24次,参加1965人次。护理文书书写、急救柜管理、护理纠纷防范和处理等专项培训10次。抗原检测培训12次,共计200余人次。对我县组织的志愿者600人次进行核算采集系统扫码流程培训。对隔离点人员进行核算采样培训3次,共计50余人次。核酸采样抽调护士共计5608人次,全民核酸检测、社区入户、管控人员、愿检尽检共采样968534人次。外出测温派出50余人次,支援榆林3人,延川2人。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穿脱防护服、心肺复苏考核700余人次。抽调12名护士入住方舱医院工作。7、加强感控培训,医疗安全稳步推进:今年组织医院感染防控、消毒隔离、个人防护、病区管理及核酸标本转运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40余次,培训6000余人次,工作人员感控防控知识和技能得到有效提高。采用现病例调查和出院病历回顾性调查方式,调查6983人次,出院病历4755份。感染病例13例,感染率为0.19%,均为散发病例。未发现漏报、迟报、瞒报现象和院内感染流行。医疗废物处置,做到分类正确、收集规范、标识清楚、密闭安全转运,医疗废物在暂存处按规定及时处理,定期下科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未造成因为管理不善而引起的泄漏、买卖、流失等不良事件。8、圆满完成疾病监测工作及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直报169例,报告率、及时率和准确率100%。未发现AFP及疟疾病例。完成62例发热病人血检任务。食源性疾病病例共报告196例。针对不同人群开展慢病相关知识讲座11次,开展了19次宣传活动,为居民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强化健康信息传播,提高慢病知识知晓率。更换健康教育宣传栏6期;影音播放22次。对我院相关人员进行“控烟知识”培训2次。设立禁烟告示牌,张贴禁烟标识,全方位提醒医院员工、患者、家属及来访者不得在院内吸烟。9、门诊科室更加精细化:门诊由原来单一的几个诊室,扩展到现在的综合内科、心内科、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等十几个科室,使患者挂号就诊更加精准。10、设备规范化管理,积极完成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设备操作流程,建立使用登记,加强设备使用管理,以及设备从采购到报废的监管。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所有医疗设备实现了电子信息化,使每台设备都能在系统内进行查找,查看检验、维护、设备状态等。完成感染性疾病科扩建改造项目,放舱医院建设、核磁室建设,有力保障全县疫情防控需求及就医需求。11、完善医保体系,加强服务工作:认真完成省、市医保局下发的医保信息业务标准化工作,对15项编码进行动态维护和审核,完成HIS基础库、进销库存、医保工作站等场景的国家医保编码的应用工作。做好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宣传、整治工作,完善电子医保凭障使用工作。全年完成医保出院患者6295人次,报销金额25210053.04元;按病种结算1361人;审核办理出生医学证明84份;建立健全大病档案358份;两病(糖尿病、高血压)81人;贫困户慢病6人;转院人数643人。今年对医保、收费窗口进行了整改,增加窗口,提升自身服务素质,并组织专职人员坚持每天下科稽查,对轻症住院、分解住院、挂床住院患者进行检查,定期为临床一线人员进行医保政策培训,使全院职工更好地了解掌握医保政策。12、全面加强后勤工作,有力保障医院安全生产:持续强化“平安医院”建设,坚持安全巡查,加强与公安部门的协调,维护好医疗秩序。全年接到科室报警电话10次,均已妥善处置。落实了各项消防巡查制度,及时清理楼道、电井、管道井的易燃物品,并通过医院工作群给职工宣传消防知识,今年邀请专业消防人员对全院职工进行了消防培训,对全院消防栓进行了维修保养,确保了医院消防设施正常运行。落实岗位管理责任制,实行下科巡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有效制止了长明灯、长流水、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对全院保洁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定期对卫生保洁进行考核,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加强了对洗涤公司的精细化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医院交叉感染事件。对污水处理工作进行了社会招标外包,从而保障此项工作的专业化。按照省市县各级要求,不断规范医废处理工作。13、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随着全国疫情形式的进一步严峻,全国多省市爆发较大规模新冠疫情,我院按照县应对办制定的疫情防控措施,认真落实预检制度、医院门口查验行程码、发热门诊就诊制度、住院患者门禁制度、住院患者陪人管理制度、全院职工每日核酸检测制度等防控措施;开展59次全员核酸检测,累积抽调医护人员4640余人次参与全员核酸的采、转、检工作,共采集检测210余万人次核酸标本,出色地完成了全员核酸任务。二、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2022年我院门急诊患者149763人次,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出院患者7295人次,较上年同期下降2.71%;患者平均住院日8.65天,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药占比40.47%,较上年同期上升8.25%;业务收入6342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3.1%。社会效益:我院通过自身卫生资源的有效利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相应医疗保健服务,进最大努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三、存在问题、1、需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2、继续医学教育学习不够积极,人才队伍建设较为缓慢。3、基础医疗设施较多老化,设备短缺。4、有些方面的考核标准不够详细。5、智慧医疗体系需进一步完善。7、科研水平有待提升,急需引进高端人才。8、医院文化建设仍需加强。9、医改的步伐略显缓慢,优质资源获取困难。四、整改措施1、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建设,重视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2、紧抓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人才梯队建设,与时俱进,努力开创业务工作新局面。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的更新添置,增强服务功能。4、进一步完善各项考核制度,严格服务考核。5、完善智慧医疗体系,提升诊疗服务能力。7、重视科研和人才,充分发挥支援专家优势,着力提高科研能力,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工作。8、进一步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以凝聚人心,振奋精神,增强医院管理的活力,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9、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着力加强基层卫生健康工作,抓好“互联网+医疗健康”,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