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宜川县地质环境监测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地质环境提供监测服务。重点地质灾害点的监测、预测、预报;组织实施地质灾害整治工作;对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勘察和评价工作进行监督;开展地质遗迹保护。 | |
住所 | 宜川县国土资源局一楼 | |
法定代表人 | 杨星兴 | |
开办资金 | 0.12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宜川县自然资源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1万元 | 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宜川县地质环境监测站.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我单位遵守《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无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站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地质灾害点基本情况截至目前我县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0处,涉及5个乡镇1个街道办(壶口镇无在册隐患点),滑坡3处,崩塌27处,其中中型13处,小型17处,威胁371户1105余人,房窑1126间孔,潜在威胁资产1.3亿元。威胁道路8处,共1900米,(其中309国道200米,延壶公路900米,县级公路2处400米,乡村道路4处400米)。拟新增5处,滑坡2处,崩塌3处,其中中型4处,小型1处。二、2022工作开展情况(一)统筹安排,狠抓基础工作一是及时提请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宜川县2022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宜川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指导性文件。修订了《宜川县地质灾害调查排查制度》、《宜川县地质灾害巡查核查制度》、《宜川县地质灾害值班值守制度》、《宜川县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制度》等11项制度并装订上墙,实现地质灾害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二是实行全年24小时双人值班制、领导带班制,汛期严格要求值班人员做到不丢一个电话,不漏一个传真,确保信息及时上传下达。同时要求所有工作人员的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省、市、县查岗40余次,均无脱岗情况发生,完成地质灾害应急演练30次,每次演练都做到了有方案、脚本、总结和电子影像等材料。宣传培训25次,受宣传培训10000余人次。并在三个地质灾害点安装了监测设备,使其受威胁群众遇到降雨天气,做到及时撤离,有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三是及时更新2022年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监控网络,落实了30个地质灾害点的三级责任人和灾害点监测人员。发放了30份“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333份“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明白卡”,30份地质灾害监测记录本。各乡镇、丹州街道办根据每个灾害点的具体情况编制修订了相应的《防、抢、撤方案》及《监测预案》,并上报我局。成立了地质灾害汛期应急防治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四是我局年初局务会会议讨论决定建立了局领导及局属单位分片包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将3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分成了7个片区,并指定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责任人等,汛期及下雨天气每个点都有自然资源局干部及技术单位包点驻守,为乡镇、街道办地质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及指导。成立了地质灾害汛期应急防治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我局防汛配备应急车辆一台、侦测无人机一台、发电机一台,防汛物资有雨伞、雨衣、雨鞋、铁锹、扩音喇叭、手电筒、口哨、锣。五是我局年初聘请陕西省工程勘察研究院专家对省厅反馈的我县重点26处地质灾害点避灾搬迁户进行了现场核查,最终核查出威胁125户404人,待省市批复后予以搬迁,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避灾搬迁安置住房登记发证工作,目前县政府已安排完成撤离高危风险区部分受威胁人员。六是综合防治体系建设:1、2019年宜川县范湾村崩塌治理工程,已竣工,目前已提交审计局审计,根据市局验收结果进行整改。2、2019年英旺乡茹坪前俭村崩塌、云岩镇子干村崩塌排危除险项目已全部完工,市局验收正在整改。3、2019年1:5万风险调查评价已完成招投标、野外调查验收、风险普查、数据库入库、资料汇编等工作,省厅已通过最终验收。4、2020年宜川县云岩镇沈家河村沟北崩塌、云岩镇寨子山崩塌排危除险项目已完工,市局验收正在整改。5、我县2020年综合防治体系项目专业监测点建设3个,分别为:宜川县和平沟内崩塌、丹州街道办虎头山崩塌、交里乡孟长镇计家台滑坡,目前均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和市局终验。6、2021年1:1万风险调查评价目前已完成招投标、设计评审,目前正在野外调查阶段。(二)主汛期地质灾害排查情况1、加大地质灾害巡查、排查力度。我局在主汛期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高风险区域进行了拉网式排查30次,对高风险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协同相关部门组织撤离工作,指导各乡镇、丹州街道办撤离受威胁群众141户508人。使其受威胁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人民生命财产得到了安全保障。2、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实施方案及百日行动督导检查方案,并进行了逐一落实。安全生产百日行动期间我局工作人员与平战结合单位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专家及各乡镇、丹州街道办对地质灾害卫星遥感出的63处地质灾害危窑危、30处地质灾害点及5处拟新增地质灾害点进行了全面排查及认定。二、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最低限度地减小损失,保证群众的安居乐业和生产建设的正常进行,而且能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有利于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还可促使该地区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为本区步入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之路,经济效益将是长远的。三、工作中存在问题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还存在防治措施、制度不健全,责任不明确,任务落实不到位,未按地灾灾害防治分工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人员严重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高效开展。四、整改措施对全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申请增加工作人员。五、今后工作打算根据每年省、市、县对地质灾害应急演练的要求,我局将认真开展每年的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争取在每年主汛期期间在各乡镇、丹州街道办积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宣传培训。加强对各乡镇、丹州街道办地质灾害点、高陡边坡、在建工程、高风险区域进行指导监督、协调撤离群众、联合气象局发布气象预警等。今后要合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计划,在重要节日、重要时段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工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地灾防险的主动性。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