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第三小学

宜川县第三小学

发布时间: 2023-04-24 16:03
单位名称 宜川县第三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宜川县丹州街道办事处党湾街
法定代表人 徐兴国
开办资金 700.8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27万元 631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第三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5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教科体局的正确领导下积极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精神,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小学生.一、业务开展情况。1.教师队伍建设有成效。(1)强化思政师德建设,赢得家长社会口碑。依托五项管理、双减政策、师德考核、文化引领,以师德文化营造为策略,强化教师思政建设,端正师德师风。(2)夯实青蓝工程,发展骨干体系。精心培植骨干队伍,助力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提升,逐步构建宜川县第三小学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本学期继续开展了师徒结对工作,对于师傅和徒弟的职责开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学期吴芬老师在全县基础教育精品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校本研修活动有起色。全体教师参与完成120节次课改公开课;承担了4场校级教学交流活动;开展了校本研修专项培训6场。教师课堂教学、作业设计、阅读指导课设计等专业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加强备课研究,达到85%以上的优良课,40%以上的优质课,各学科组形成20%以上的单元备课优质成果;起步课题研究,100%的教师能够参与校本课题研究,30%的教师能够主持校本课题。3.“双减”政策落实有力度。切实抓好课堂、作业、课后服务质量三提升,强化了作业管理。彻底杜绝了师生参加校外学科类培训及购买教辅资料等行为。4.丰富深化课程开发,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强化校本课程开发。本学期继续开展“乐晓晨读”和“乐享阅读”两项校本特色课程。为了切实引导老师们重视晨读,从而有效引导、组织、指导晨读,本学期进一步强化我校“乐晓晨读”实施活动,全面营造氛围,深入研讨“乐晓晨读”之目标引领和任务驱动的组织形式。坚持开展好“目标引领”乐晓晨读活动,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获得能力、锻炼思维。本学期开展了“乐享”阅读成果展示活动,人人参与,班级评选,把优秀的阅读成果评选出来并张贴在校园里,并对学生进行表彰。在“乐享阅读”课程的推进中,更多的孩子爱上了阅读。5.加强家校沟通,形成育人合力。为了更好的实现家校共育,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沟通、交流,11月5日起,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深入学生家中开展了家访工作,家访学生200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6.学校文化建设有体系。学校对教育教学工作梳理出“安全为要三培植”“习惯为重三抗争”“师德为先三研究”“学生为本三课堂”四大文化体系,并初步把这些文化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去;打造了“温暖”校园形象工程,对校园旗台、草坪、外围墙,教学楼外墙做了大范围整改。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聚力教师专业提升,壮大骨干教师队伍。通过构建磨课团队,开展磨课活动,培养县级教学能手5名,优秀青年教师4人。1名教师成功进入省级创新课题大赛。16人次在县级教学研讨活动中成功展示示范课。三、存在问题。1.学校深处党湾村腹地,周围居民楼林立,环境嘈杂逼仄,对良好教学氛围存在制约。巷道狭长,小吃摊、小商店、小摊点环顾四周,极大影响学生上下学安全。2.学校现有学生1045名,操场、教室面积均难以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四、改进措施1.联系城管部门对校园巷道环境开展整治,协调交警对巷道内乱停乱放阻塞交通的车辆进行疏通。对巷道卫生定期进行打扫。2.积极与上级部门联系,严格限定班级人数,坚决拒绝大班额。上报有关部门对校园进行改建扩建。五、下一步工作计划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丰富“乐心”课程体系。引领校本课题研究。加快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继续完善开发校本课程体系,落实好三级三类课程体系,有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各种信息化技术水平,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以“安全为要三培植”为主线,以“重养习惯三抗争”为重点,打好精神底色,筑牢红色基因。以学生安全为重点,通过防控工作、常规检查、主题活动、主题班会、安全教育日等为载体,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加强健康教育。树立健康意识,注重个人卫生,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提升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