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档案馆

宜川县档案馆

发布时间: 2023-04-24 15:48
单位名称 宜川县档案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档案保存提供管理和服务。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档案和资料进行统管并利用;编纂档案、地方志、党史资料,培训档案、史志业务人员。
住所 宜川县盛园小区3号楼3单元101
法定代表人 袁希强
开办资金 29.4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宜川县委办公室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02万元 1799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档案馆.公益 从业人数  1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宜川县档案馆认真贯彻中、省、市和县委的工作要求,牢记档案工作政治属性,紧扣档案安全底线,旗帜鲜明,真抓实干,守正创新,圆满完成全年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业务工作(一)档案工作1.设置档案展厅,编辑制作了26块宣传展板,制定档案库房、业务用房和办公室各项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和标准,悬挂制度牌59块;结合3月份“归档月”和6.9“国际档案日”,开展了档案宣传工作,上街设点,悬挂横幅3条,制作宣传牌6个,发放宣传册1000余册,赠送宣传品2500个,大大增强了全民档案意识。2.创建档案文化长廊工程,编写了《宜川县档案馆大事记(公元1977-2021年)》;拍摄了《情系兰台,不负韶华》档案宣传片,全方位的展现了宜川县档案馆成立63年以来走过的光辉历程。3.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大档案专兼职人员业务技能和法律法规培训,重心针对精准扶贫、疫情防控等专业档案,举办全县培训会2场次,举办一对一培训会30多场次,电话咨询60多次,开展专项检查指导5次,为档案规范整理、保管安全、有效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按时完成了档案局、馆、各综合档案室2021年年报统计审核和上报工作。完成了2019-2021年度业务建设评价工作,严格按照评价标准,逐项自查,顺利通过市档案局馆检查组的验收评比。4.争取资金,启动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项目,成立了档案数字化办公室和加工领导小组,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和流程,安装全程监控,严格档案出入库和保密管理,签订保密协议。目前此项工作由陕西云普科技有限公司正在顺利实施中。此外,我馆还安排2名专业人员对革命历史档案进行著录,同时加大对红色档案的抢救和征集力度。5.推进档案接收利用工作,2022年共接收了集义镇、云岩镇、教科体局等7个部门乡镇的精准扶贫和疫情防控档案等6921件进馆;积极开展档案查阅利用服务,热情无偿提供查阅复印,全年查阅档案420人次,1680卷(件)次。(二)党史工作1.高质量完成《三秦改革印记(1978-2021)宜川篇》。聘请社会专家历时两个多月,撰写改革印记22件事,3.6万字,圆满完成市党史交给任务。2.成立了宜川县委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宜川县党史工作五年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强党史工作实施意见》。结合宜川党史工作实际,编撰申请上报了“拍摄宜川革命历史专题片”“维修布展宜川战役英旺圪背岭彭德怀指挥所旧址”“维修布展八路军秋林镇卓家村办事处旧址”“设计布展宜川革命历史展览馆”“编辑印刷《宜川战役》一书”五个项目。拍摄“抗日战争时期统一战线在宜川红色印记”“邓景亭革命生涯”党史2个微视频。编印地方党史学习教育读本《宜川战役》,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措,精心打造党史文化长廊工程,传承百年红色精神,展现党的光辉历程,推动党史教育入心入脑。(三)地方志工作1.统筹《壶口志》编研,经过两年多的酝酿,现已进入审核校对阶段,预计在2023年底印刷出版。2.在疫情严重的情况下,我馆工作人员主动作为,竭尽全力,使得一年一鉴的工作顺利推动,现已印刷出版。3.认真做好特色地情丛书编修工作,重点推进《中国宜川盘古山》《宜川战役》《档案里的宜川故事》等书的编纂进度,高质量完成出版印刷工作。二、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2022年,我馆共接待查阅档案人员420人(次),查阅利用档案1680卷(件),为内外地退休人员工龄鉴定,工作调动、升职加薪等方面提供了最原始真实的资料,同时开展党史宣讲活动5次,并向宜川战役烈士纪念馆、新村、图书馆及县属五所学校捐赠书籍200余册,充分发挥了双向宣讲效应。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1.存在问题(1)新馆建成后还需再增加人员编制,以满足各科室人员配备。(2)经费不足依然是造成工作受阻的主要原因。2.整改措施(1)加大档案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培训、宣讲等形式多样的宣传,增强全民档案意识。(2)开源节流,多方筹措资金,使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