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延安市>
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
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
发布时间:
2023-04-24 11:26
单位名称
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研究微生物学理论,促进科技发展。微生物发酵、食用、药具真菌培养研究;食品、调味品试制;先进技术引进、推广。
住所
延安市宝塔区西沟696号
法定代表人
汪飞
开办资金
6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延安市科学技术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43万元
-18.55万元
网上名称
延安市微生物研究所.公益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延安市科技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一)开展食用菌栽培及产业化培育依托与延安大学共建的实验室对延安地区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原材料的收集与加工、菌种的引进与推广、菌棒的制备与管理、栽培技术的优化与提高、菌渣的综合利用、食用菌食品的初深加工、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等食用菌产业链进行了重点帮扶与指导20余次。继续在延安山牛生态园等地开展林下灵芝栽培示范推广,同时对陕西和丰阳光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延安嘉康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延安菌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延安市宝塔区山牛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宝塔区南泥湾食用菌示范基地等进行生产基地建设指导、规范了生产的各个环节。1.持续推动羊肚菌产业发展。为了持续推动羊肚菌产业在我市的发展,我单位依托羊肚菌产业联盟,坚持分工负责、因地制宜、长远发展的原则,针对各县区的产业发展现状,采取“公司+农户”的运作模式,推动羊肚菌产业发展。2022年,宝塔区、安塞区、延长县和黄龙县共种植300多亩,同时还开展了林下仿野生种植和果树下种植等多种种植模式,探索适宜我市发展的种植模式。2.加大灵芝人工栽培和综合利用研究力度。针对我市灵芝栽培规模小、缺乏采后的规范管理、延安灵芝药用活性成分缺少研发的现状问题,我们对延安灵芝进行采后加工的系统规划与设计,从灵芝盆景、灵芝切片,保健食品开发等方面开展研究,同时对我市特有生境条件下的药用活性成分,从抗癌、抗肿瘤、抗衰老、杀菌等角度研究其药用功效,形成延安灵芝采后加工成熟产业链并进行示范推广。(二)对食用菌企业开展品牌及科研能力提升指导继续打造延安企业的品牌(如南泥湾香菇、小石崖猴头、等),协助企业对成熟而且创新性的技术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对产品的销售策略及营销手段进行指导,为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创立和新产品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加强与公司在食用菌栽培原料开发与应用、栽培技术推广、林下栽培食用菌等方面的科研合作,从而提升了公司的研发能力以及科研合作实力。(三)开展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情况根据延安地区食用菌栽培现状及栽培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引进及筛选的45个平菇菌种、15个灵芝菌种、7个滑子菇菌种、6个羊肚菌菌种开展了栽培试验研究,同时立足陕北特色食药用菌资源及人工栽培现状,开展了食药用菌资源调查、人工驯化(粗柄白马鞍菌、滑子菇、灵芝等)、栽培原料开发、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产品加工等系统研究,力争形成系列适合陕北地区食药用菌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模式,2022年度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海鲜菇工厂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理论学习和实际工作结合不够紧密。特别是党史教育对与业务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没有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有效结合,指导业务工作的开展。二是工作的创新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业务工作创新性不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足,没有发挥科技部门的创新引领作用。三、2023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计划1.结合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的《延安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找准切入点,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和服务。2.服务企业发展,利用单位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推动我市畜牧、有机肥等产业发展。3.依托合作共建实验室,开展食药用菌新品种引进试验研究。4.做好现有省、市项目的结题工作,按相关部门要求,及时递交验收材料,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5.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培养现有人才,另一方面积极与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点对点的合作。6.完成好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交办的其它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