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4 09:58
单位名称 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边界勘定提供服务。勘定管理本行政区域界线,调解边界争议。
住所 志丹县残联大楼
法定代表人 赵继政
开办资金 5.8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民政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3万元 0.2万元
网上名称 公益志丹县区划地名和社区建设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我中心在县民政局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年初的工作计划,开展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行政区划和地名命名等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了地名标志维护维修工作。地名标志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志,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公共设施,需要长期进行检查维修,我中心经常性组织干部职工对城区地名标志进行了维护维修工作。将城区拆迁区域的地名标志进行了迁移,有志丹陵附近的福乐巷、水源巷,信合大厦对面的西马岔巷、杨树巷;维护清洗了单杆式街路巷牌和灯箱式街路巷牌,干部职工细心清理每一张小广告、站在梯子上调整牌头方向和位置、擦洗每一寸污迹,确保了标志牌的实用性和美观性,为我县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加分。修改完善地名数据库信息。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和工作要求,我中心就信息库存在的地名名称或拼写不正确、来历含义沿革不规范、地名类别不准确、行政区划变更信息更新不及时等突出问题,集中进行审校更新,同时,组织人员下乡调查地名属性信息不清的地名词条信息,充分吸收近年来变动的信息,实现信息库数据质量明显提升,为社会各界提供了更为专业、优质的标准地名信息服务,共计修改完善地名词条3197条。深入开展《地名管理条例》学习宣传活动。《条例》于2021年9月1日国务院第147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是我县地名命名、更名、使用、文化保护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的主要依据法律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学习及宣传《条例》,提高干部职工专业素质,我中心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条例内容,通过集体学习、自学、共同交流讨论、撰写心得体会等多种方式开展了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力求条例内容铭记于心,用时得心应手。同时,在县城及各镇人员密集处设置了宣传点,向群众发放宣传彩页,讲解地名管理知识,为新《地名管理条例》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环境。力求让更多群众了解地名、关心地名,参与地名文化保护,为推动我县地名管理工作有序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展了保安新村街路巷命名工作。保安新村建成后,辖区内的地名尚未命名,为了规范该区域城区道路等地名标志,方便群众生活,使新设置的地名体现城市文明内涵,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更好地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我中心组织对保安新村区域街、路、巷、桥进行统一命名。对原有合乎民意又适用的地名,基本不作变更,确需更名和新增的,我们积极主动走访百姓,调查研究,照顾习惯,符合规定,在充分征求保安街道办事处、桥北社区及辖区居民意见的基础上,经县民政局会议组织有关专家反复论证提出正式命名意见,现共计新命名地名8处,路6条、巷1条、桥1座。现已报请县人民政府审定,并予以公告。开展了行政区划图更新工作。我县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现有的行政区划图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为了方便群众生活生产,我中心开展了行政区划图更新工作,组织人员到各镇调查情况,核对现有地名数据,修改更新图上地名信息;同时,与各毗邻市县联系对接边界地区地名信息变化情况,确保图上地名信息准确无误。核对工作现已完成,下一步我们将报请上级领导及有关业务部门,经各方确认通过后开展印制工作。继续深入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为了维护我县边界地区群众生活的稳定局面,我们经常性组织人员深入边界地区,开展平安边界建设工作,检查边界区域的地貌、地物及界线标志物,发现有毁坏的及时进行修补,走访附近群众,提前掌握群众所思所想,将潜在的行政区域界线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现有纠纷问题,及时组织人员进行调解处理,耐心地为群众解释原由,决不以“图”压制群众,今年以来,共调处永宁甘泉界线、康家沟李家湾界线纠纷,在调处过程中工作人员温和有礼,耐心细致,这样的工作态度为平安边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不断组织人员认真学习识别和绘制地形图的技术水平,通过网络、书籍、互相交流等多种渠道学习并加以实践应用。以便在出现纠纷时及时、快速予以处理。七、围绕党建工作,开展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一是灵活形式,运用各种载体加强学习。我支部根据学习计划、安排,通过采取集体学习、讲党课、自学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上级相关文件、会议及其精神讲话,共计撰写心得体会,摘抄学习笔记,同时运用延安党建云平台、问题墙,回音壁等载体,不断推进学习教育长效化、常态化建设;二是丰富形式,组织开展各项活动。利用固定活动日和假期,走访贫困户,为他们打扫卫生、晾晒被褥、谈心解闷,并为他们送去了米面等生活用品为主,在社区开展献爱心活动,为社区贫困人员捐衣捐物。三是不断开展创新性党支部建设。动员党员干部鼓足干劲,积极宣传地名文化保护、地名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维护城镇街路巷标志牌,鼓励党员干部在我县地名管理及行政区划工作中发挥带头示范作用,使我单位上下形成一股劲,全力完成各项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