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农业技术、器械、新肥料、新农药示范和推广。 | |
住所 | 富平县杜村东街2号 | |
法定代表人 | 田家强 | |
开办资金 | 332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富平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16.93万元 | 68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6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2年业务开展情况(一)小麦“一喷三防”项目实施成效显著。2022年以“一喷三防”项目实施区域16个镇(办),实施面积80万亩次,项目实施成效显著。一是提高了社会认知度。4月19日召开富平县小麦“一喷三防”防控现场会,推动了全县小麦“一喷三防”防控工作的全面开展;二是提升了病虫防治积极性。通过广泛宣传,全力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扩大防治面积,全县以小麦条锈病为主的一喷三防防治面积达86万亩次。三是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项目区小麦虫害防效96%,小麦条锈病防效达95%,其它病虫防效96%以上。为提升全县夏粮生产水平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持续推进优质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35个家庭农场实施示范区12000亩,玉米平均亩产610.2公斤,已全面完成玉米茬建设任务。(三)组织开展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2022年全县各类粮食作物病虫草害总体呈中等发生,累计发生面积263万亩次。农技中心抢抓关键时期,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农作物病虫防治工作。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培训。累计组织召开技术培训会50多场次,培训群众9千余人,发放技术资料3万份,制作电视节目9期,提高全县农作物病虫防治水平。二是科学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确保防治工作成效。根据全县2022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制定了2022年农作物重大病害防治工作方案,组织编写了小麦条锈病防控、小麦地下害虫、小麦苗期病害、小麦赤霉病、玉米草地贪夜蛾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15套,为防治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三是建立标准化防治示范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了促进防控工作全面开展,扩大应急专业化防治面积,建立重大病虫防控示范区12个,示范面积8万亩,带动群防群治,保障了全县防控工作全面完成。(四)全面开展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一是疫情防控。为了阻截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与蔓延,按照“一堵二控三测”的防控策略,完成了苹果蠹蛾、菜豆象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工作。全县普查面积20万亩次,普查作物10余种,填写疫情普查表200余份,开展了以苹果蠹蛾为重点的疫情防控工作。共设置苹果蠹蛾系统监测点36个,悬挂诱捕器962个,固定专人定期调查,杜绝疫情的传入蔓延。二是做好果汁厂疫情值班工作。我中心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做好果汁厂监管工作。三是按照时间节点完成我县外来物种的普查工作。(五)农技体系特聘计划顺利实施。按照《富平县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特聘农技员结合专业优势和特长,开展各项技术培训228场次,培训农户2969人次,开展入户指导163次,指导农户815户,印发技术明白纸11254份。(六)完成试验示范工作。一是在流曲镇综合示范园实施试验示范11个,经省市专家实产验收,平均亩产768.48公斤,刷新了2021年吨半田高产764.46公斤/亩记录;玉米试验示范5个,分别是品种展示示范、增密度提单产示范、“5335”技术模式示范、玉米新品种对比试验、玉米不同品种密度配置试验、玉米吨半田示范。二是设置番茄基质栽培简约栽培试验一个,引进番茄新品种航粉高糖;推广菜用甘薯设施栽培技术;推广羊肚菌温室、大棚、林下三种种植模式,面积由5亩扩大到70亩。三是在张桥设置小麦玉米试验各1个,城关街道办新庄村小麦玉米各1个,薛镇下沟村旱地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1个。按照测土配方施肥采样、试验工作规范要求,做好苗情调查、产量预测、观察记载等管理工作。四是为了促进旱作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发挥技术集成展示作用,带动化肥减量控害增效技术大面积应用,以培肥地力,提升耕地质量,在张桥建立旱作农业提质增效技术推广示范区200亩。五是在流曲进行小麦田芦苇治理试验一个。六是在六个家庭农场设置喷灌示范田,取得了粮食高产。(七)扎实推进沼气设施安全隐患排查工作。按照省市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农技中心组织召开全县沼气安全隐患排查推进会,并督促各镇(办)认真落实,并进行排查。组织人员深入项目村进村入户开展沼气安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列出清单,明确责任人,制定整改措施,及时整改,并组织村组长及用户召开沼气安全生产管理培训会5场次;发放资料800余份;签订安全使用承诺书500余份;处理信息员应用小程序上传信息不规范50多处。通过检查和宣传,进一步提升沼气用户的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八)重视信息上报,提高科技传导能力。1、农情信息:一是完成了农业“三情”调查80余次,印发资料5000余份,并及时将信息上报上级业务部门;二是完成了省农技总站粮油作物小麦苗情调查及田间管理意见、夏粮形势分析、夏收夏播技术指导意见、秋粮形势分析,秋粮形势分析,秋收秋播技术指导意见共8期报送市县。夏收夏播及秋收秋播进度80期;三是完成蔬菜预警监测系统信息上报。季报蔬菜面积和产量3次,月报在田蔬菜的面积和产量12次,周报蔬菜面积和产量48次,全县蔬菜生产情况调度表12次。2、宣传信息:全年累计在《渭南农技信息网》、《干柿业,发羊财》等网站发布农业宣传信息58条,农业科普技术信息18条,视频制作20余条,在县电视台《新闻》及《乡村季风》栏目做农技推广专题节目10期。3、技术指导:积极按照乡村振兴产业技术培训安排要求,结合农事季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会及技术指导55场次,指导大田生产200余万亩次,发放技术资料4万余份,培训农民0.75万人次,极大提升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素质。二、取得社会和经济效益。一是小麦“一喷三防”示范区病虫害防治效果达95%,病虫危害损失率小于2%,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保障粮食生产安全。二是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实现粮食作物化肥用量比常规施肥减少5-10%,经济作物减少10-30%,进一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降低农民用肥成本。三是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建设项目较全县粮食主产区单产平均增产100公斤以上,示范区通过综合配套栽培新技术应用,带动全县节本增效5%以上。通过项目的实施,直接带动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通过技术培训,增强了农民科技种粮意识,提升农民的科学技术水平,培育一批新型农民队伍,为富平协调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三、存在问题:2022年,在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的同心协力、拼搏奋斗下,确保了中心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成绩可喜。但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一是欠缺学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只注重基本的业务知识,对有深度和难度的知识涉猎较少。二是缺乏创新精神,在解决难题上习惯用“老办法”,接触新事物上,存在“守摊子”的思想,敢试敢闯,求新求变的意识不够强。四、整改措施:一是我们将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组织开展“怀德夜校”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同时进行知识测试;二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干部职工的专业素养、眼界和思维方式;三是着重培育一批技术骨干,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他们成为农业技术服务领域的中坚力量。五、2023年工作计划2023年我们将以乡村振兴为契机,借机发力,乘势而上,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深入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应用和服务工作。继续抓紧抓好抓实常规性、基础性、业务性工作,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好相关的技术指导、服务和信息平台的上报工作工作。完成试验示范田的品种对比、药剂试验、病虫试验等工作。完成中心项目的建设任务。做好苹果蠹蛾监测防控及果蔬病虫监测预警及信息传递工作。做好小麦条锈病、茎基腐、草地贪夜蛾、玉米粘虫等重大病虫防治,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富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3年1月30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2年度无奖惩情况2、2022年度没有涉及诉讼事项3、2022年度无投诉事项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