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专科学历技术应用人才,促进科技文化发展。主要开展小学教育、英语教育、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体育教育、畜牧兽医、园林等专业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继续教育等。 | |
住所 | 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统一路 | |
法定代表人 | 杨卫军 | |
开办资金 | 70285.7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咸阳市人民政府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0033.25万元 | 94741.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咸阳职院.公益 | 从业人数 8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业务情况(一)思政工作一体贯通,立德树人彰显特色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立项陕西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研究课题3项,3名教师获陕西高校“思政课”大练兵教学标兵。大力推行劳动实践教育,培养工匠标兵、技能标兵40名,荣获国省大学生自强之星2名,学院获评第二批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倾心做好资助育人,全年发放各类奖助学金2876万多元。学院团委荣获省“五四红旗团委”称号,2个团总支、3个团支部获评省级标杆院系和样板支部创建培育单位。学院获全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1个团队入选全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做优校园文化品牌,举办“我们的节日”“同心战疫我在岗”等活动100余场次。学院荣获全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入选省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二)双高建设聚力攻坚,内涵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学习贯彻《职业教育法》,聚力推进“双高”建设攻坚年。全年召开“双高”建设推进会3次,刊发“双高”简报8期,出版典型案例集1部。扎实开展国家“双高”中期绩效评价,培植典型案例29个,凝练标志性成果11项。完成“双高”年度建设任务450余项,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任务44项,凝炼形成典型案例61个。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全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68个,联办本科教学点1个。3门课程入选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取得历史性突破,7门课程入选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在线精品课,认定省级在线精品课6门。2部教材分获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优秀教材特等奖、一等奖。成功承办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学前教育”“英语写作”“信息安全管理与评估”等4个省级赛项。学生获省级技能大赛奖78项、全国技能大赛奖9项;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国际铜牌1项,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省奖项13项。国家“双高”中期绩效评价结果等级为优,入选省级“双高计划”建设单位,5个专业群获批省级高水平专业群。(三)人才队伍持续优化,师资力量不断充实坚持“引育留用”并举,全年引培博士7人,柔性引进技能大师、劳模各1人。培养二级教授1人,评审教授、副教授26人。9名教师高聘为院内三级教授、四级教授和副教授,认定“双师型”教师105名。严格落实“三项机制”实施细则,交流副处级干部6名、任免5名,调整科级干部6名,干部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评选教坛新秀19名、骨干教师15名、教学名师4名;评选最美教师18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辅导员(班主任)60名。2名教师获评陕西高校“优秀辅导员”,1名教师被授予“省技术能手”称号,2名教师获省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1名教师入选省级青年讲师团,1名教师文学作品入选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2名教师获评市级突出贡献专家。学院在咸阳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上交流经验。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举办师德师风建设月,组织377名教师参加专题网络培训,对全院1062名教职工进行师德师风考核。教师入选省“特支计划”人才1人;获评省教学名师2人,省师德标兵1人。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现国赛一等奖“三连冠”。(四)教学科研纵深发展,“三教”改革深化落实建立健全教改项目国、省、校三级培育机制,全年申报国省级教学改革课题98项,立项课题45项;结题验收各类课题234项。立项陕西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8个,其中重点攻关和重点项目4项。1名教师入选全民终身学习专家库,2名教师分获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赛一等奖、三等奖。设立秦创原项目合作办公室,承接市“揭榜挂帅”项目,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2项,4项科技成果实现技术转让,在秦创原落地。3项成果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校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入选秦创原高校科技成果精品项目。全年签订横向项目18项,合同金额134.5万元,超过“十三五”时期总额。立项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13项,获国家授权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5项课题立项省科技创新驱动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到账经费65万元。教师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高校科学技术奖2项。(五)招生就业再创佳绩,“双创”教育成果丰硕2022年学院计划招收学生6600人,实际录取6600人,计划完成率100%。单招考试网上申报23151人,确认9102人,考试7740人,录取5523人,注册4852人,各项数据位居全省前列,再创历史新高。高考统招文理科录取分数线分居全省第一、第二。与14个职中联合开办“3+2”五年制高职,共招生879人。全年单招、普招、“3+2”五年制共报到7300人,全日制学生稳定在20000多人。大力实施优质就业工程,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访问单位128家,提供就业岗位6500多个。2022届高职毕业生7303名,已就业6873名,毕业去向落实率94.11%。213名学生应征入伍,2172名学生通过“专升本”考试,63名学生获陕西高校“优秀毕业生”等称号。学院就业工作在全省“雨露计划+就业”专题会上交流经验。深化“双创”教育,学生获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5项、银奖8项、铜奖3项;获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2项、铜奖4项;学院获优秀组织单位。(六)多元合作亮点纷呈,服务地方成效显著积极融入咸阳市全国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北京百度智行、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28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新增建筑测量类、医学康养类、师范劳动技能类等合作企业50余家。开展双元育人合作,新设亚德客、中日国际护理等订单班12个,与蔚来智能电动汽车公司共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1个。认真履行社会服务职能,获批省市级培训基地3个,开发培训项目16个,培训21000多人次。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普通话测试6500多人次。1部教材入选人社部技工教育规划教材。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学院荣获市“驻村帮扶优秀单位”。加强国际合作,揭牌成立咸阳职院中坦云智学院和中坦秦岭工坊,成功立项教育部中德先进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学院获“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立项建设单位,连续5年荣获全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被授予“咸阳市产教融合示范高校”。积极推进学院二期工程建设,电子信息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机电教学大楼、附属幼儿园项目相继封顶。扎实推进机电大楼智慧教学环境、咸职大数据中心建设,建成智慧教室179间。持续推进医学机能学实验虚拟仿真、软件测试与开发等8个实验实训室项目建设。取得的社会或经济效益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全院师生员工,以“双高”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不断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存在问题学院在省级示范、创发计划、“双高”建设中投资较大,加之正在进行二期建设、剩余土地征用,财务负担较重。学院组建时间较短,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够优化,办学底蕴不足,“双高”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整改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完善以“一章八制”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尽快编印新版制度汇编。要提升管理能力,大力实施“管理能力提升年”活动。要强化激励导向,修订学院各类奖励制度,完善教师职称评审办法,构建形成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加强开源节流,落实刚性预算,全力保收入、保运转、保双高、保结余。全院教职工要按照学院党委全委会的统一安排,对照学院《方案》和2023年“双高计划”任务分解表,抓紧时间、尽锐出战、聚力收官,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学院将聚力收官抓好“双高”建设,聚焦中心抓好内涵建设,引育并举抓好队伍建设,接续发力抓好招生就业,务实稳妥抓好二期建设,创新机制抓好产教融合,注重成效抓好社会服务,多措并举抓好综合治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