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周至县>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1 11:30
单位名称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推广种植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组织、协调、督促中心所属四站一校工作;编制全县农业技术推广计划;指导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管理。
住所
周至县二曲街道农商街10号
法定代表人
商卫东
开办资金
237.2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05.92万元
192.2万元
网上名称
周至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2022年我们在县农业农村局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根据单位章程,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无违法、违纪和违反单位章程的现象。一是积极开展粮食主产区县绿色示范区建设项目。2021-2022年度根据省市业务部门工作安排和部署,按照全市“优品种、精播种、增有机、搞节水、灯杀虫”总的技术指导意见,我们精心组装适用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在项目示范区大力推广小麦良种、宽幅沟播、配方施肥、以密补晚、促弱转壮、一喷三防以及玉米增密度提单产配套技术,全年累计开展技术指导50余次,技术培训5场次,培训群众300余人次,为实现粮食高质高产目标提供了有效地技术途径和保障。二是百亩示范园冬小麦种植中一片约5亩的田块连续4年发生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导致小麦返青,起身较晚,分蘖较低,降低了小麦产量。2021-2022年度在该地块开展了施用EM菌防治冬小麦病毒病的试验。通过施EM菌肥,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繁殖,降低病原微生物基数,疏松土壤,调节土壤酸碱度,修复土壤生态,有效提高肥效,同时可以增强作物抗旱、抗病、抗逆性。经试验,与去年未施用EM菌相比,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易发生田块在施用EM菌后小麦抗性明显增强,充分改善了发病植株叶片发黄、矮缩等症状,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经区县交叉测产,2个核心示范区小麦亩产量为527.6kg、519.8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115kg、107.2kg,增幅27.8%、25.9%;2个百亩示范园小麦亩产量为620.8kg、605.8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208.2kg、193.2kg,增幅50.5%、46.8%。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经区县交叉测产,2个核心示范区玉米亩产量为603.4kg、603.9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242.2kg、242.7kg,增幅67.1%、67.2%;2个百亩示范园玉米亩产量为655.1kg、652.5kg,较全县平均产量亩增产293.9kg、291.3kg,增幅81.4%、80.6%。存在问题。市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群众种粮积极性不高,主推技术应用不到位,防灾减灾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下半年项目区玉米产量普遍受到旱情影响;班子成员在工作中存在业务知识掌握的不深不全,工作循规蹈矩,方法不新,措施不力以及创先争优意识不强等情况。改进措施。一是大力宣传粮食安全重要性,建立对种粮群众的物质激励机制,引导返乡大学生、进城务工青年积极参与到粮食生产中来;二是努力提高先进实用技术培训、使用到位率;三是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力度,提升抗旱减灾能力;四是集成示范推广一控、两减、三节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引领粮食产业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提升我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下一步工作打算。全力做好2022-2023年度市级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快推进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通过技术创新和示范带动广济、四屯两个示范区和周边两万亩粮食均衡增产。2.认真抓好2023年度猕猴桃园套种试验项目的实施,通过试点探索为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积累和保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西安市小麦绿色高质高效创建活动优秀示范区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