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3-04-20 16:39
单位名称 汉中市地方志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编修《汉中地方志》和《汉中年鉴》;负责《陕西年鉴》(汉中部分)的组稿、送审;负责各《县(区)志》的复审和市级部门志、专业志的终审。
住所 汉台区民主街43号市政府3号楼
法定代表人 马世明
开办资金 37.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49万元 8.28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2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久久为功,扎实做好主责主业。今年以来全市地方志工作高质量推进,全市二轮修志文化成果群以志记盛、精品荟萃,市县两级地方综合年鉴资政辅治、博采众长。高质量完成180万字的《汉中市志(1996~2010)》编纂出版工作,指导11县区全面完成二轮修志刚性任务,形成总计一千余万字的汉中二轮修志文化成果。突出修志为用导向,充分发挥二轮修志文化成果群独特价值,通过撰写书评文章、参与学术论坛、赠阅修志成果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读志用志活动,形成《汉中市第二轮修志经验汇编》,以志书为载体向社会各界全景呈现汉中生态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底蕴,为增强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发挥独特作用。不断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以过硬举措落实“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刚性要求,充实随文配图,规范条目设置,进一步提升年鉴赏读性、资料性,以精品年鉴充分展现市域特色、全景呈现发展成就、持续增强资政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二是守正创新,用好用活地情资源。再版印刷《汉中故事》,编撰出版《汉中记忆》等地情丛书,以明快字节凝聚古城鲜活、温暖、永恒、共同精神血脉;广泛开展古籍保护整理,形成本底厚重的旧志校注成果,以高度历史责任感赓续地方文明;推进村(社区)史馆建设、村(社区)志书编纂事业,指导建成用好洋县马畅镇双庙村村史馆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故居等一批高质量场馆,形成宁强“方志客栈”等一批优质文化站点,广泛开展名镇名村志书编纂出版,累计出版发行《青木川镇志》《白渡社区志》《协税村志》等24部志书,《黎坝镇志》《建国社区志》《原公村志》等27部志书正处于编纂阶段,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自信和智力支撑;扎实开展方志“六进”活动,讲好汉中故事,借助媒体力量,开办“方志汉中”微信公众号,与《汉中日报》联合开办“地情文化专栏”,精品筛选每周发布一期反映汉中悠久历史文化的文章,持续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发布的关于清正廉洁的历史典故引起社会各界良好反响,实现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廉故事资政育人,助力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和清廉汉中建设的积极作用,形成了地方志文化全方位多角度服务社会新局面。三是服务大局,加快地方史挖掘研究。围绕“两汉三遗址历史”研究课题,查证史料、实地探访、组织研讨、学习借鉴,形成了《汉中两汉三遗址历史文化源流》调研报告,以翔实史料厘清了古汉台、拜将坛、饮马池等文物古迹的历史渊源。按照第23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第49次市委常委会会议关于《汉中通史》编撰工作有关要求,推进《汉中通史》编撰工作,在《汉中通史》编撰委员会领导下,在新任主编梁中效教授主持下,截至目前《汉中通史》大纲共确定十章内容,已完成“绪论”部分1万字、“史前汉中”部分6万字、“夏商西周时期的汉中”部分4万字、“春秋战国时期的汉中”部分5万字、“秦汉时期的汉中”部分10万字、“隋唐时期的汉中”部分7万字、“宋元时期的汉中”部分7万字、“民国时期的汉中”部分14万字,目前进度占《汉中通史》(送审稿)计划的63.8%。深度开展两汉三国文化研究工作,皓首穷经、严谨考据,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历史典籍中梳理史料,梳理建置沿革、大事记、人物传略、战争记事等方面内容,形成《两汉三国时期的汉中》课题研究成果,为探寻研究历史规律、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史料基础。按照市政协统一安排,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情况专题调研,实地观看技艺展示、现场聆听传习讲解、亲身参与工艺制作,形成题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持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事业》的调研报告,充分发挥地方志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以方志视野建言献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利用事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是广泛开展名镇名村志书编纂出版,累计出版发行《青木川镇志》《白渡社区志》《协税村志》等24部志书,《黎坝镇志》《建国社区志》《原公村志》等27部志书正处于编纂阶段,促使历史文化之花在基层持续绽放。二是高质量推进《汉中通史》编撰工作,深入挖掘研究、丰富凝结呈现在汉中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壮阔历史,以高度责任感赓续地方历史文脉。三是不断提升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质量,以精品年鉴充分展现市域特色、全景呈现发展成就、持续增强资政作用、不断提升服务能级。四是广泛深入开展读志用志活动,通过撰写书评文章、参与学术论坛、赠阅修志成果等形式,以志书为载体向社会各界全景呈现汉中生态禀赋、产业基础、人文底蕴,为增强城市影响力、竞争力、吸引力发挥独特作用。五是有效发挥地方志职能优势,深入挖掘《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传世典籍中两汉三国这一历史时期内,发生在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出生或活跃于汉中的重要历史人物,整理西汉创建、东汉发展、蜀汉鼎立等历史阶段涉及汉中的史实资料,为推进汉中历史文化研究筑牢史料基底。六是再版印刷《汉中故事》,编撰出版《汉中记忆》等地情丛书,以明快字节凝聚古城鲜活、温暖、永恒、共同精神血脉。推进村(社区)史馆建设,建成洋县马畅镇双庙村村史馆即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故居等一批高质量场馆,形成宁强“方志客栈”等一批优质文化站点,为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提供文化自信和智力支撑。七是在《汉中日报》开辟“地情文化专栏”,以文字普及地情知识。在汉中电视台《天汉访》栏目录制传承弘扬地方志文化专题节目,收视率位列同类节目第一名。精品打造地方志网站、“方志汉中”微信公众号,为历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架设“时代光纤”。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读志用志活动内容还不够丰富。二是由于获取书号时间周期较长,年鉴编纂进度受到影响。三是《汉中通史》各篇章编撰进度不够均衡。四是受资金和人员水平限制,村志编纂进度受到影响。2、改进措施一是扎实做好志书编修。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志用志活动,推动形成领导带头读志用志、部门联动读志用志、社会参与读志用志的良好氛围。二是稳步推进年鉴编纂。不断优化年鉴资政作用,突出编纂特色,全方位、多层次收集资料,持续更新年度关注类目,按照年鉴编纂、出版和印刷要求,制定编纂方案,确保“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刚性任务落实到位。三是高效利用地情资源。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对汉中地情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筑牢“厚文化”城市本底。继续加强对村(社区)志编修和村(社区)史馆建设工作的指导,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是持续深化地方史研究。全力以赴推进《汉中通史》编撰工作,全力争取在2023年底前初步形成《汉中通史》(送审稿),确保质量效率并重。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始终坚持依法修志。要按照《地方志工作条例》中规定的地方志机构工作职责、地方志书质量保障措施等法规要求,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方志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积极开展《地方志工作条例》宣传活动,努力争取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方志工作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修志工作氛围。二是精心筹备三轮修志。做好第三轮志书编修前期调研,围绕地方志书更好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对三轮志书断限、篇目、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谋划,力求从历史与现实相贯通的角度做好志书编修,全面反映地方志的学术价值和资政作用。要适时成立第三轮修志工作领导小组,确保三轮修志组织严密、推动有力,力争在本轮修志工作中高质量完成编修任务。要进一步完善科学合理的资料收(征)集制度,明确专人从年鉴、报刊、档案中逐年收集文字和图照资料,形成资料长编,为开展三轮修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三是稳步推进年鉴编纂。要按照年鉴编纂、出版和印刷要求,制定编纂方案,印发征稿通知,保证“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落实到位。要突出编纂特色,全方位、多层次收集资料,持续更新年度关注类目,收录疫情防控、承办“十四运”、实施“4111”工程、“四个在汉中”等内容,不断优化年鉴资政作用。要进一步提升年鉴编纂质量,在全国、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选中取得好成绩,实现年鉴编纂高质量发展。四是突出特色编撰通史。针对当前《汉中通史》编撰工作推进形势,积极主动应变,争取各方面支持,努力克服编撰队伍不够稳定、编撰水平有限等制约,从强化队伍建设、提高供稿质量、加快编撰进度等方面入手,有的放矢找准破解难题的方法。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立足挖掘两汉三国文化、秦巴民俗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等内容,进一步深入研究通史在推进“绿色循环·汉风古韵”战略、服务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的作用,有力有序推进编撰工作,让世人充分感受到汉中的独特韵味和文化底蕴。五是有效利用地情资源。深入开展《汉南郡志(清·康熙)》史料核实工作,持续加大旧志校注整理力度,切实做好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加强地情文献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持续开展地情文化书籍互赠交流活动,做好口述史征集,为方志理论研究做好服务支撑。按照省地方志办公室统一安排,积极开展中华版本资源征集工作,组织开展第三届“坚定文化自信讲好陕西故事”活动,争取优异成绩,不断完善《纪录小康工程大事记》资料积累,做好重大时代题材志书编纂准备工作。继续加强对村(社区)志编修和村(社区)史馆建设工作的指导,持续提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大专题研究力度,延伸史志文化触角,与汉中日报社等市级媒体开展合作,联合设置“方志文化专栏”栏目,讲述方志文化故事,拓宽地方志资政育人、裨益民生,褒正抑邪、教化风尚的渠道。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2年12月28日,被省地方志办公室表彰为“2022年度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