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执法保障。开展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执法;全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执法;辖区内复杂案件的查处;受理生态环境保护污染方面的投诉举报;生态环境网格化管理;稽查指导各县执法业务。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车小林 | |
开办资金 | 23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89万元 | 71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主要工作情况1.严格规范要求。印发《2022年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计划》、《渭南市生态环境执法稽查工作方案》等,修订完善执法稽查工作制度,对临渭、华州、蒲城、澄城等四个县区进行了执法稽查检查。组织开展新配发制服队列训练,印发《关于严格执法服装配发和规范着装的通知》,开展执法人员着装行为稽查,促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2.推进网格化建设。贯彻落实《渭南市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实施办法》,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市县两级管理人员通过微信群、培训会、推进会等形式对下级网格化监管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及时督促排查热点网格微站报警情况。3.加强“双随机”监管。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完善“一单两库”,合理制定年度抽查计划,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双随机、一公开”工作的实施方案》,建立“双随机”检查台账,及时督促各检查组按时完成检查任务并公示检查结果。4.扎实开展专项检查。根据中省部署和市局安排,先后组织开展了加油站和储油库、城镇污水处理厂、挥发性有机物、工业炉窑深度治理、北洛河入河排污口、夏秋季秸秆禁烧、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碳排放机构、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自动在线和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秦岭桥山联合执法、重型燃气车整治等专项检查巡查,组织对中省督办问题及时反馈并组织开展现场核查督办。5.积极开展联合执法。以渭南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名义印发《关于开展秦岭暨桥山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的通知》,5月初组织10余个市级部门召开秦岭暨桥山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工作部署会。5月至6月期间,开展第一轮次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联合执法检查,共发现生态环境问题8个,督促相关市区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及时限。10月份开始开展第二轮秦岭联合执法检查,对各县市区本年度联合执法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市级通报问题进行进一步现场核查。6.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犯罪。制定印发《渭南市深入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行动方案》,会同市检察院、市公安局联合印发《关于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的通告》,共发放500余份,鼓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提供环境违法犯罪线索。先后组织开展了全市危险废物及自动监控设施专项执法检查和异地交叉执法检查。开展2022年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对部交办的22个疑似问题核实整改进行督办,已经全部整改公示完成。进一步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执法监管,对辖区内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全面排查,发现辐射安全隐患企业11家,发现问题22个,已全部整改到位。7.持续抓好投诉举报工作。落实值班值守规定,及时办理各项环境污染投诉案件。2022年,全市共受理、转办、查处全国生态环境信访投诉举报管理平台、市政府12345快速反应工作平台以及上级转办、群众来电来信来访等各类投诉案件1028起,均做到转办及时,督办有力,查处到位,回复规范。8.认真做好监督帮扶工作。11月7日至12月17日,我市抽掉全市40名执法业务骨干组成帮扶组,由副支队长任组长,进驻铜川市开展了4轮次为期40天的秋冬季大气治理攻坚行动异地交叉执法监督帮扶工作。各帮扶组成员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认真开展现场执法检查,共检查工业源(点位)135家,发现问题187个,较好完成任务。9.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监管。进一步规范排污许可证后监管,印发持证企业未按时上报年度执行报告情况的通报,要求限期上报执行报告,截止目前,执行报告已全部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填报上传。4月至5月,按照各分局自查、市支队抽查的分工安排,开展全市排污许可证后监管清单式专项执法检查。按照省厅交叉执法安排,5月份,由副支队长带队,从全市抽调48名执法监测人员,成立12个现场检查组,扎实开展对西安市160家持证企业的交叉检查,发现问题611个,在全省位居前列。10、积极进取,提升执法监管水平。5月份,召开全市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会,对2022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进行动员安排部署。联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妇联印发《2022年渭南市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认真做好案卷评查、典型案例上报、监督帮扶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配发烟气/尘自动监测设备,组织培训一线执法人员共计126名。充分发挥无人机监管手段运用,开展黄河干流入河排污口、卤阳湖至渭河入口东西排碱渠排污口、黄河干支流10公里范围固体废物等遥感检查,飞行面积300余平方公里。积极组织参加省厅大练兵网络知识答题和现场比武,在网络知识答题和现场知识竞赛中我市分别获得团体三等奖。二、社会效益情况1、组织人员对相关县市区预警网格进行现场巡查,全市各级网格监管人员共登录75万余次,完成监管巡查任务47万余次。全市网格化环境监管督促较好。2、全市全年共随机摇号抽查污染源单位1439家,现场要求整改和督办环境问题共422个,“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效能明显提升。3、2022年,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13399人次,检查企业4996家次,各项检查安排依法遵规、认真扎实,取得较好效果。4、高度重视群众污染投诉有奖举报工作,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氛围,有效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5、2022年,我市共参与生态环境部夏季远程监督帮扶7轮次,核查企业162家,其中部推送问题线索企业94家,自查企业68家,发现问题283个,已全部整改完成。夏季监督帮扶渭南市在陕西参与地市中位居考核排名第一,有效提升企业环境管理水平。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对标生态环境保护严峻形势和铁军要求,当前执法队伍还存在执法办案规范性不强、现代高科技装备配备不足、信息化手段应用欠缺等问题。2、个别企业和群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对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的开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整改措施:1、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相关政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进行政策宣讲和行为指导等多种方式,增强人民群众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高人民群众关心生产生活环境,主动参与环境建设,依法维护自身环境权益的自觉性,形成人人重视环境,人人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2、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的政治素养,加强对环境法律法规的学习,定期开展培训,实现知识与执行力的统一。加大对执法队伍的资金投入,及时更新和完善环境执法设备,确保其拥有先进的设备和仪器,推进执法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执法队伍的快速反应能力,保证执法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科学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提升监管水平。按照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要求,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铁军的主力军作用。创新执法模式开展特色练兵,想方设法综合运用热点网格、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化手段发现问题,助力精准执法。严把调查取证、程序规则、法律适用等行政处罚关键环节,提升行政处罚案卷质量,提高执法办案能力水平。2、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秉公执法,严肃查处群众反映强烈、环境污染问题突出、媒体高度关注和领导批示指示的环境违法案件,紧盯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充分发挥先进技术手段,增强鉴别力,查找环境违法线索,重拳出击,争取在大案要案上求突破,提升执法震慑力。将重大建设项目、中省督察帮扶反馈问题、全市生态环境阶段性重点工作纳入“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提升“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执法效能,助推生态环境重点工作全面落实。3、做好宣传引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要求,充分利用展板、横幅、传单、网络新媒体等渠道,加大对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升企业和群众环保意识,切实防范环境安全风险。聚焦突出问题,坚决纠正执法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一切不正之风。进一步规范执法人员着装,增强生态环境执法干部队伍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力争在2023年取得更好地执法工作成效。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为“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先进单位;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