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发布时间: 2023-04-20 16:15
单位名称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建设绩效财政,服务经开发展。业务范围:做好全区各项财政收支及税收政策,预决算编制、国库管理、政府采购、住房公积金、国有资产管理、会计管理等相关工作。
住所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大道3号
法定代表人 司攀科
开办资金 72.51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11万元 18.1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规范使用证书。一、工作开展情况全区财政工作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区决策部署,以全市“财政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为抓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全力支持区党工委、管委会决策部署;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硬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财政支出的精准性、有效性;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全力保持财政平稳运行,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持续抓好组织收入。一是加强与税务部门沟通,精准分析研判减税降费政策对收支平衡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具体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二是强化税费保障工作力度,持续做好纳税企业月报制,对重点行业、税源实行动态监控,同时,提前做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数据测算、收入及库款保障情况预测,强化退税资金保障,提高退税时效。三是及时转发涉税政策文件,多途径、多形式,加大减税降费政策宣传,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工作,切实掌握企业各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减税降费政策应享尽享、应退尽退。四是坚持依法依规征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收费目录清单公开制度,规范陕西省非税收入收缴平台应用及财政票据管理,加强涉企收费督查力度,坚决杜绝各类违规涉企收费,提升征管规范性和透明度。2022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485万元,增值税留抵退税2944万元。(二)大力争取上级资金。一是紧盯国家支持重点领域,认真研究政策要求,精准把握政策方向,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用好用活各类政策,大力争取上级资金。二是加强与上级的互动、部门的互通,形成工作合力,加大项目申报力度,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盘子。三是按照项目申报工作要求,逐条审核项目各类要素,积极督促部门尽快完善项目资料,不断提高项目申报质量。(三)全力保障各类民生。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市政府过“紧日子”的工作要求,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有效盘活存量资金,严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等措施,统筹各类财力,优先保障“三保”支出需求。二是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实行“三保”预算执行月报制,加强对“三保”支出、库款水平等情况的监控。三是统一发放渠道。将“三保”支出中涉及辖区居民的各类补贴补助资金,全部通过“一卡通”系统发放,涉及差旅费资金,纳入“公务卡”进行管理。(四)积极防范化解风险。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政府债务管理政策要求,建立债务明细台账,实行月报制,强化数据的分析应用,不断规范政府性债务管理。二是按照分年度偿还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偿债主体、偿还计划及完成时限,切实做好债务化解工作。(五)深化“一卡通”改革。一是开展“一卡通”系统基础信息重复排查及农户系统信息全面核查工作,完善提高系统数据准确性。二是完善“一卡通”兑付农户信息新增机制,满足正常兑付的基础上,确保系统数据精简,强化“一卡通”兑付提醒督办工作,确保补贴资金及时兑付至群众个人账户。三是建立“一卡通”兑付查询窗口,方便群众查询个人补贴发放情况。统筹兼顾,持续提升财政惠民补贴“一卡通”管理水平。(六)稳步推进财政改革。一是严格按照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要求及省市相关工作要求,以“陕西财政云”为依托,强化项目储备、预算下达、国库集中支付、预算执行监控、会计核算及银行账户等模块应用,规范化管理。二是落实新总预算会计制度,做好新旧总预算会计制度衔接。三是按照中省市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对标上级预算绩效管理各项制度办法,结合区级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区级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有力助推区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四是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执行“先有预算、再进行采购”的预算管理制度,所有政府采购一律通过政府采购综合管理平台,规范政府电子卖场运行,所有政府采购实行意向公开,提升政府采购透明度。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目前存在问题:北区财政的问题,简单说就是“兵不强马不壮,财力弱负担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收支矛盾突出。北区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骨干税源、土地亟待开发,因而可用财力十分紧缺,而北区承担的大量的民生刚性支出,由此造成的问题就是收支矛盾异常突出。二是债务负担沉重。北区设立时间较晚,前期需要大量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再加之许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债务负担沉重,更加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三是业务亟待提升。北区干部普遍年轻,年轻有朝气有活力有闯劲,但是也存在工作方法、工作思路、工作经验欠缺的情况,再加之人员较少,因此,干部的综合素质亟待提升。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制定以下几点改进措施:一是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管好用好政府债券,积极防范债务风险;二是认真贯彻“以收定支”原则,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决兜牢“三保”底线,全力支持“重点项目”;三是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持续推进“四讲”财政文化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树牢一个理念。牢固树立“以政领财、以财辅政”的理念,切实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来执行;树牢政治机关意识,把准财政工作方向,不断强化“财”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善于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入思考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重大问题,将党工委、管委会各项决策部署贯彻到财政工作中,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用好两个抓手。制度层面:全力抓好财政管理绩效提升。目前,全市财政系统正在开展财政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既解决当前财政管理中的短板弱项,又结合了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更新理财观念,增强理财本领,完善理财机制,提升理财绩效,更好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技术层面:全力推进财政预算一体化管理。在上级财政的指导下,贯通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业务全流程,实现了以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为目标,无项目不预算、无预算不支出的顺向控制管理体系,初步形成数字化预算管理新格局。全力推进财政预算一体化管理,完善业务全流程监督管理控制平台,推动财政管理不断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全面提升我区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紧盯三个重点。保稳定,坚决落实“三保”政策。始终把“三保”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的要求,坚持“三保”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优先顺序,坚决兜牢兜实“三保”支出。守底线,坚决防范化解风险。贯彻政府性债务管理各项政策规定,实行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管理,严禁违法违规新增政府债务;严格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计划,盘活各类资金资产,稳妥化解存量债务;加强风险预警和舆情监测,积极排查债务风险隐患,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处置。促发展,坚决转换财政职能。我区下辖183平方公里,21万多人口,现有财力捉襟见肘,民生负担较重,偿债压力巨大。要取长补短、勤学善思,用足用好各类政策,要千方百计、多措并举筹措发展资金,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抓好工作落实,更要“跳出财政看财政”,以更高的要求、更务实的作风、更扎实的工作,实现“小财政”向“大财政”的转换。统筹三项工作。抓收入争资金,不断壮大财力。抓好组织收入,不折不扣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强税源监测分析,增强组织收入工作主动性、预见性,确保应收尽收。同时,紧盯国家政策方向、资金投向,及时掌握动态,准确把握要求,加大各类转移支付和专项债券的争取力度,不断壮大我区财力。严管理防风险,维护财经纪律。要强化预算刚性约束,优化支出结构,加快支出进度,加强直达资金管理,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绩效理念深度融入工作全过程,紧紧围绕“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绩效管理要求,牢牢牵住绩效目标的“牛鼻子”,死死攥住绩效评价这把“金钥匙”,确保资金真正发挥使用效益。定目标抓重点,推动财政改革。按照中、省有关要求,接下来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推进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作为财政部门,要认真学习有关政策,吃透改革精神和具体内容,摸清实际情况,配合做好相关调研、数据测算等工作,强化沟通衔接,争取在改革中为我区赢得主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