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

发布时间: 2023-04-20 15:32
单位名称 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征集、研究、整理、保存重要党史资料;宣传党史经验;指导县(市、区)党史工作;党史遗址保护,纪念场馆建设。
住所 陕西省渭南市朝阳大街21号313室
法定代表人 张留文
开办资金 17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中共渭南市委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86万元 12.0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能够遵国家有关守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2年,在省委党史研究室的精心指导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方党史工作研究,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按照“党史姓党、党史为党”的根本要求,以“两争一创”为目标,踔厉奋发、扎实工作,党史研究项目化、宣传形式多样化、审读审看规范化取得了重大进展,整体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更新的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征研工作实现新突破1.《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渭南历史(第二卷)》(1949-1978)于6月15日收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同意出版的意见;7月6日,市委召开《党史二卷》评审会议,会议同意该书出版;于11月14日与中共党史出版社签订图书出版合同,合同规定该书于12月30日前由中共党史出版社正式出版。2.完成《中国共产党渭南历史大事记》(2006-2021年)编撰工作,目前正在完善之中。这为2023年编写中国共产党渭南历史百年大事记奠定了基础。3.《三秦建设地标(1949-1978)》(渭南卷)已形成,并送省委党史研究室审核,今年5月将出版。完成了《习仲勋与渭南》一书的修改完善并送省上审读。4.完成《关于开展中华版本资源征集工作》实物资料征集任务,共收集到6个县(市、区)书籍资料53本、文件资料5份,上报陕西党史二十年成果资料。5.全市特邀党史研究员队伍正式建立,向各特邀党史研究员颁发了聘书,今年在党史基本著作编纂中,3名特邀党史研究员发挥了积极作用。宣教工作亮点亮点一:由中共渭南市委、渭南市人民政府出品,中共渭南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出品,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广播电视局、中共渭南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的六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东渡!东渡!》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家记忆》栏目精缩至五集,更名为《八路军东渡黄河》,于9月19日至9月23日晚8时在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同时,《东渡!东渡!》于9月19日至9月24日在渭南广播电视台《渭南新闻》节目后首播。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荐2022年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的通知》,该片荣获“优秀国产纪录片”奖项。富平党史研究中心整理120师历史资料的工作场景在《八路军东渡黄河》中出镜;澄城县党研室以配合央视军事频道精心拍摄纪录片等形式,积极宣介“红色澄城”。亮点二:由我室申报的《渭南红色资源研究——以西北野战军在渭南的调研为例》,获得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填补了我室历史空白。8月启动了实地调研史料整理工作,10月成立编写组,完成了写作大纲的编写工作,编写工作进展顺利。12月13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化旅游局、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普查工作的通知》,决定对全市红色资源保护、管理和利用情况进入一次大普查。亮点三:“喜迎党的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主题征文活动质量提升。围绕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这一主题,我们开展了征文活动,共收到理论研究文章36篇,地方党史研究水平不断提高。我室成立了评选组,进行了公平公开的评审,共评出获奖论文28篇,其中一等奖6篇,二等奖10篇,三等奖12篇。亮点四:我市的西北地区马克思主义首播地主题教育展室、八路军一二〇师抗日誓师纪念地、西北野战军第一次党代会旧址3家红色场馆被命名为陕西省党史教育基地。另外,澄城县积极指导建设“无名英雄”王超北旧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布展工作;渭华起义纪念馆陈列大厅开展改陈布展大纲报审工作,布展大纲和设计版式稿于8月下旬报中宣部审批。(三)意识形态工作得到全面加强。年初,我们召开了全市党史研究室主任暨党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会议,专门就意识形态工作作出安排。向全市党史干部发放党史领域意识形态学习资料,认真排查、及时整改党史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隐患,着力抓好网络宣传。在征、编、研、宣全过程,坚持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严把政治关和史实关。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1.在宣讲中,结合渭南实际,进行了共计20余场次宣讲,受众2500余人次左右,反响良好。全年渭南党史网站各县报送信息51条,学习强国报送5条,采用1条;本室撰写信息32条,省上采用信息12条;微信公众号信息发布36条,无一处错误。2.以“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为动力,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使全室党员干部行有规、干有据,努力提升工作标准和质量。年初,把规章制度汇编成书,人手一册,并根据需要及时制定新的制度。7月开始,对各县(市、区)党史研究工作开展调研督查,分别对渭南南部和北部两个片区,通过查资料、看点位、听报告,对党史征编、基本著作编撰、党史宣传教育、意识形态工作进行督查,表彰了全市党史系统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一步鼓舞志气,鼓足干劲。市委办印发《渭南市2022-2025年党史和文献工作规划》。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一是个别同志在工作开展方面,创新方法不多。二是干部队伍严重老化,全市党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极其缺乏。三是因疫情原因,特邀党史研究员作用发挥尚待进一步提高。改进措施:2023年,我室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党史研究项目化、宣教形式多样化、审读审看规范化的工作思路,抓好“三个年”活动,注重做好党史征编研宣工作迈上新台阶,坚持新发展理念,高质量谋划好、落实好我室工作,奋力迈进全省党史系统第一方阵,为把渭南建成为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示范区做出新的贡献。一是坚持一个主线,持续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持续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入开展市委主题实践活动为抓手,在党史征编研宣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创新上求突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坚定不移补短板、强弱项、固底盘、扬优势,坚持不懈求实效、创亮点,努力把本职工作干出特色,干成亮点。二是坚持征编研宣“四位一体”,突出研究为本这一重点。结合我室实际,以“两争一创”为目标,以开展“三个年”活动为抓手,以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渭南历史(第二卷)》(1949-1978)、撰写《渭南红色资源研究》、完成两个纪念活动为重点,全面推进征编研宣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党史研究项目化、宣教形式多样化、审读审看规范化的工作水平。三是持续用力抓作风强党建,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扎实开展“高举旗帜、响应号召、奋进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主题活动,通过抓学习、查问题,严整改,求实效,着力纠正作风方面的问题,不断转变认真干、努力干、拼命干的良好作风,努力改观工作标准和工作质量。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扩大)的工作部署,结合我室实际,以“两争一创”为目标,以出版发行《中国共产党陕西渭南市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三秦建设地标》两本书,撰写好《中国共产党渭南历史大事记》(2006-2021年)和《渭南红色资源研究》两本书,完成渭华起义95周年和习仲勋诞辰110周年两个纪念活动为重点,下大功夫提升党史干部的作风能力,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深入推进党史研究项目化、宣教形式多样化、审读审看规范化进程。结合各县(市、区)党研室工作实际,在建章立制、宣传宣讲、为民服务、自我革命等方面多出硬招实招,积极营造全社会学党史、知党史、用党史热烈氛围,力争实现全省党史系统第一方阵的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对内学习和对外宣讲,举办全市党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班。完成《中国共产党陕西省渭南历史(第二卷)》(1949-1978)的发行与宣传。5月份举办《党史二卷》发行仪式、6月份举行《三秦建设地标(渭南卷)(1949-1978)》发行仪式。组织全市党员干部把《党史二卷》《三秦建设地标(渭南卷)》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教材,深化对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取得辉煌成就、基本经验的认识,不断提高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成果。加大力度开展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整合全市整合文化、旅游等资源,深度挖掘渭南红色资源,编写好《渭南红色资源研究——以西北野战军在渭南的调研为例》一书。做好全市“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做好习仲勋诞辰110周年和渭华起义95周年纪念活动,力争《习仲勋与渭南》一书有重大进展。完成编写《中国共产党渭南历史大事记》(2006-2021年),力争出版。争取播放文献纪录片《挺进关中》。制定党史教育基地管理办法,命名一批市级党史教育基地。(八)抓好机关党的建设及对各县(市、区)党史研究室的指导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东渡!东渡!》荣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第三季度优秀国产纪录片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