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服务群众,促进经开区社会事务发展。开展全区医疗卫生、民政社区、人口计划、司法、残联、民宗、文体旅游、新闻广电等社会事务工作。 | |
住所 | 渭南经开区工业大道3号 | |
法定代表人 | 兰渭鸿 | |
开办资金 | 3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12万元 | 1168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1、文旅融合方面。2022年对标要求,对全区村、社区文化中心进行了全面摸底,各街道办均开通了省文化云、省文旅之声服务账号,截止目前,上传资源共计50余条。统一了文化站及基层文化中心标识牌,重点治理任务完成率超过95%以上,全面提升任务达到95%以上。在各街道、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达10余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同时,为营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对我区1家网吧、3家书店及5个印刷企业,按照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要求,坚持每月深入检查2次,把牢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关。开展“扫黄打非·正道·清风”专项活动,严厉打击非法出版物流入市场,确保出版物市场健康有序。2、社区治理方面。在配合区应疫办做好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前提下,以渭阳社区“微自治”试点打造为契机,推进“四社联动”试点,持续完善“微自治”框架和机制;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制度,完成智慧社区平台建设,并通过行业验收评估,指挥系统运用达70%;积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对2022年新增、更换等网格员最新数据进行更新和备案;完成社区证明事项规范化、印章管理制度制定、社区服务事项信息公示检查,下发督导意见书2份;组织各街道社工站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群体积极参与各类活动;配合市级完成社区2名专职人员报考招录工作;落实社区人员“三岗十八级”待遇。指导辛市街道办完成雅园居北区、教师小区和自强路保障房小区三个高风险区级解封任务;在局机关干部隔离结束后,主动请缨,奔赴一线,完成辛市街道辛市村八组疫情防控任务。3、民生改善方面。不断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开展了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主题的羽毛球及以“健康之城˙越跑经开”为主题的越野比赛。活动涉及全区各企业以及37个行政村,1000余名群众参与,丰富了群众体育生活,有效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热情。同时,全区建成健身步道共计15.2km,自行车骑行道共计15km,具备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开放率达到10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4.24㎡,为群众参与健身锻炼提供体育基础设施,对实施全民健身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竞技体育运动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体育产业在全区发展的步伐。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督导检查、专项排查、下发整改通知,建立台账、逐项销号,不断加强3家养老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养老机构安全稳定;要求养老机构严格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资金发放规定,按时足额兑现供养金,进而抓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面落实幸福院提升改造,并对全区31家幸福院开展了绩效评价,完成10户适老化改造任务;持续推进“党建医养联合体”行动,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签约率100%,不断提高健康养老服务能力,真正发挥助老为老作用。4、高效落实,持续推进项目建设。目前,生物医药(疫苗)和疾控中心两个重点项目都在持续稳定按计划建设中。生物(医药)疫苗项目的研发及中试车间已于2022年9月动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可竣工,生产基地已完成土地招拍挂、疫苗研发及中试和生产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产业化生产基地厂区厂房正在设计、相关基础性资料正在准备。疾控中心项目现已完成主体建设。5、持续发力,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结合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制定印发了《畅通社会救助求助渠道提升基层社会救助能力行动方案》,以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和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截至目前,发放各类救助补助资金1294.37万元。规范了151名特困人员认定和生活自理能力评估制度,稳步提高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坚持逢进必核和动态调整,核对与动态调整工作将长期坚持,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精准施保”。6、多措并举,继续实施残疾人民生工程。2022年,组织开展“关爱听力健康,聆听精彩未来”主题“爱耳日”公益宣传活动,现场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残疾人小药箱700个,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发放各类残疾人补贴和救助金174.29万元,受益群众2356人次。积极为40名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为630名有辅具需求的残疾人适配辅具,26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全区2172名持证残疾人进行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20名有需求残疾人进行了有托养和上门服务,33名有需求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完成2022年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与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调查及数据录入工作,不断提高为残疾人服务能力。7、持续完善,稳步推进司法工作开展。2022年,成立区社区矫正委员会,持续实行社区服刑人员一人一档规范管理。全年,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2起,调处42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38起,成功率9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继续深化法制宣传进乡村、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广泛开展《社区矫正法》、《宪法》、《禁毒法》《法律援助条例》和法律援助相关工作制度的宣传,进一步引导群众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增强了群众自身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8、夯实基础,推进社会事务工作稳步向前。2022年颁发搬迁坟墓和新增的逝者惠民奖补政策,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全区新型城乡殡葬改革惠民奖补办理程序的通知》,明确申请、审核、审批办理程序,申请阳曲街道搬迁坟墓补助57.7708万元,保障惠民殡葬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规范管理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完善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录入和政策保障;完成辖区国家地名信息库数据调查、审核、更新、入库等质量建设行动,不断推进社会事务各项工作稳步向前。9、狠抓落实,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2022年,以推进“我为退役军人办实事”活动为切入点,结合“四清楚”闭环工作和常态化联系服务工作机制,走村入户,深入困难退役军人家庭,仔细询问了解生活状况、讲解疫情防控知识,告知优待证办理等和退役军人切身相关的事项,并对100余名退役军人上门进行年度审查。积极排查摸底确定出6户困难退役军人,与市级6家爱心企业进行结对帮扶。全区1347名退役军人及家庭发放各类补助金1311.54万元。结合春节和“八一”等积极开展常态化走访慰问送温暖和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庆送喜报活动,并带去慰问金及慰问品。争取各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7.9万元,为区内17名符合条件的退役军人及退役军人家属解决生活困难、医疗及就业创业援助,全力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各类文艺表演、惠民演出和体育赛事活动,不断了丰富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扩充社区力量,加强社区治理;培养老年友善医疗卫生机构新建子赵日间照料中心,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引进生物疫苗等项目。不断改善经开区民生发展,进而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了辖区群众的卫生医疗、文化等需求,保障经开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三、存在问题和改进措施存在问题:虽然经过上下不断努力,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上下协调沟通不到位,在工作开展中各街道办、相关部门的配合力度不够,导致工作进度缓慢。二是个别项目建成后运营模式单一、管理粗放、缺乏专业性人员等问题。三是机制机构合并正在进行,部分工作开展中衔接不畅。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上下沟通,积极与各单位协作,完成各项工作;二是增加专业人员,提高服务能力;三是机制机构合并后,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3年,我们将突出抓好社会事业各项重点工作,加强谋划,加速推进,力争在新的阶段实现新突破。1.持续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举办全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文化大拜年、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羽毛球赛、广场舞、越野赛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体育文化事业融合,推动全区体育文化工作再上新台阶。2.不断完善司法工作体系。按照要求加快社区矫正中心建设、“六好司法所”建设。进一步加强对我区社区矫正对象的管控,对安置帮教对象的帮扶,充分利用新系统的优势,实现对特殊人群的信息、轨迹等重要信息的实时掌握。3.持续发力,狠抓民政领域各项工作落实。持续做好“十项重点工作”社区治理和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指标任务的落实。按照时间节点落实好困难群众各项惠民政策,坚持逢进必核和动态调整,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兜尽兜,精准施保”。推进殡葬改革的步伐,按照惠民奖补政策文件,做好殡葬惠民奖补政策的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申报等工作。4.稳步推进残疾人和退役军人服务工作开展。重点落实好残疾人各项优惠政策,为更多有就业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实施好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尤其是改善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居住条件,使残疾人组织向基层村、社区延伸,工作体系更加健全,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新的提高。组织全区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工作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全区退役军人;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和区级配套资金,力争高标准完成我区标杆型、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创建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媒体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力宣传张富清等“最美退役军人”和“全国爱国拥军模范”王友民同志先进事迹。同时,深入挖掘退役军人先进典型,广泛开展“最美退役军人”遴选活动,切实发挥退役军人模范作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