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洛南县> 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

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0 10:27
单位名称 洛南县畜牧兽医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畜牧技术推广;畜产信息统计监测;无公害畜产品建设;饲料质量监测、饲草开发;技能鉴定。
住所 洛南县环城西路34号
法定代表人 田俊民
开办资金 5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洛南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6.36万元 358.0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2年度,能够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开展业务工作情况(一)夯实基础堡垒,全力开展畜牧全产业链建设。按照“绿色引领、质量强基、生态发展”的总体要求,我们以畜牧全产业链建设为抓手,持续提升畜牧业发展水平,提高规模场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个体生产性能,积极推进养殖生产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标准化方向转变。先后在畜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关、景村、古城、石坡、先进等镇办先行,引导扶持建设高标准、现代化、规模化生猪、肉牛养殖场45个;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以生态黑猪、肉牛、肉羊、鸡蛋品质提升为重点,不断增强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以全产业链项目实施为重点,倾力打造畜牧业大县。争取财政支持资金190万元,引进优质种牛526头、购置了30余台牧草收割机械、完成2个智慧牧场建设和2个“名特新优”牛肉商标注册;投资110万元,在7个重点养殖场开展生猪良种引进、品质提升、设施改造、养殖环境改善等。组织技术骨干赴外地开展整县推进项目和肉牛提质增效项目考察学习,提高了项目意识和管理水平。(二)加大饲草种植基地建设,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县域优势,大力推广种草养畜,全年种植紫花苜蓿3000亩,产草2250吨;种植饲料青贮专用玉米3500亩,产量1050吨;收购农作物秸秆及其他草料2000吨,建成高标准青贮氨化窖52座3724立方米,堆贮饲料300万吨,投放牧草收割机、侧草机、粉粹机、揉丝机、打捆机等实用畜牧机械32台套,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三)抓规模养殖,推进畜牧产业全面提质增量。坚持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为核心,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现代设施畜牧业。借助实施畜牧产业发展项目机遇,大力发展规模养殖。2022年全县各类规模养殖场累计达159个(其中生猪53个、肉牛42个、肉羊8个、禽类54个、肉兔2个);新增肉牛养殖9户、生猪养殖23户、蛋鸡养殖7户、肉羊养殖5户,累计新发展养殖户44户。争取肉牛提质增效项目1000万元,在全县符合条件的养殖场中实行“见犊补母”政策,推进肉牛产业发展。(四)加快科技应用步伐,提升产业科技水平。大力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加快畜牧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成了省级生猪种生产企业4家,完善种猪场、扩繁场、人工授精站为支撑的三级良繁体系,引进良种猪624头;建成县级改良中心1个和镇办16个标准化生猪人工授精站16个;建成了县级肉牛改良检测中心和4个改良中心站,引进良种适繁母牛426头、购进优质良种种公牛精液10000支,年改良肉牛2.8万头。引进国内优质湖羊品种550只,购进优质良种肉羊冻精细管600支。生猪、肉牛人工授精分别覆盖全县95%、75%以上镇办,为产业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五)创新发展,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坚持“保供给与保环境并重”原则,严格执法监管,配建治污设施,强化科技支撑,制订防治措施,落实监管责任,出台配套政策,明确治污重点和目标任务。依托畜禽养殖污染整县推进项目,建成沉淀池2950立方米、发酵池(发酵棚)3830立方米、反硝化6000立方米、购置沼液运输车55辆、翻抛机7台;新建100立方纳米膜好氧发酵设备5套、3立方快速发酵一体机组5套;建成有机肥生产加工厂3个;按照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装备补贴17.28万元,占农机具补贴的32%;积极推广沼气处理、堆积发酵、肥水好氧与厌氧存贮发酵、生物菌剂除臭等还田利用技术,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落实,全县畜禽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95%以上。(六)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工作有序推进。畜禽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全面完成,陕南白山羊以其独特的体型外貌、优良的品种性能和优质的生产性能被列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根据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工作安排和保种场标准,投资120万元,建成了占地6700m²的陕南白山羊保种场(陕西伟丰牧业有限公司),目前,保种场羊只存栏已达到350只,其中种公羊50只,养殖设施和粪污资源化利用配套到位,档案登记建立完善,体型外貌、体重、体高、体长、管围、采血、肉品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肉品PH值、眼肌面积、碳水化合物、脂肪厚度等)、影像资料采集等性能测定工作全面完成。从前期各项测定数据来看,陕南白山羊极具保护、开发、生产价值,它将为洛南开发地域特色生态畜牧业提供科学支撑,为助力脱贫成果巩固与乡村振兴工作极具促进作用。二、工作取得成效:通过一年的能力工作,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16.1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以上;畜禽养殖设备配套达95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以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取得很好成效。按照面上强制免疫和规模场“先免后补”政策的落实,全县牲畜免疫密度均达到100%,群体免疫密度和抗体检测合格率均达达到上级要求,牲畜抵御疫病风险能力大大提升,为我县畜牧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组织全县规模养殖场积极开展无疫县创建,优先推荐陕西华阳种猪有限公司进行非洲猪瘟无疫场创建申报,洛南益泰泽福畜牧有限公司进行牛布病无疫场创建申报,经审核,获得了省农业农村厅批复,各项创建工作有序开展。县级动物实验室改造提升工作通过省市级验收。三、存在问题及采取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制约因素较多,如环保、土地、资金、疫病、市场起浮等是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二是县、镇畜牧技术干部严重不足,出现青黄不接现象,畜牧技术推广难度大,工作难以开展;三是畜牧产业链不健全,县域内缺乏畜禽屠宰链条,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效应未能充分显现。四是招商引资工作主体不够明确,观念落后,养殖用地空间规划急需调整。(二)采取措施:一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发布预情预警;积极与环保、国土、财政、扶贫等部门联系,共同促进畜牧产业发展。二是积极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大专院校沟通、联系积极引进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才,解决畜牧技术干部严重不足问题。三是积极谋划畜牧产业项目,引进一批新技术、新产业,争取财政支持。四、2023年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加大畜牧招商引资工作。一是以农业、自然资源、财政、招商、商贸等单位形成联合体,成立招商工作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引进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养殖规模大的畜牧企业来洛投资发展。二是撬动社会资本,鼓励有养殖积极性的社会人士投身畜牧养殖行列,力争年底引进2—3个企业在洛落地办场。三是鼓励现有规模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做大做强做优,为县域畜牧业发展树立典型。(二)积极推进畜禽全产业链建设。一是依托欧标兔业现有产业链,采取招商、租赁等形式,加快推进屠宰场、饲料场投入生产。二是在三要、保安、石坡三地规划建设占地各10亩的小微屠宰企业。三是积极扶持发展养殖、屠宰加工、冷链销售企业建立全产业链经营,推动建设一批符合防疫、卫生、环保等规定要求、质量管理制度健全、工艺布局科学合理的畜禽屠宰企业落地投产。(三)加快饲草饲料基地和相关配套建设。持续推进草畜配套工程。全年新增优质苜蓿种植3000亩,全株玉米种植5000亩,其他饲草1万亩,为草食家畜提供丰富的草料资源。(四)持续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严格落实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编制方案,加快支持改善粪污处理利用设施和装备配套升级。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指导,开展畜禽粪肥还田利用试点,促进种养结合。(五)实行全畜种品种改良。加快地方品种改良步伐,一是采取“引进一批、繁殖一批、扩建一批、新建一批”的办法,不断增强良种生产率和群体数量;二是以夏洛来、西门塔尓、荷斯坦等优良品种对我县黄牛实施改良;三是以肉牛提质增量行动和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为契机,落实“见犊牛补母牛”政策;四是在开展陕南白山羊保种的基础上,以良种湖羊、小尾寒羊、杜波羊等优良品种为主,同时开展冷冻杂交改良。(六)确保畜禽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扎实开展“先免后补”政策,推进动物免疫接种工作。二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建设,对养殖户、经营者进行广泛、细致的宣传,强化消毒灭源,保障动物食品安全。三是强化县级实验室监测作用,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和免疫抗体监测,加快动物实验室的升级改造,提升科学防疫质量。四是认真开展无疫场、无疫村镇创建工作,以陕西华阳良种猪有限公司为引领,率先创建生猪非洲猪瘟无疫场,以福泰泽福养殖公司为引领,率先创建肉牛布病无疫场区,引领带动全县创建畜牧养殖无疫病县建设。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