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技师学院(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职业中专)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培养技术应用人才,提高社会职业道德。〈机械/电器〉技术工人培训,相关技能培训·〈机械/计算机/艺术师范〉中专学历教育,相关职业培训·〈机械/电气工程/财经〉学科高等专科学历教育,相关继续教育、专业培训 |
住所 |
西安市雁塔区昆明路22号 |
法定代表人 |
冯小平 |
开办资金 |
4000万元 |
经济来源 |
非财政补助 |
举办单位 |
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 |
资产损益情况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8299.78万元 |
8452.79万元 |
网上名称 |
西安技师学院 |
从业人数 20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度,我院在中国西电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电集团”)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严格执行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社会道德风尚,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和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了学历教育及继续教育活动,培养了大批的中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开展了大量的培训、专业培训工作;改善办学条件,切实提升服务水平。(一)积极谋划、攻坚克难,顺利完成年度既定目标。学院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和极具挑战的困难压力,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积极谋划、攻坚克难,基本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其中学历教育收入在控制学生规模前提下基本持平,培训及其他收入在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下略有增长;学院坚持提质增效,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利润有所增幅。(二)优化调整生源质量和结构,提升学生就业服务和质量。一是在高职转制关键时期,学院聚焦生源质量,优化招生政策,调整生源结构。2022年超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高中(高级工)起点学生占比有大幅增长,实现生源结构调整的初步目标。二是坚持“高质量就业”“精准就业”目标,精细搭建就业网络,持续开展校企“定向班、订单班、冠名班”合作,基本实现了就业做优、做强、做精的工作目标。(三)狠抓项目、深化教研创新,多措并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一是做好高职转制评估工作,成立高职转制工作机构并组织开展推进工作,完成了学院土地证信息变更,邀请教育厅高教委专家开展专题培训。12月经教育部批准,已同意将机电学院纳入我省“十四五”高职转制规划。二是结合陕西省重点产业链,优化调整专业布局和结构,确定了3个培养层次17个招生专业,撤销5个专业,新增1个专业,增加初中起点6年制高级工(专科)培养层次。三是成立思政教研室,积极申报国家级思想政治数字化资源和省级课题研究,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和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四是坚持开展教研创新,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学院组织专业骨干教师申报教研项目27项,完成省职协教科研课题4项,年度评选优秀教科研成果71项。参与人社部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标准研发和9个专业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发。五是组织教师参加陕西省第三届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选拔赛、全国新职业技术技能大赛省选拔赛等比赛,成绩优异。(四)坚持立德树人,推进“三全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一是坚持思想引领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建立健全“三全育人”工作机制,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展特色德育工作。二是坚持思想育人,开创团委工作新局面。学院以“团委为主导、各系部团总支架桥梁、团支部唱主角”,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三是调整优化学生准军事化管理服务方式,持续强化学生管理与服务。鼓励学生自主管理,实现学生自育自律与学院管理服务的协调统一。完成了心理咨询室的改造升级,持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及咨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五)积极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完成培训业务年度目标。一是学院围绕西电集团培训需求,积极做好培训服务,实现装备集团培训业务突破,并完成装备集团CEE学院(党校)建设方案。二是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加大线上培训业务开展力度,强化培训业务精细化管理程度,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效能。(六)坚持以内涵促发展,推动学院发展再上新台阶。一是全面、全员、全覆盖持续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工作。二是“练内功”“强本领”,打造学习型组织,持续开展教职工培训。三是结合高职转制及实际工作需要,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四是不断优化完善现行运营模式。五是落实三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末位淘汰”等市场化用工制度,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六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激励作用,稳步提高教职工收入。七是强化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院校治理水平得到提升。(七)强化党建引领、培根铸魂,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一是全力打造“促改革、勇创新、强融合”年度主题党建品牌。以“党建+”模式引领保障各项工作,为学院高质量发展提供思想、组织保证和力量源泉。二是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院上下掀起学习和宣贯二十大精神热潮。三是多举措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旗帜鲜明、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专业能力过硬的干部队伍。四是学院党委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应急处置相结合,毫不松懈抓好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稳定。三、取得的主要效益:全年营业收入5429万元,完成年度5300万元预算指标,同比增幅4%,,全年利润总额78万元,完成年度60万元预算指标,同比增幅49%。2022年共计招生1251人,超额完成年度招生计划;毕业生就业率97%,其中学校推荐就业率86%。2022届预备技师国企就业率84.5%。全年培训收入1805.96万元,实施开展各类培训项目200余项,累计约20163人次,超额完成年度目标。批准成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组织申报了2022年省、市级高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教师韩璟荣获人社部全国通用职业素质课程“优秀教师”,入选全国通用职业素质课程培训讲师队伍;教师王耀龙荣获人社部“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个人”荣誉称号。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办法:(一)对标高职院校,学院工作机制模式有待进一步调整优化,基础条件、专业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距高职院校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师资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待提升。(二)面对“高端培训”发展目标,培训业务人员市场反应能力有待提升,培训课程体系开发能力不足,培训服务保障能力需加强。(三)精细化管理表面化、形式化,与实际业务工作“两张皮”,管理工作需进一步提升。我们要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直面问题挑战、主动适应形势、把握发展机遇,在识变、应变、求变中主动创新,努力推动学院“双高”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保障作用,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二)持续优化生源结构、提高生源质量。一是做大五年、三年高职,做强二年预备技师,做优六年高级工,完成年度招生计划。二是优化招生区域,开拓生源学校。三是抓住高职转制机遇优势,加大宣传范围和力度,树立中央企业办学品牌,吸引更多高职学生报考。(三)强化学生管理服务,构建“三全育人”新局面。一是调研借鉴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根据学院实际特点,初步构建学院高职教育“三全育人”学生工作体系。二是完善院系两级学生工作管理模式,凸显学管中心统筹协调、指导考核职责,强化发挥系部主体和基础职能。三是深化德育工作改革,通过构建品牌德育活动及主题教育活动,形成标准化活动方案,修订并形成适应高职教育的学生德育大纲,建立健全“三全育人”体系。四是修订公寓管理及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细则,提升管理服务水平,提升住宿条件。五是强化精准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四)优化专业培养体系,对标高职提高教学质量。一是紧密对接省市重点产业链及西电集团产业转型升级、新园区建设的需要,新增2-3个高职统招专业。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层次聚焦高级工和预备技师,扩大三年高职部分专业,预备技师层次面向西电集团各业务板块企业开展“订单班”培养计划;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打造高端技能人才培养品牌。三是加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力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四是优化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开发各种形式的数字教学资源。五是建立完善课程开发、师资共建共享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校企合作制度,形成订单培养和新型学徒制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六是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教研成果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持续做好高技能项目建设工作。(五)加强培训市场开拓和项目开发,持续提升培训服务能力。一是紧密联系西电集团及许继、平高、山东电工电气等企业,深度参与各单位今年培训计划制定,积极拓展外部培训市场,强化省内各大型企业、政府及行业协会合作。二是加大培训项目开发,充实完善现有培训方案及课程体系;加强与知名高等院校合作,研发更具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三是对内持续提升效能,提高服务能力。(六)秉持匠心育人,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内培外引,打造“名师型”“工匠型”“复合型”多元师资队伍,建设一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二是拓宽培训渠道,积极开展教职工的各类培训工作,提高“双师型”“一体化”教师占比。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七)开展“管理四化”建设,持续提高学院管理水平。一是坚持“精细化”管理提升。二是落实“规范化”运行体系。三是深入“系统化”管理机制。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八)改善办学基础条件,持续提升硬件水平和校园环境。一是启动校园二期消防工程项目,完善校园消防设施设备。二是对教学区卫生间进行改造。三是对校园主路面铺设沥青面层,加固修复道路各类井盖,修缮道沿、绿植等,改善增加生活区师生课余活动场所。四是强化师生安全卫生健康管理,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工作校园环境。需要报告的其它情况:无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我单位有以下资质认可及许可证:陕西省技工院校办学许可证资质认可,证书有效期截至2026年9月27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绩效情况:无2.受奖惩情况:人社部批准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一阶段建设院校”;教育部批准同意将机电学院纳入我省“十四五”高职转制规划。3.涉及诉讼情况:无4.社会投诉情况:无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