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在分局领导下,按照市县生态环境局工作目标和安排安排,求真务实,认真履行职责,完成了各项各项工作任务。一、业务开展情况(一)案件查办情况。2022年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788人次,检查企业259家次;办结行政处罚案件17件,处罚金额123.7136万元,其中免于行政处罚2起,移送公安机关行政拘留2起,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奖励2起,所有案件均经过市局审批。大队全年较好的完成了市县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一是处理环境信访投诉和上级舆情转办。全年共接到各类环境信访投诉和舆情转办31起,全部办结并回复,办结率100%。二是调查并回复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书7份。三是对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一法一办法”反馈的1个问题立案查处。四是完成了延安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督办函反馈的4个问题的整改。五是整改完成了2处生态环境部交办的黄河流域“清废”环境问题点位。专项检查情况。2022年先后开展了春季执法专项、“零星”固废专项、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在线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黄河流域“清废”行动、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工业窑炉和VOCs整治、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双随机一公开”、生态环境领域维稳保安百日行动等专项检查。1、开展春季执法专项。制定了《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关于开展春季生态环境执法检查工作安排》,成立三个执法检查小组,对县域内油煤气开采、固废处置、医疗机构、建筑工地、汽修行业等开展执法检查,共检查单位49家次,出动人员213人次,下发问题督办单19份、协助调查通知书3份,立案查处4起,行政处罚32.7136万元。2、开展零星固废专项整治工作。制定了《延川县零星固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县域内通讯公司、汽车维修行业、重点行业、工矿企业、污水处理厂、医疗单位等行业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企业23家次,出动执法人员72人次,现场要求各企业单位建立固体废物管理台账,严格执行固体废物电子转移联单制度。3、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在线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主动联合延川县公安局环食药大队对辖区内的危废产生与经营单位和自动在线联网监管重点排污单位进行了全面排查和重点整治,出动执法人员18人次,检查企业8家次,立案查处2起,行政处罚10万元。4、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专项。制定了《开展黄河流域固体废物倾倒排查整治工作的安排》,成立以主管副县长梁维为组长的延川县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查实问题点位2处,全部整改完成。对各乡镇辖区内的固废倾倒情况进行排查,共计下发环境问题交办预警函6份。5、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检查。贯彻落实“一证式”监管,督促排污单位持证排污、按证排污,对县域内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的持证排污企业开展了排污许可清单式执法,对28家持证企业进行了综合评估打分。6、工业窑炉和VOCs整治专项。加大工业炉窑和挥发性有机物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力度,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我县工业炉窑和涉及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进行联合检查,出动执法人员48人次,检查企业17家次,确保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不断巩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效。7、核与辐射安全隐患排查专项。对县域内辐射单位安全隐患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全年出动执法人次90余人次,检查辐射单位30余家次,督促各辐射单位严格按照许可证要求开展业务活动,执行相关规章制度及安全操作流程。8、生态环境领域维稳保安百日行动专项。制定了《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延川分局关于做好党的二十大维稳保安工作方案》和《延川县生态环境领域安全生产百日行动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分局局长为组长的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累计排查企业125家次,出动人次375人次,排查出环境隐患问题19个;现场帮扶企业100余次,电话、网络帮扶60余次。9、“双随机一公开”专项。2022年4个季度通过延安市生态环境信息化双随机系统随机生成检查名单4份,共出动人次96次,检查企业32家次,制作现场勘查笔录32份,在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官网公示检查情况32家,实现年度抽查结果100%公开。通过“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执法检查,立案查处2起,行政处罚20万元。2022年开展了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执法检查,联合延川县商务局对2家加油站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二、社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公民体质的改善,发病率的降低;精力更加充沛,有效活动时间和寿命的延长;就业的增加,劳动和休息条件的改善;人文景观和美学财富的维护,公民文化素质的提高,个人创造潜力的增强,以及人们道德素质的提高等。经济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前者通过环境保护措施直接获得,主要是资源和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带来的成本降低,物料的节约、废物的综合利用与资源化等带来的收益增加等。后者指环境保护措施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即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的减少。可以根据实行环境保护措施后与不实行环境保护措施可能出现的环境状况相比较而得。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案卷质量提不高审不严。经省市案卷评查反馈,执法案卷存在制作不详实、不严谨、不规范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送达回执的送达方式手写、送达地点为办案单位办公室;二是调查询问笔录未用执法平板制作;三是案卷错别字较多,制作不严谨;四是证据资料调取人仅1名执法人员签字。(二)法律文书吃不透摸不准。一是执法人员非法学专业,面对新出台的环保法律和某些不常用的法律条款时,应用吃力,存在死板啃法律条款,不会灵活使用。二是未适用现行有效的法律,审核过程中发现存在执法文书中法律条款沿用旧法的情况。三是未能结合新出台的《陕西省环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基准》开展执法,物料占地面积、污染物排放量、违法行为持续时间未能在笔录谈话中体现,导致后续无法判定自由裁量权的适用范围。(三)执法练兵分不高落不实。一是办理有四个配套办法2件,但无按日计罚、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双打”等案情重大、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案件。二是典型案例采纳率不高,今年上报典型案例5件,省厅仅采纳1件。二、整改措施。强措施抓落实。一是制定了《2022年延川县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测大练兵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大练兵领导小组,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二是按照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和法治政府建设要求,成立大队案件初审小组,对拟处罚案件采取大队初审、分局案委会复审的方式,做到“每案必审,一案两审”,推动执法规范化、法治化。拓渠道促创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创新练兵形式,2022年拓展练兵场,一是与延长分局开展了案件模拟听证会;二是邀请专家进行了水气自动在线监测培训;三是开展了环保法律法规知识竞赛;四是对正面清单企业送法入企,执法帮扶;五是开展了执法队伍队形队列专项训练。提能力补短板。一是组织全员参与执法大练兵网络知识竞赛,延川县全省排名第35名,全市排名第6名。二是参加延安市非现场监管竞赛比武,延川县评审分数全市排名第3名。三是全年人均上传检查笔录数均超过3条/人/月,执法平台人员活跃率100%;四是被支队推选1份四个配套办法案卷至省厅参加生态环境部案卷评查;五是上报典型案例5件,编制大练兵简报16期,开展环保法律知识竞赛1起。重帮扶助发展。制定一企一档制度,对企业开展精准帮扶,建立并动态更新双随机“一单两库”(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施正面清单常态化管理,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助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出动执法帮扶干部96人次,深入企业帮扶60余家次,就问题约谈企业1家,开展环保专题培训5场,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3件,办理不予处罚案件2件。四、下一步工作打算针对当前面临的实际情况,下一步我们主要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稳步推进执法大练兵实战常态化。进一步提高执法大练兵工作认识,牢牢把握“全年、全员、全过程”总体要求,切实把执法大练兵作为补短板、强基础、激活力、抓落实的“指挥棒”,不断完善执法大练兵推进机制,压紧压实练兵责任,狠抓练兵举措落实,全面提高我县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水平。(二)持续开展正面清单管理差异化。切实转变监管理念,推动差异化执法监管,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守法企业示范引领作用,积极推行非现场执法方式,提升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精细化水平,对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减少或免除现场执法,发挥证明激励效应,实现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三)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随机化。严格按照规定比例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重点对被抽查单位防治污染设施运行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环评手续、排污许可证等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情况进行抽查。2023年起,计划性检查全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范围,按时完成抽查任务,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信息,实现年度抽查结果100%公开。开展跨部门联合双随机检查,通过提升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的抽查比率,加强部门协同合作,拓展抽查领域,真正做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四)综合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深度化。一是加大省厅移动执法系统应用力度,执法全过程使用移动执法系统,确保系统使用率、笔录上传率、案件录入率等提质达标;二是严格按要求登陆延安市信息化管理平台,充分利用系统内的视频监控、超标预警、网格化任务等模块,不定期开展非现场执法,提高环境违法问题的发现率和查处率。(五)畅通渠道助力企业发展绿色化。科学精准分类施策,多渠道构建企业“帮扶链”。一是确定一名答疑解惑员,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确保第一时间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疑惑。二是组成环保“医疗队”,主动上门服务,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送法律、送政策、送方案、送服务的方式“对症下药”,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护航企业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