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养蜂试验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发展养蜂业提供服务。养蜂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改良和推广;蜂病防治、检疫;蜂产品质量检测;中蜂保护、繁育;蜜粉源保护、泌蜜预测预报。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北桥沟 | |
法定代表人 | 刘强 | |
开办资金 | 5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畜牧兽医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9万元 | 157万元 | |
网上名称 | 延安市养蜂试验站.公益 | 从业人数 1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纪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市畜牧兽医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全市蜜蜂饲养规模持续壮大今年,我站业务人员继续在全市推广蜜蜂高效饲养技术,鼓励农民养殖蜜蜂,生产成熟蜂蜜,促进我市蜂农增收,加快乡村振兴步伐。由于前半年受低温寒潮影响,我市蜂群春繁不理想,蜂群饲养量有所下降。我站技术人员狠抓蜂群度夏及秋繁工作,圆满完成年终饲养目标任务。据统计:截止目前为止,全市蜜蜂饲养量达到26万箱,已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二)继续抓好中蜂种质资源建设根据我市蜂业发展布局及蜜粉源分布情况,确定黄龙2户饲养户、富县3户饲养户作为我站蜂业试验、示范基地。以两县为试验、示范平台,通过技术示范、培训和推广应用方式,做好本市中蜂种质资源保护。进一步推动我地蜂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我市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中蜂繁育基地。当前每县的中蜂饲养量规模达到4万箱以上,并与两地蜂农各共建两个示范蜂场。开展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1.在5个示范县开展中、西方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基础信息调查工作。设立了固定蜂场观察点,认真完成“蜜蜂病虫害与农药基础信息调查数据”问卷调查,目前该项目已于11月30日底前已完成岗位科学家网上平台提交,圆满完成任务。2.全年跟踪监测观察蜂群的变化,对选定蜂场逐户核定信息和收集相关资料,所采蜜蜂、蜂粮、蜜囊及蜂蜜样品按照实施方案按月邮寄岗位科学家。(四)组建蜜蜂高效标准示范蜂场组建2个意大利蜜蜂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示范蜂场:1.在延长县交口镇封家河行政村边振明蜂场,新建西方蜜蜂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示范蜂场1个,目前示范蜂群150箱。开展蜜蜂饲养新技术的研究与示范以及新成果转化。已完成目标任务。2.在吴起县庙沟乡曾岔村郑彦鹏示范蜂场,新建西方蜜蜂健康高效养殖技术示范蜂场1个,目前示范蜂群160箱,已完成目标任务。(五)技术培训本年度我站举办3期培训,线上线下受训人员1500余人次。通过培训使蜂农进一步掌握了蜜蜂高效饲养、人工育王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蜂群提纯复壮等相关技术。为今后蜂产业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为蜂农增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培训也受到广大蜂农的欢迎,表示这样的培训有意义、有效果。全年向蜂农发放技术及宣传资料2000余份。超额完成全年培训任务。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业务工作方面1.蜂农职业素质不高,饲养管理水平落后。我市蜂农整体文化素质低,年龄结构老化,后继乏人。大部分蜂农不懂技术,对新技术、新标准的认知、接受能力较弱,饲养管理水平落后,对生产绿色无公害蜂产品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忧患意识。蜂蜜销售渠道窄,产品市场竞争弱,市场占有率低下。2.专业机构设置落后,严重制约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延安市养蜂试验站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科级建制,是按照当时计划经济产业需求设立的。为改变老区人民的生活面貌做出来巨大的贡献,尤其在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成果中更为突出,为延安市“生态强市,产业先行”培育了一项主导产业。产业发展快,蜂农收益大,群众养蜂热情高,且通过蜜蜂授粉提升苹果质量迫在眉睫。而延安市养蜂试验站仍然是50多年前机构设置,严重的制约着新时代我市的经济发展。同时全市仅有市养蜂站(科级)和黄龙县养蜂站(科级)外,其他12县(市)区均没有设立养蜂试验站,养蜂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各乡镇更是没有养蜂专业技术人员,养蜂技术和人才的匮乏,对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制约更为明显。3.缺乏技术推广资金投入。多年来,市县两级财政一直没有将蜂产业发展技术专项推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包括养蜂技术推广经费,养殖新技术引进、试验、推广工作无法开展。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工作严重滞后。对于新式蜂机具、设备无力引进,也缺乏对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养蜂大户的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二)整改措施1.突出产业融合,做大产业规模。一是扩大养蜂规模。保护建设利用好蜜源植物资源,结合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种植蜜源植物,在蜜蜂优势县区划定中蜂保护区,集中打造中蜂规模化养殖基地。扶持发展一批专业村和养殖大户,加快推进蜜蜂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二是提升产业后整理。着力开发打造拳头产品,丰富价值链,引导企校合作,加大保健、医药、美容等精深加工产品研发,提升产业效益。三是拓展蜂旅融合功能。结合延安旅游资源优势,支持花园式蜂场建设,打造生态蜂业旅游品牌,建设具有蜂业观光、养蜂体验、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功能的蜂业综合体,挖掘蜂业多元化经营潜力。2.扩大机构编制提升机构规格。望由延安市农业农村局牵头,通过与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协作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我市在延安市养蜂试验站的基础上尽快成立延安市蜂产业发展中心,副县级建制。下设蜂产品研究研发所中心和蜜蜂养殖技术实践中心。中心职责包括:对外进行技术交流,学习规模化饲养技术、蜂群快速繁育技术、养蜂管理技术、疫病防治与管理技术、人工育种技术;对内进行养蜂人员技术培训,先进养蜂技术推广、蜂机具定制推广等;此外,重点对区域内蜜蜂疫病进行监控与预警。各县(市)区尽快配套设立养蜂试验站及加快蜂专业高层次人才引进,牢固蜂产业发展技术阵地。3.政府加大财政支持。统筹安排市级涉农资金,支持蜂产业发展,市级补贴所需资金从每年安排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中列支。各县区也要根据蜂产业发展需要,结合实际,统筹资金,对发展蜂产业予以补贴。三、2023年工作计划(一)力争在市局带领和支持下,逐步解决我市蜂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二)继续抓好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继续抓好黄龙、富县种质资源保护建设,进一步夯实我市中蜂种质资源保护区和中蜂繁育基地。(三)开展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在富县、黄龙等县区开展蜜蜂病虫害风险评估,提出养蜂环境措施规范。(四)技术培训。在2023年度组织西方蜜蜂、中华蜜蜂高效饲养培训会各一次,共培训学员200多人次。(五)完成建设高效标准示范蜂场。在2023年度建成1个蜜蜂高效标准示范蜂场,开展蜜蜂饲养新技术的实验研究推广以及新成果转化。(六)完成局党委交办的其它事项。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