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安塞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察保障。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音、放射性物质等排污费征收;参与环境污染事故、纠纷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环境保护法规执行情况检查;业务培训。 | |
住所 | 延安市安塞县城北区县委党校4楼 | |
法定代表人 | 薛棠 | |
开办资金 | 156.4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安塞分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1万元 | 24.46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安塞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公益 | 从业人数 2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年来,在市生态环境局和安塞分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大队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环境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和指导帮扶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行动为重点,以帮扶指导排污企业为切入点,继续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提高队伍建设能力,积极推进全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工作有序开展。现就2022年工作汇报如下:一、2022年环境执法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进展顺利1、“蓝天”保卫战方面。以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为重点,以着力破解大气环境污染困境为抓手,有力推进了各项任务的落实。一是联合区经发局对辖区8家工业炉窑开展专项整治,拆除取缔6家,技术改造1家。二是联合区城管执法局开展城区餐饮油烟整治,目前已督促6家企业完成整改;三是联合区商务局对辖区内17家加油站三次油气回收和地下油罐防渗改造等情况展开了专项执法检查,经排查,加油站已全部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和地下油罐防渗改造,且回收装置均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四是按照市局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春季大气污染执法检查工作,共检查单位25家(次),出动人员90人(次),查出问题7个,提出整改要求1个,立案处罚6起;五是全力开展燃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工作。通过前期对辖区内所有燃气锅炉进行地毯式摸排,我区共有122台燃气锅炉,其中建成区外99台,建成区内23台,需要实施低氮燃烧改造18台,2021年已完成改造10台,2022年计划改造8台,目前已改造2台,另外6台正在改造中。六是扎实开展扬尘污染治理。为解决扬尘污染我大队对建筑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物料堆场、渣土运输车辆扬撒遗漏和道路扬尘等方面开展扬尘“六个百分百”和“两个全覆盖”检查,查处扬尘污染违法行为5起,罚款5万元;七是积极防控机动车污染。按照《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省生态环境环境厅关于开展2022年度全省机动车检验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抽查检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大队每月对辖区内1家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指导其严格落实超标汽车告知规定并严防不达标车辆通过监测。现累计检查车辆990辆,均未超标;八、扎实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我大队以“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为抓手,将执法人员分为四组对东至山体村庄(徐家沟、五区六巷)、西至真武洞街道办杜庄村、南至白坪街道办小草沟门村、北至金明街道办李家沟村范围内进行地毯式排查,对现场发现的环境问题,要求其立行立改,不能及时整改的,进行跟踪督办,建立问题台账,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落到实处。2、“碧水”保卫战方面。继续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以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为主攻方向,长短结合,标本兼治,强力推进延河、杏子河、西川河水环境治理。一是在重点时段抽调专人驻厂,对污水处理进行专业指导,确保污水处理设备的稳定运行,坚决杜绝溢流,直排现象;持续加强执法巡查力度,派驻执法人员入驻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设备的运维进行常态化监督;按照市局工作安排,通过查看工作台账、污水处理设施及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情况对辖区内2家污水处理厂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经查,2家污水处理厂均未发现在线监控数据违规情况,出水水质正常且未发现环境违法行为。二是对辖区内所有河道进行拉网式排查,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三是对辖区内25个排污口,其中17个法定排污口进行再排查;四是对我区地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流域内的矿石开采、畜禽养殖户、各乡镇村生活垃圾乱倾倒现象及新建建设项目和私屠乱宰等开展了集中执法、联动执法检查;五是对辖区内22家持排污许可证企业进行了证后执法检查及质量核查;六是排查黑臭水体10处,发现问题1起并完成整治。3、“净土”保卫战方面。一是按照《延安市零星固废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汽修行业、学校化验室、石油、天然气油(气)井压裂试油(气)过程中产生的破乳剂、压裂助剂等包装物、废品回收站等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零星固废专项整治检查,检查单位25(家)次,出动人员90人(次)共查出问题5个,提出整改要求2个,立案处罚3起,罚款12万元;二是按照《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开展土壤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和自行监测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全区8家土壤重点监管企业开展隐患排查工作,督促各企业及时制定和上报隐患排查方案及自行监测方案,经排查发现问题16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三是加强对钻井废弃物的监管,目前辖区内共建成30个危险废物暂存点,转运过程全部实施联单式管理,确保打井废弃物全部科学化处置。(二)企业生态环境主体责任进一步夯实一是健全涉水涉危企业“三公开一上传”“环境监管图”管理制度。完成了19家企业涉水涉危企业“三公开一上传”和“环境监管图”建设后督查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三公开一上传”和“环境监管图”,“三公开一上传”进度达到100%;二是狠抓各企业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确保重点企业的18处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达标排放;三是全面推进清洁文明井场建设,辖区内现有油气企业8家,油气井场总数2570个,目前已建成清洁井场2492个,建成率达96.96%。(三)守牢环境安全底线,开展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行动一是制定《安塞区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建立环境隐患排查治理清单,明确责任分工;二是全年围绕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治理主题,压紧压实环境安全主体责任,督促工业园区、企业开展隐患自查自纠;三是持续开展隐患检查抽查,目前共排查企业22家,共排查出突发环境事件隐患问题11个,已完成整改11个,立案处罚5起。(四)生态环境执法监测大练兵向纵深推进坚持“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总体要求,突出“实训、实战、实效”,紧盯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各项任务落实,全力推进执法大练兵工作。一是制定了《2022年生态环境执法安排》《安塞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大队大练兵工作方案》《安塞区春季执法大检查工作方案》等;二是按照市局工作安排开展了春季执法检查和大气污染执法检查,一周一总结,执法人员现场执法能力显著提升;三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省厅组织的执法与监测网络答题活动。截止目前生态环境执法工作共出动执法人员1400余人(次),检查企事业单位、个体经营户142家次,有效上传检查笔录320份,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21起,罚款81.3864万元,免于处罚1起。(五)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为消除核与辐射安全隐患,确保核与辐射环境安全,压实辐射安全主体责任,我大队对辖区内所有涉源和射线装置单位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共发现问题7个,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六)妥善处理信访投诉举报,解决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为了切实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我们将环境投诉举报与环境监督执法相结合,使群众反映的环境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的解决。2022年我大队共受理各类环境信访、投诉举报28起,其中有奖举报1起,均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复,结处率100%。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大队党小组集中学习,重点学习生态环境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按照区委、分局关于开展干部队伍作风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干部职工记写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二是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单位管理规章制度,规范执法和各项工作程序,坚持按规定办事,做到公正公平,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及公众监督机制,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三是“三项制度”工作。我局成立了行政执法案件审查委员会,局长为案审委员会主任委员,并邀请法律顾问参加,集体审议重大行政执法案件。(二)加强廉政建设。组织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时刻提醒干部职工,抵制不正之风,依法办事,不谋私情。严格财务管理,增强财务管理透明度,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三、下一步工作计划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紧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标“十四五”生态环境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我大队将继续围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一)准确把握环境执法检查重点。根据国家生态环境行政执法改革意见,在后续的专项执法检查中重点检查企事业单位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制度、排污许可证、自行监测、信息公开等环境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污防设施建设、规范运行、达标排放情况,风险隐患防控、综合整治情况等工作,与各级污染防治专项督察(查)通力配合、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二)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深刻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政治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不断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责任担当意识,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扎实的生态环境执法队伍。(四)不断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通过业务学习、技能培训、执法实践等综合手段,不断提升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和执法技能。(五)采取多部门联合执法检查。下一步我们将计划与公安部门、纪检监察机构联合执法,切实解决一些企事业“门难进,法难执”问题,加强与公安部门对适用移交、移送案件的衔接。以此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执法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对环境违法行为形成强有力的震慑和打击作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