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生态环境科学研究所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开展环境科学研究,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业务范围:大气、水、土壤环境、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方面的科学研究;环境规划;建设项目环境技术评估及企事业单位清洁生产技术指导与服务;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环境损害鉴定、排污许可等方面的研究及技术支持;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新技术开发与推广。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前进西路与兴元路什字西北角 | |
法定代表人 | 林锋 | |
开办资金 | 20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生态环境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333.04万元 | 2058.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2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2年主要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我所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究与推广,为市局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一是报送“汉中市臭氧成因分析和污染控制对策研究项目”,并通过评审;初步开展市中心城区重污染天气特征的研究总结工作;协助一市一策专家组完成了《汉中市空气质量研判年报》《污染成因分析报告》《汉中市2022年除夕—元宵期间空气质分析报告》《2015-2021年汉中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月统计表》《关于汉中市空气质量受沙尘天气影响情况的报告》等报告的编制工作,协助完成了汉中市空气质量日报、周报、月报的部分日常性编制工作。二是完成《汉中市嘉陵江流域(汉中段)“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工作,提升嘉陵江流域突发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完成汉中市长江流域重点河湖(库)健康调查与评估项目,形成《汉中市长江流域重点河湖(库)健康调查与评估报告》。三是组织编写《汉中市西乡—镇巴历史遗留金属矿山废渣调查项目实施方案》《汉中市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划定及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实施方案》,顺利通过中央及省上审核,进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库。四是进一步提高我所生态环境技术评估工作科学管理水平。2022年组织环评文件技术评估会(含规划)15次,共计开展32个环评项目的技术评估工作,并经我所技术评估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出具了30份环评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组织了7次排污许可证核发技术审核会,共计开展62次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技术审核工作,并经我所技术评估委员会讨论通过并出具了42个排污许可证核发技术审核报告。五是2022年全年共出具“三线一单”对照函件38份,组织开展了市级“三线一单”成果各县区分册的编制,对市级成果进行了优化、细化。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厘清思路,做好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支撑一是编制完成《汉中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汉中市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汉中市畜禽污染防治规划》,积极推进《汉中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汉中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及2021年汉中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二是协调相关县区,配合华南所完成了《陕西省“1.20”嘉陵江铊浓度异常事件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报告(终稿)》。三是完成市辖各县区“三线一单”成果分册的编制工作;密切对接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省内其他地市环科所,充分了解各级“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机制,吸收先进经验,初步形成我市“三线一单”成果运用于园区规划和重大项目前期研判的程序和规则,并在省内各地市中率先开展了建设项目(规划)“三线一单”成果对照分析。(二)积极谋划,促进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落地实施一是积极谋划项目。今年,我所编写了《汉中市汉江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汉中市嘉陵江流域水环境风险预警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汉中市西乡-镇巴历史遗留金属矿山废渣调查项目实施方案》《汉中市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划定及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实施方案》《汉中市臭氧成因分析和污染控制对策研究项目实施方案》,其中汉中市西乡-镇巴历史遗留金属矿山废渣调查项目、汉中市县级及以上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划定及环境状况调查评估项目已顺利通过中央及省上技术审查,进入中央环保专项资金储备库。二是大力推进项目实施。截止目前,汉中市嘉陵江流域(汉中段)“一河一策一图”环境应急响应方案编制项目已完成;汉中市臭氧成因分析和污染控制对策研究项目已完成初稿编制,准备开展技术审查;汉中市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三线一单’研究报告编制项目、汉中市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编制项目、汉江流域(汉中段)总氮调查评估项目已进入审计阶段;汉中市长江流域重点河湖(库)健康调查与评估项目正按计划有序推进。三是加强成果应用。将汉中市铧厂沟小炼金及老庄镇旧垃圾场周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项目成果移交市局,便于在土壤环境管理工作中应用。(三)聚专家、定规则,大力开展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制定了环评文件技术评估的工作流程,配套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了每一个环节均客观、公开、公正,提高了环评文件技术评估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后续技术评估工作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开端。全年组织了15次、31个环评项目(含规划)环评文件的技术评估工作;组织了7次、62家企业的排污许可证核发技术审核工作,7家企业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技术审查;完成了2021年三、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二季度环评文件技术复核工作;按照市局要求,对215家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证及执行报告简化管理企业、71家年度执行报告进行了审核。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技术力量有待加强。由于我所主要业务随单位性质发生重大转变,目前多项业务面临新的挑战和技术瓶颈,环保科研技术力量亟需增强。二是个别资金项目进展不均衡。个别资金项目因为调查时间客观影响和第三方调查成果报批程序等因素,进度不均衡。(二)改进的措施。坚持“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加强人才培养,积极组织、参加各类培训,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奖惩机制,引导全院形成争先创优的风气。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持续抓好环境科研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优化整合人才队伍,加强环保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从多方入手不断提高队伍实力、实现人才合力,形成与我市环保工作相适应的环保科技支撑能力。二是持续围绕市局中心工作,并结合工作职能,划分对应的业务要求,细化责任分工,优化整合人才队伍,建立一支与我市环保工作相适应的环保科技支撑队伍。二是不断加快环保科研项目进展。督促第三方科学合理推进项目实施,配合各级加快报审报批工作,确保项目按程序审计验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